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譙周勸阻劉禪南逃,背後原因是什麼?

譙周勸阻劉禪南逃,背後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263年秋,曹魏發兵十八萬發動了滅蜀之戰。11月,曹魏大將鄧艾在綿竹關將諸葛亮之子諸葛瞻斬殺,直逼成都。面對來勢洶洶的曹魏軍隊,劉禪及蜀漢羣臣慌作一團,有不少人建議劉禪“南中七郡,阻險斗絕,易以自守,宜可奔南”劉禪聽後大有逃亡南中地區繼續抵抗之意。感興趣的讀者和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而這時,蜀漢大臣譙周向劉禪上疏,分列四個理由說明了南逃南中地區的種種弊害,勸說劉禪即刻投降纔是最佳選擇。最終劉禪採納了譙周的意見放棄南逃之意,並向曹魏投降。後人一般以此上疏來攻擊譙周喪失忠義之節,卑躬屈膝的投降行爲,但從中也能一窺蜀漢政權同南中地區的微妙關係

譙周勸阻劉禪南逃,背後原因是什麼?

理由一:南中地區多次叛亂,對蜀漢政權並無歸屬感

譙周的第一個理由是“南方遠夷之地,平常無所供爲,猶數反叛,自丞相亮南征,兵勢逼之,窮乃幸從。是後供出官賦,取以給兵,以爲愁怨,此患國之人也”。簡而言之就是南中地區只是屈從於蜀漢政權的武力,而且受到蜀漢的剝削,多次發生叛亂,對蜀漢政權並無歸屬感。

譙周所言並非空穴來風。南中地區就是現在的雲南省、貴州省西部、四川省西南部地區,這裏地形複雜,氣候溼熱,民族衆多,發展落後,物產匱乏,直到諸葛亮南征時還被稱爲“不毛之地”。此地雖然設有益州、永昌、牂柯、越巂四郡,但在東漢末年已被當地豪帥所控制,實際上早已脫離了東漢政府的控制。

劉焉、劉璋父子並沒有有效管理南中地區,直到劉備徹底拿下西川后纔開始重視這裏。214年,劉備接受諸葛亮的意見,將犍爲屬國改爲朱提郡,以鄧方爲安遠將軍,庲降都督,駐紮在南昌縣(雲南鎮雄)對南中地區進行管理。因劉備當時實力有限,且把主要精力放在北取漢中之上,所以此時對南中只是形式上的管理。

劉備於夷陵戰敗駕崩後,蜀漢國內蠢蠢欲動,南中地區於223年率先發難。南中地區的豪帥雍闓、孟獲、高定等人,接受孫權的任命殺害蜀漢官員發起叛亂。225年,諸葛亮率軍南征,以“攻心爲上,攻城爲下,心戰爲上,兵戰爲下”爲戰略很快平定了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