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西晉滅吳大將​杜預​,不僅文武雙全,竟還是個發明家

西晉滅吳大將​杜預​,不僅文武雙全,竟還是個發明家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杜家出身書香世家,待人接物,溫文爾雅,謹言慎行。他平日無事時,總沉浸在《左傳》等經書之中,著書《釋例》,《盟會圖》,《春秋長曆》,《女記贊》,是個豐產作家。當世學者都崇尚奢華富麗的文風,認爲杜預的文章質樸率直,不夠有霸氣。只有祕書監摯虞很欣賞他,認爲左丘明爲《春秋》作傳後,其他的傳記就都歇菜,而《釋例》寫成之後,也將成其中翹楚。

西晉滅吳大將​杜預​,不僅文武雙全,竟還是個發明家

公元264年七月,司馬昭下令改制禮儀,法律,官制,編纂《晉律》,杜預和張斐負責律法的註解,直到民國時期,法學家程樹德仍讚歎不絕。這部律法對漢魏舊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杜絕鑽法律空子,操作起來也方便,因着造福無數,《晉律》也因此被稱爲“張杜律”。

265年,司馬炎即位,大封宗室。杜預也被封爲駙馬都尉。

杜預筆下功夫了得,治理內政也有一手。他當了七年的度支尚書(財政部長),被人稱爲“杜武庫”。

他一上任,在京師東面建了千畝籍田,請皇帝和百官以身作則,定期下田,上行下效,農業發展得很快,政府提高糧價,建立倉庫,豐年買糧,荒年賣糧,市場物價平穩,百姓和國家雙贏。

農業靠天吃飯,公元278年秋,各地連降暴雨,洪災之後又是蝗災,農田顆粒無收。朝中重臣乾瞪眼,杜預調查災情,得出瞭解決辦法“壞陂宣瀉”,修理有利地形的池塘水庫,至於不利地形的,就決開口子,填平。對災民的安置除了國家救濟,還提倡自給自足。

杜預爲國爲民,辦事一定要詳細考量,仔細比對,最終下手,人笑他過於瑣碎時,“大禹治水,也是如此。”可見杜預對自己的期望之高。

杜預發現當時用的歷法不合晷度,經過仔細計算,糾正誤差之後,修訂出《二元千度歷》。

杜預還是個發明家,他主持工作時,發明了人排新器,連機水碓,節約了人力物力,提高了生產效率。

周代時有個欹器(一種傾斜易翻的盛水物件,君王常放在座邊引以爲戒。)水少就會倒,水多就會被淹沒,只有不多不少時纔會可以擺正。這東西失傳多年,人們連它是什麼樣子都不知道。而杜預憑着書上的記載,硬是設計出了這麼個神器,晉武帝很開心。

浮橋,也是他的首創。杜預的祖父死於水難,洛陽邊的孟津渡水深流急,很容易發生事故。杜預經過考證,提議在富平津修建河橋,他排除了朝中種種聲音,親力親爲,終於建成了河陽浮橋。建成之日,晉武帝舉杯稱讚杜預,而杜預並不貪功,把功勞都記在皇帝頭上,這座橋自從建成,雖經重修,但一直使用到宋代1117年,歷時八百多年,真是鋼鐵工程。比較現在的一些豆腐工事,令人感慨。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