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愛新覺羅溥偉:三次錯過皇位 心比天高卻命比紙薄

愛新覺羅溥偉:三次錯過皇位 心比天高卻命比紙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奕訢一生宦海沉浮,三起三落,可以說是“宦海風波實飽經”。但這並不是唯一讓他憂愁的事情,更讓他心力交瘁的應該是家庭生活的不幸了——兒女多早殤,勉強活下來的也是難堪造就。他有四個兒子,長子載澂、次子載瀅、三子載濬、四子載潢,其中三子、四子很小就夭折了。奕訢對子女很重感情,卻偏偏一再遭受喪子之痛,怎不令他哀痛不已?

奕訢長子載澂,人稱“澂貝勒”,受封爲郡王銜貝勒,曾任內大臣和正紅旗蒙古都統。載澂天資聰穎,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喜讀書吟詩。因爲兩個弟弟早殤,他又是長子的緣故,所以深受父母溺愛,以放蕩頑劣馳名於晚清諸王子中。他曾於鬧市中強搶良家婦女,又常與同治皇帝出宮,帶他到娼樓酒館宵遊夜宴,尋花問柳。奕訢對於載澂的斑斑劣跡也有耳聞,卻也無計可施,父子二人一直鬧到了情斷義絕的地步。據說載澂有病,奕訢不憂反喜,竟日盼其死。載澂去世時年僅28 歲,因爲是恭親王長子,被賜予“果敏”的諡號。二子載瀅爲側福晉薛佳氏所生,過繼給奕訢八弟鍾郡王奕詥爲嗣,襲貝勒爵位。

可憐奕訢一世英武,臨終之時身邊竟然空空蕩蕩,好不淒涼。大喪之後,慈禧頒下諭旨,令載瀅長子溥偉迴歸本支,嗣載澂後,承襲親王爵位。溥偉生於1880 年,本就一表人才,風度翩翩,年僅18 歲就一躍而成爲鐵帽子王,比生父載瀅的爵位高出了好幾級,當真是意氣風發。據說,溥偉十分看重道光當年賞賜奕訢的金桃皮鞘白虹刀,幾乎須臾不離身。

愛新覺羅溥偉:三次錯過皇位 心比天高卻命比紙薄

載瀅與溥偉

戊戌政變之後,光緒被囚,慈禧訓政,欲立端郡王載漪的兒子、15 歲的溥儁【jùn】爲帝。1900 年1 月24日,慈禧太后頒下懿旨,以溥儁入繼同治皇帝爲嗣,賞頭品頂戴,號“大阿哥”。慈禧原打算於庚子年(1900 年)舉行光緒禪位典禮,卻因國內外各派勢力的強烈反對而作罷。1901 年,載漪因縱容義和團被認爲是庚子事變的罪魁禍首而被革去爵位,發往新疆軍臺。其子溥儁亦因此被廢除“大阿哥”名號。據說,當時慈禧還曾起意將光緒一同罷黜,有善於揣摩的人向慈禧建議,說小恭王溥偉才幹出衆,是溥字輩宗室中的佼佼者。而慈禧當時只是付之一笑,未置可否。此“消息”被透露給溥偉之後,接續大統就成了這位年紀輕輕的鐵帽子王爺難以言說的心病了。這或者可以算是溥偉與大清皇帝寶座的第一次擦肩而過。

1908 年11 愛月13 日,慈禧召軍機大臣進宮議事,內容只有一個:選擇大清皇位的繼承人。溥偉心裏暗自一合計:論功績,自己的祖父奕訢爲大清股肱之臣,一力推動洋務運動,在帝國風雨飄搖之際還一手創造了同光中興的大好局面,可謂居功至偉;論血緣,自己是道光皇帝嫡孫,光緒皇帝的堂侄兒,絕對的天潢貴胄;論年齡,皇族近支溥字輩中自己年紀最長;論才智,自己更是不居人下,因此上認定這繼承人之位十有八九是自己的了。據說在慈禧 “夜半定策”的那個晚上,溥偉利用宮廷行走之職的便利,在宮中苦苦守候了一個晚上,卻只等到了溥儀承繼大統的結果。

後來,溥偉又聽說載灃在聽到慈禧宣佈其爲攝政王時叩頭力辭,慈禧憤然道:“如覺力不勝任,溥偉最親,可引以爲助”。溥偉的神經禁不住再度興奮起來。可張之洞擬定的懿旨公佈後,只有載灃任攝政王,此外別無其他。溥偉居然對張之洞憤然相責,爲何懿旨中沒有皇太后要溥偉助政之語?張之洞卻只輕飄飄地說了一句:“攝政王以下,吾等臣子均爲朝廷助政之人,又安可盡寫入懿旨?”事已至此,溥偉仍心有不甘,又在喪日之內大鬧內務府。一份針對性極強的上諭即刻以宣統的名義頒佈:“欽奉大行太皇太后懿旨,軍國政事,均由監國攝政王裁定,……嗣後王公百官,倘有觀望玩違暨越禮犯分、變更典章、淆亂國是各情事,定治以國法,斷不能優容姑息。”就這樣,溥偉再次與帝位擦肩而過了。

愛新覺羅溥偉:三次錯過皇位 心比天高卻命比紙薄 第2張

小恭親王溥偉

但不鬧歸不鬧,溥偉卻一直對此事耿耿於懷,以致日久生疾,成爲宗室笑柄。據說,某宗室曾私下嘲笑他:“這是患的心病啊,恐非石膏一斤、知母八兩不可。”另一個補充道:“哪裏,只須皇帝一個、江山一座足矣!”聞者無不捧腹大笑。正因如此,他在宣統一朝備受載灃一系的疑忌,再有能力也只能在禁菸大臣這樣的閒差上打發時間而已。

武昌城內的一聲炮響,將大清朝推向了絕境:退位還是不退位?御前會議上,衆位宗室親貴各持己見,難有結果,而溥偉則慷慨言道:“有我溥偉在,大清不會亡!”後來的事實證明,溥偉倒真不是說說而已,只不過逆勢而行的結果只能徒留傷悲而已。

在溥偉看來,“朝廷懦弱,不足與謀”,如何才能讓大清不亡?他先是與肅親王善耆等人組織“宗社黨”,堅決反對清帝退位,對抗革命。隨着宗社黨主要成員之一的良弼被同盟會會員彭家珍炸死,皇室親貴猶如驚弓之鳥,紛紛逃離北京。溥偉來到青島,試圖藉助德國勢力挽救大清於危亡之境,卻遭到了德國人的婉拒。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軍佔領青島,小恭王便轉而將目標放在了日本人身上。在日軍的支持下,他和善耆搞起“滿蒙獨立運動”,重建已被解散的宗社黨,還在遼東一帶召納土匪,祕密組織“勤王軍”,爲復辟清室費盡心機。1916 年2 月,溥偉在青島期間收到了前陝甘總督升允自東京送來的密函,說其在日本聯絡上層力量支持復辟活動。溥偉大喜過望,遂和善耆加快了復辟步伐,預謀於6 月中旬在遼南一帶舉事。誰知計劃不如變化,6 月6 日袁世凱突然病死,日本政府隨之改變了對華政策,將宗社黨軍隊和蒙古騎兵解散,致使遼南舉事落空。1922 年2 月善耆死亡,溥偉復辟清室又少了一大幫手。

溥偉又來到大連,日本方面由滿鐵出面接待。滿鐵名義上是一家經營東北鐵路的日本公司,實際上是日本派駐東北的間諜機關。日本的很多對華政策,尤其是對東三省的政策藍本多出自滿鐵。溥偉與當時的滿鐵總裁內田康哉過從甚密,據說此人曾向日本內閣建議,扶植溥偉在瀋陽登基建立“明光帝國”。溥偉對此異常欣喜,甚至迫不及待地身着親王朝服在日本警察、憲兵的保衛下拜謁瀋陽的皇陵,祭奠列祖列宗。一時舉國轟動,議論頻出:有說溥偉拜謁祖陵是登基稱帝的前奏,有說宣統皇帝尚在,此舉無異謀權篡位。

而實際上這一切不過是溥偉的一廂情願而已。誰做皇帝對日本更有利,日本便會讓誰做這個皇帝。對於滿鐵的建議,日本軍部認爲溥偉年齡大、閱歷廣,不如溥儀好駕馭;再說,“宣統皇帝”怎麼說也比“恭親王”的名頭更大更響吧。1931 年“九·一八”事變後,溥儀在日本人安排下來到東北,並於1932 年3 月1 日在日本扶持下成立僞“滿洲國”——溥偉的帝王夢再一次破滅了。

愛新覺羅溥偉:三次錯過皇位 心比天高卻命比紙薄 第3張

從左至右分別爲溥偉、溥儀、潤麟

溥偉和溥儀僅在溥儀登基大典之後見了唯一的一面,說的還是那句“有我溥偉在,大清不會亡”。第二日,吵着要來朝賀的溥偉,執意即刻迴轉大連。而溥儀也並未給這位以復辟大清爲第一要務的恭親王以任何實職。

想當年,溥偉離開北京時,雖然沒有慶親王奕劻那般富甲天下,但也算是財大氣粗。據統計,恭王府內的古玩字畫金銀珠寶等不計,光房產土地就價值200 萬兩白銀。溥偉一心復辟大清,爲了籌措經費,他先是從古玩字畫金銀珠寶賣起,又以土地作押,在日本正金銀行借貸白銀50 萬兩,末了更是一跺腳,把恭王府也給賣了。

溥偉耗盡了心力和財力,最後只落了個竹籃打水一場空。1936 年1 月,溥偉已是貧病交加,而嫡福晉赫舍里氏卻攜大批私蓄離開溥偉回往孃家。憂急攻心之下,溥偉病死在新京(今長春)一家旅社裏,終年56 歲。溥儀特旨降詔:“追諡愛新覺羅·溥偉爲恭賢親王,由其子毓嶦承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