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簡介 一同北方的卓越軍事家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簡介 一同北方的卓越軍事家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408~452年),字佛狸,鮮卑族。北魏第三任皇帝(423-452年)。422年,被立爲太子,423年登基,改元始光。拓跋燾在位期間,親率大軍滅亡胡夏,北燕,北涼等諸多政權,統一北方。北伐柔然,使之“不敢復南”;南敗劉宋,佔據河南之地。452年,被中常侍宗愛殺害。在位29年,諡太武皇帝,廟號世祖。拓跋燾率軍講求戰法,指揮靈活,爲南北朝時期傑出的騎兵統帥。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簡介 一同北方的卓越軍事家

爲政舉措

政治

拓跋燾即位後,雄心勃勃,南征北戰,主要是通過戰爭手段來解決對立政權間的矛盾。但拓跋燾不是一個魯莽的武夫,而是—個善於審時度勢的有策略思想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在採取戰爭手段的同時,根據形勢,也力爭通過通使、貢賜、聯姻,緩和與敵對政權間的矛盾,建立友好關係。拓跋燾統治的30年間,後魏和柔然、劉宋、胡夏,北燕、北涼,互通使節,相互貢賜財物的事實不勝枚舉。相互聯姻,也不乏其例。

      如神元年(428年),拓跋燾把俘虜的夏國主赫連昌迎至首都平城,不僅供奉豐厚,封爵爲王,並以其妹始平公主妻之。在此之前,拓跋燾已納夏主昌的三個妹妹爲貴圮,並立其一妹爲皇后。延和二年(433年),拓跋燾派使臣冊封北涼主沮渠牧鍵爲王,並以妹武威公主妻之,納北涼主之妹爲昭儀。延和三年,拓跋燾以海西公主嫁柔然汗吳提,並納其妹爲夫人。太平真君十一年,拓跋燾率軍伐宋,直抵瓜步。在勝利形勢下,他主動遣使求和、請婚。他以其孫示宋使曰:“吾遠來至此,非欲爲功名,實欲繼好息民,永結緣援。宋若能以女妻此孫,我以女妻武陵王,自今匹馬不復南顧。”表示了他要通過聯姻,建立友好關係的願望。當然拓跋燾採用聯姻、通使、貢賜等手段的動機,並不是很純正的。但在戰亂年代,即使是短期的和平,對恢復社會生產,減輕人民痛苦都是有好處的。拓跋燾爲了完成統一大業,能有效地使用戰爭和和平手段,足見他是拓跋燾對經濟,思想文化建設也很重視。他說:“財者,軍國之本”。他懂得物質財富是關係到戰爭勝負,政權存亡的大事。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簡介 一同北方的卓越軍事家 第2張

      《魏書》記載:“世祖繼位,開拓四海,以五方之民各有其性,故倍其教不改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納其方貢以充倉廩,收其貨物以實庫藏,又於歲時取鳥獸之登於俎用者以牣膳府。“他根據其統治區民族衆多,生產方式不一等情況,堅持實行不改變各族人民傳統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的政策。既重視漢族人民農業生產,也重視少數民族的畜牧射獵習慣。通過發展農牧業生產,徵收人民租調,接受各族朝貢和通過戰爭掠奪等手段來增加物質財富,保證軍國費用。

軍事

拓跋燾特別重視軍隊建設。蒙古大草原的遊牧射獵生活,鍛鍊了鮮卑人健壯的體魄,剽悍的性格和高超的騎射技藝。軍隊,特別是騎兵,是北魏克敵致勝的重要工具。拓跋燾爲了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屢下詔令,申明紀律。他對戰爭中“盡忠竭節”,“蹈鋒履難”的將士,或升官進爵,或賞賜以人口、牲畜及金銀、古玩、繒帛等物質;對違犯軍紀者,則給予嚴懲,雖親貴重臣,也不寬貸。

      如鮮卑貴族丘堆,魏太宗時以軍功封侯,拓跋燾時封公。神元年(428年),他與司空奚廳奉命率軍退出夏國王之弟赫連定時,當他聽到奚廳兵敗被俘消息,競棄兵而走。拓跋燾下令將臨危脫逃的丘堆斬首。太平真君五年(444年),中山王辰、內都座大官薛辨、尚書奚眷等八將,“坐擊柔然後期,靳於都南”。尚書令劉潔,因矯詔改易討伐柔然諸將的會期,致“柔然遠遁,追之不及”,加之犯受賄等罪,拓跋燾下令“夷其三族”。太平真君八年(447年),扶風公元處真等八將,在鎮壓吳蓋起義的戰爭中,“盜沒軍資,所在擄掠,贓各千萬,井斬之”。拓跋燾很好地使用了其掌握韻賞罰之權,整肅了軍紀。另外,拓跋燾本人,在戰爭中身先士卒,衝鋒陷陣的英勇精神,對激勵將士奮勇殺敵,保證戰鬥勝利也起了積極作用。如始光四年(427年),拓跋燾親率三萬輕騎,突擊夏國都城統萬。他與將士一道,頂着風沙,強忍飢渴,和夏軍惡戰於統萬城外。他曾因馬蹶而墜地,上馬後仍繼續戰鬥,速殺夏將十餘人。後又“身中流矢”,但他仍然“奮擊不輟”。由於拓跋燾領導的軍隊紀律嚴明,在戰鬥中又能身先士卒,“是以人思效命,所向無前。”

經濟

太延五年(439年),太武帝拓跋燾採納高允“廣田積穀”的建議漢,下令“悉除田禁,以賦百姓”。太平真君五年(444年),他採納古弼建議,削減上谷苑囿之半爲民田。太平真君末年,太子拓跋晃監國,推行有牛和無牛人戶換工種田做法,“墾田大爲增闢”。農業隨着耕田數量擴大而大大增產。始光三年(426年),拓跋燾詔罷衆多的雜營戶隸屬郡縣,增加了納稅人戶。另外,拓跋燾屢下“宜寬租賦,與民休息”的詔令。他還獎勵“勸農平賦”的守宰,嚴懲貪官污吏。以上做法,減輕了人民負擔,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後魏前期,畜牧業在社會經濟中仍佔重要地位。它是財富和戰馬的主要來源。畜牧業形勢好壞,不僅關係到財政形勢,並將直接影響到以騎兵爲主力的軍隊的素質。因此,拓跋燾對畜牧業的發展是十分重視的。神二年(429年)打敗柔然、高車之後,拓跋燾“徙柔然、高車降附之民於漠南,東至濡源,西至五原、陰山,使其耕牧而收其貢賦。……自是魏之民間,馬牛羊其氈皮爲之價賤。”神中,“世祖之平統萬,定秦隴,以河西水草善,乃以爲牧地。畜產滋息,馬至二百餘萬匹,橐駝將半之,牛羊則無數。”這些記載,反映了拓跋燾對畜牧業的重視,及當時畜牧業的繁榮狀況。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簡介 一同北方的卓越軍事家 第3張

拓跋燾把節約開支,減少浪費也當作保證軍國贊用的重要措施。史載他“性清儉率素,服御飲膳,取給而已,不好珍麗,食不二味,所幸昭儀、貴人,衣不兼彩”。凡“賞賜,皆是死事勳績之家,親戚愛寵未曾橫有所及。”拓跋燾反對更竣京城,修飾宮殿,反對佛教,嚴懲貪官污吏,常常是從愛惜民力、物力着眼的。拓跋燾的一系列節約開支作法,無疑對保證軍國用費,減輕人民負擔起了積極作用。

拓跋燾在執政的實踐中,逐漸認識到,要維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不僅需要武功,而且需要“文教”,即通過宣揚禮、樂、法度來化民。他在神四年(431年)取得敗柔然,降高車、滅夏圖的軍事勝利後,就提出安“偃武修文”。偃武,他做不到;修文,確實是重視起來了。他尊崇孔子,提倡儒學,大量吸收漢族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參政,目的是要用儒家學說統治人民的思想,利用漢族知識分子的知識和經驗治國安邦。

人物評價

魏太武帝拓跋燾,雄才大略,聰明雄斷。在位期間,借二世之資,奮征伐之氣,遂戎軒四出,周旋險夷。掃統萬,平秦隴,翦遼海,蕩河源,南夷荷擔,北蠕削跡,廓定四表,一舉統一了中國北方,使西晉末年以來北方地區的割據混亂局面得以結束,爲北方社會經濟文化的恢復和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當時也是大魏武功鼎盛的時期。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在中國歷史也極爲罕見。此外,他廣泛蒐羅漢族士人,整肅吏治,修訂律令,督課農桑,崇尚儒學,推動了魏朝的封建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