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蒲生氏鄉是一個怎樣的人?對歷史有着什麼影響

蒲生氏鄉是一個怎樣的人?對歷史有着什麼影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日野時代

蒲生氏鄉,乳名鶴千代,弘治二年(1556)生在近江國日野地方的中野城,六角家臣蒲生左衛門大夫賢秀家裏。永祿十一年(1568),年紀不過十三歲,就被送到侵攻而來的織田信長處做了人質,赴岐阜城居住。岐阜瑞龍寺的南化和尚,是鶴千代茶道上的啓蒙老師。

隔年,信長攻略伊勢北畠家,鶴千代隨父親蒲生賢秀進擊大河內城。身邊的侍從轉瞬間不見了少主,大爲慌亂,不料鶴千代手提敵兵首級,突然又殺將出來,衆人爲之驚歎不已——這就是鶴千代成功的初戰。更重要的,是信長甚爲看重他,親自爲他元服取名忠三郎,又以十二歲女冬姬妻之。十四歲的蒲生忠三郎賦秀自此回到家鄉日野,往後十來年爲信長南征北戰,屢立戰功,直至天正十年(1582)。

是年,信長死於京都本能寺的大火中,留守安土城的蒲生賢秀保護信長遺族逃入日野,抵擋住了明智大軍。當時冬姬已經懷有身孕,第二年忠三郎的長子蒲生秀行出世。

信長的死亡,不用說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忠三郎賦秀當年未滿三十,卻將作出關係到全族生死的決定。最終,忠三郎拒絕了柴田勝家的遊說,投向秀吉一方。

得封奧州時,氏鄉前去拜謁秀吉,秀吉開口就說:“聞卿手跡極善,幸爲我寫謠曲一本可也。”一方面,氏鄉於文藝上的造詣,當時早有聲名在外;另一面也見出秀吉對氏鄉的籠絡。無怪乎氏鄉做了秀吉的家臣。

蒲生氏鄉是一個怎樣的人?對歷史有着什麼影響

勝家敗死之後,織田信孝自殺,織田信雄轉與德川家康舉兵。忠三郎將信雄手下伊勢諸城一一攻落,秀吉遂封以伊勢鬆島,蒲生家離開日野,遷居伊勢,時當天正十二年(1584)。這一年早些時候,蒲生賢秀死在日野。

日野地處近畿,百物豐足,忠三郎在此城留下的紀念,是供茶湯所用的日野三名水——“若草之清水”、“落葉之清水”、“清水肋之清水”。

蒲生家菩提寺信樂院,爲貞和五年(1349)小御門城的蒲生高秀始築,蒲生家先後移居音羽城、中野城,都在城中再築信樂院。寺中陳列蒲生氏鄉初陣所用的鎧袖、陣太鼓,納有氏鄉遺發的地藏菩薩立像等物。

從這個信樂院緩緩而行,走到河水近處,有一所地藏小屋,若草之清水淌流其側,令人回憶起千利休高弟蒲生氏鄉在此飲水行茶的風貌。因是,不少人據此題詠,比如天明年間的畫家島崎雲圃。

當地的歌碑寫道:“たちよれば やがて心の底すみて むすぶにあかね 若草の水”。

伊勢鬆阪時代

從日野四萬石城主,到領有十二萬石的大名,官位升進爲飛驒守,武勇人所共知,這就是那時忠三郎平凡的成功。

忠三郎離開祖先長年行宿的故鄉,想必也略感懷念。移至伊勢以後,他見鬆島城地勢險狹,利於固守而不適用於治世,遂費數年時間在鬆島城近處新築城池。這座新城名叫鬆阪。忠三郎模擬故鄉繁華,建起了新的城下町,實行樂市樂座制度,使懷念蒲生家的日野商人紛紛遷移而至。

蒲生氏鄉是一個怎樣的人?對歷史有着什麼影響 第2張

平定伊勢、攻略紀州、征討佐佐成政,忠三郎賦秀作爲秀吉忠實可靠的家臣,和千利休門下茶人,送走了數年歲月。天正十五年(1587),秀吉征伐九州島津氏,蒲生家立下大功,因而受賜羽柴一姓。這以後,蒲生忠三郎賦秀自託名門之後,取祖先藤原秀鄉的“鄉”字,改名蒲生氏鄉。

氏鄉家臣拜領蒲生姓氏的,常常同時拜領氏鄉一字,比如蒲生源左衛門鄉成、鄉喜父子,以及後來被石田三成高祿招募的蒲生鄉舍。

蒲生氏鄉善使人,曾對人講過用人的祕訣。

“……賞賜和關懷,乃是車子的兩輪。倘若只有關懷,在物質上卻吝嗇無比,自然不成。然而,稀有關懷,不過是給予家臣很多賞賜的話,手下也會對上級失望。因此賞賜與關懷,必須當成車子的兩個輪子,需要經常性地適當調整。”

早年,氏鄉曾把有功家臣叫到自家,親自煮開一大鍋熱湯,跳到裏面洗濯一遍,然後把熱湯賞給家臣。於是蒲生家臣,爲了得到用主公所洗湯水來泡澡的賞賜,爭相努力。

會津若鬆時代

天正十八年(1590)秀吉征伐小田原城,蒲生氏鄉隨同參陣。一方面因爲戰功,另一方面出於牽制伊達政宗的需要,蒲生家被轉封到會津黑川城,所領四十二萬石,後來漸次增至九十二萬石。

據說,氏鄉拜受會津之封既畢,退而倚柱以泣。山崎某問道:“得了大封,想必很感動吧?”氏鄉低聲答道:“不,不。我的封地若在中原,雖小國足以圖霸業。如今棄居邊陬,做不成什麼了。是以當哭!”

蒲生氏鄉是一個怎樣的人?對歷史有着什麼影響 第3張

如果此事是真,秀吉恐將懷疑氏鄉。當時秀吉身邊,也有不少針對蒲生家的讒言。但是,氏鄉基本上是平靜地離開了近畿的政治中心,前往奧州。

移封會津後,領地大增,舊部家臣的知行自然也要加添。爲此氏鄉下令說:“你們各自好好計算自己所立的功勳,然後向我報告你們自己認爲應該領取的適當封賞吧。”部下們都興高采烈地一一申報自己認爲應該領取的封賞,但是將所有部下申報的部份合計後,卻高達氏鄉所領五十萬石的兩倍。這時氏鄉把部下們的申請全部退回,又命令說:“會津的總收入只有五十萬石。你們應該以此爲界限,好好互相討論後,再一次向我申告。”於是部下們便召開會議,並且很仔細的互相討論彼此提出的額度與總額到底適不適當,之後也完成了適當的結論,向氏鄉申告獲准。這就是日本最初所見到類似“預算制度”的雛型,也由此可見氏鄉異於他人的才能。〗(以上一段,抄錄自小吉城)

會津是奧州重鎮,氏鄉將之改名若鬆(地名來源於氏鄉故鄉日野城近處的若鬆森林),召集近江木地師到會津建設城下町,發展產業,爲此地甚耗心血。

秀吉移封氏鄉到會津主要目的是讓他監視獨眼龍“伊達政宗”,氏鄉到會津後天正19年(1591年)大崎?葛西一揆,氏鄉向秀吉告發伊達政宗是這場叛亂的煽動者。其後爲平定九戸政実之亂立下汗馬功勞。

九十二萬石的重要大名蒲生氏鄉,當時僅次於領有關東二百四十萬石的德川家康,中國一百二十萬石的毛利氏,和加賀一百萬石的前田利家,乃是天下第四強藩。然而,守着會津的窮荒之地,是否會偶爾夢到京畿,蒲生氏鄉的心跡,似乎是模糊不清的。

秀吉侵略朝鮮,氏鄉心緒不快,曾經爲此罵道:“這隻猴子,不死找死!!”只得從會津趕往九州,其間染上重病。文祿二年(1593)隨同秀吉回到大阪,第二年亦即文祿三年再次發病,症狀逐漸惡化。秀吉雖親遣醫師看護,仍是於事無補,文祿四年二月七日,蒲生氏鄉卒於京都,享年四十歲。

蒲生氏鄉是一個怎樣的人?對歷史有着什麼影響 第4張

其他相關

據說,氏鄉臨死時,其茶道師傅大茶人千利休來看望,氏鄉示以自詠和歌:“限りあれば 吹かねど花は 散るものを 心短き 春の山風”。利休泫然流涕,說道:“嗚呼惜哉,失此無雙國士!”於是歌以答之:“降るとみば積らぬ先きに掃へかし雪には折れぬ青柳の糸。”暗指秀吉嫉其能而謀殺之。

死後,佑筆福田某啓視氏鄉硯函,見有遺下的書信,寫道:“願移封朝鮮。”大概是對秀吉的疑心所作的反應吧。

作爲千利休門下七哲之一,蒲生氏鄉深得茶湯三昧,兼以幼習和歌,常有吟詠,很少有人將他視諸單純的武將。

十二歲的嫡子鶴千代,也就是蒲生秀行,繼承會津若鬆九十二萬石,娶了德川家康的養女振姬。秀行年幼,未幾家中不和,被秀吉下令減封至下野宇都宮十八萬石,關原戰後得以復歸。

秀吉所提拔的大名,在江戶幕府下,像福島正則,加藤清正、嘉明兩代而斬,終究沒有什麼好結果,蒲生家也未能例外。

蒲生家世繼多早夭,蒲生秀行二十九歲而亡,留下兒子忠鄉。蒲生忠鄉又在二十四歲過世,無嗣除封,其弟出羽上山藩主蒲生忠知移封伊豫松山二十萬石,外加祖傳領地近江日野四萬石——但這個忠知同樣沒有兒子,蒲生家終於斷絕。

通常,說到“取得天下的人”,誰都會想到“三人組”——信長、秀吉、家康。但除了這三人以外,是不是還有能夠得到天下的人呢?從歷史上來說,要做“天下人”(取得天下的人)是要有一定的必要條件的。這三人雖然同樣是取得了天下,但在時機上還是有微妙的差別。有的學者認爲信長並沒有成爲天下人,他掌握了五畿內,但實際上還是“挾將軍以令大名”。從這種意義上來說,信長還只是一個新政權的樹立者。而秀吉是“繼承”,家康則是“政變”。如果三人當時置身的場景換一下的話……比如說,本能寺之變之後,家康能夠第一個返過身來討伐光秀的話,那麼秀吉也不可能順利得到天下的吧!

蒲生氏鄉是一個怎樣的人?對歷史有着什麼影響 第5張

蒲生氏鄉若要奪取天下的話,是會在秀吉政權成立以後吧!海音寺潮五郎在十幾年前曾對蒲生氏鄉做出很高的評價:“除了信長、秀吉、家康以外,能得到天下的也只有黑田官兵衛或者蒲生氏鄉吧!”

與信長相似的人有兩位,一位是細川忠興,另一位就是氏鄉。雖說單單相似未必就有取得天下的能力,但忠興和氏鄉在脾氣和嗜好上都與信長相像異常。一樣狂妄的脾性,在和歌和茶道方面有獨到的功力,就連與周圍的切支丹祕密糾纏不清這方面都很相像。身邊也都有着一羣親友。這兩位雖然對出身卑微的秀吉有所畏懼,但恐怕不會怎麼尊敬的吧!

被轉封到會津的時候,氏鄉嘆道:“身處百萬石的地方,不會再志存天下了!”,另作和歌一首:“山風勢微因春短,心如櫻花尤自散。”(我估摸了半個多小時湊了這麼一句,做不得準的。)(一說爲辭世歌。原文:限りあれば吹かねど花は散るものを心みじかき春の山風;吉川明靜殿譯:花之有期當謝時,春至山風掠我懷。)儘管是後世之人想象他有要奪取天下的念頭,但他也許真的有過這樣的野心。

氏鄉是個明白人,移封到會津就象是對他道明:“不會遇到奪取天下的好時機了。”會津太偏僻了,距離爭霸天下的舞臺很遠。單單就這個會津的地方就可以斷定:“想要統治天下的人連萌芽的機會都沒有。”

但是,伊勢或近江有百萬石的話,一定是會構成威脅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