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中孫策形象的比較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中孫策形象的比較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0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演義》中的孫策形象,“戲份”不多,但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讀者在慨嘆曹操的天下無敵手之餘,假想一下如果孫策不早逝,那麼天下的霸主姓曹還是姓孫,都是未知數。在《三國演義》中,孫策出場只有四次。第一次是在第七回,其父孫堅出征,孫策主動請纓,並初露鋒芒。此時的孫策是一個十七歲的少年,綽槍上陣,已見英風;軍隊敗北後,作者描寫“程普保着孫策,急待尋路”①,可見作者非常注意孫策此時的形象定位是初出少年,還不能有力挽狂瀾的魄力和經驗;但是,一句“父屍在彼,安得回鄉!”,既寫出了孫策喪父的哀痛,也寫出了他性格的仁孝。在《三國志》中,則沒有隨父出征的描寫,只寫到:“(堅)爲祖軍士所射殺。兄子賁,帥將士衆就術……”。②很明顯,《三國演義》把孫堅的侄子孫賁替換爲了孫策。於是,孫策由於揹負着家仇、受命於敗軍之際,在一開始就帶有了悲壯色彩,對後來的人物塑造也起到了鋪墊襯托的作用,人物形象因此而顯得前後連貫。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中孫策形象的比較

孫策的再次出場,是在第十五回“太史慈酣鬥小霸王,孫伯符大戰嚴白虎”。本回書集中描寫孫策脫離袁術、下江南創立霸業的經歷。作者在刻畫人物、敘述故事時,材料基本上都是取自史書《三國志》,主要選用陳壽的正史文字,也選用了裴松之在註文中引用的其他史傳文字。如孫策請江東二張來輔佐他的情節,即出自裴松之所引用的史書《吳歷》。還有一些描寫,近乎直接將史傳文字拿來使用,只是作了語言上的修改。例如表現孫策的親民,小說中寫到:“江東之民,皆呼策爲‘孫郎’,但聞孫郎兵至,皆喪膽而走。及策軍到,並不許一人擄掠,雞犬不驚。”在《江表傳》中,原文如下:“……士民皆呼爲孫郎。百姓聞孫郎至,皆失魂魄……及至,軍士奉令,不敢擄掠。雞犬菜茹,一無所犯。”③史書所提供的材料,已經比較充足。儘管如此,我們還是看到本回書中小說手法的運用,給孫策這一形象帶來的新的光彩。例如刻畫具體的神情和語言,使我們看到人物的多種情態,喜怒哀樂盡皆有之:

策收淚而延之坐曰:“策所哭者,恨不能繼父之志耳。”

策喜曰:“吾得公瑾,大事諧矣!”便令與朱治、呂範等相見。

策大怒曰:“鼠輩安敢與吾相等!”命斬嚴輿。

這樣的文字是史書中所沒有的,人物也因此而躍然紙上,言神並茂,栩栩如生。本論文將在第二部分單獨對第十五回進行討論。

孫策第三次出場,是在第十七回中,有小段文字描寫到他回絕袁術的借兵請求。在《三國志》裏,相關內容只有一句話:“時袁術僭號,策以書責而絕之。”④在小說中,則擴寫爲從發怒起兵、到冷靜從諫的生動場景。雖然只是小段落,我們也能看出此時的孫策已經是坐領一方的少帥風度,人物的演進非常合理。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中孫策形象的比較 第2張

孫策第四次出場,也是最後一次出場,是在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斬于吉,碧眼兒坐領江東》。個人認爲,本回是孫策形象刻畫得最爲精彩的一回,也是故事內容比較特別、“戲劇結構”相對獨立的一回。在《三國志》裏,孫策之死的史實只用了一百五十五個字,其死亡也只是被許貢家客所行刺,傷重而卒。而到了《三國演義》中,作者雜取了《搜神記》、《江表傳》、《志林》等書中“孫策怒殺于吉”的故事內容,進行了大幅度的藝術加工,創造出了新的藝術韻味。文字上,從孫策怒斬于吉,到孫策瘡發而死,寫得迴腸蕩氣,一氣呵成。人物形象上,也刻畫得生動鮮明,並且蘊含着反迷信的唯物主義思想傾向,同時也體現了作者自身的思想矛盾。這一回在營造悲劇性、虛實技巧、思想意義等多方面達到了很高的水準。

經過比較可以看到,較之《三國志》的史傳文字,《三國演義》裏孫策形象的塑造已經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不論結構和描寫的技巧、還是人物的性格和蘊含,以及或虛或實的情節搭配,都取得了史書文字所不能比擬的藝術效果。總之,小說中的孫策藝術形象,取得了以下幾點藝術成就,也即本論文的主要觀點:

(一)性格的塑造前後連貫、一脈相承,並選擇性地採用有利於表現人物獨特個性的文字材料,對人物進行加工,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突出。特別是注重加強人物命運的悲劇性意味,塑造出一個令人惋惜的悲劇英雄形象。

(二)作者塑造孫策這一人物,在小說“七實三虛”風格的基礎上,加大了虛寫成分的力度,並通過虛寫成分,營造出獨特的戲劇魅力,賦予人物特殊的思想蘊含——即獨立意志對世俗勢力的抗爭。

(三)在敘述和描寫上,作者發揮了小說的天然優勢。在對話、神情、動作、氣氛等方面,進行了準確生動而又簡潔凝練的文學描寫。並且這些描寫,不論直接刻畫、還是旁烘側映,都始終圍繞着中心人物的塑造來進行。在敘述上,有詳有略,張馳有度。最終使孫策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中孫策形象的比較 第3張

另外,孫策的故事內容在全書中雖然比重不大,但卻是《三國演義》故事框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