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項羽當初分封了十八路諸侯 項羽最後爲何落到“衆叛親離”的下場

項羽當初分封了十八路諸侯 項羽最後爲何落到“衆叛親離”的下場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項羽和分封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項羽分封18個諸侯王,爲何都不幫項羽?

項羽這個人,歷史上對他的評價都認爲他之所以輸給劉邦,都敗在了那個優柔寡斷的個性上,不然一場“鴻門宴”中,他若是要了劉邦的命,也不至於有了後來的“楚漢之爭”。

然而項羽除了這些之外,也不得不承認他有着將帥之才,不然也不可能穩坐西楚霸王的位置。然而項羽缺乏的是遠見和膽識,他的成敗剛好毀在了疑心病重和不懂運籌帷幄這種治國之道上面。

這從他分封諸侯王這件事上就能看得出來,其實他的小心思誰都懂,然而正是因爲這種小家子氣的作風使得他最終“衆叛親離”,等到劉邦討伐他的時候,那些諸侯王一個都不幫他。

項羽當初分封了十八路諸侯 項羽最後爲何落到“衆叛親離”的下場

分封諸侯

秦末時期,全國各地狼煙四起,傭兵自重的大小藩王或者大軍將領都在蠢蠢欲動,等到一個良好的契機。彼時也終於讓他們等到了,那就是“張楚政權”的建立。

陳勝吳廣的這番操作直接在諸侯國那裏炸開了鍋,大家紛紛搖旗吶喊要推翻秦國的統治,恢復母國曾經的榮光,想必秦始皇滅六國的仇恨還未泯滅。

隨着齊國、燕國等曾經被秦國滅掉的大國重新整頓建國開始,秦末大地上就掀起了一場地盤爭奪的拉鋸戰。那時他們有大軍、地盤還有王,諸多國家政權已經開始建立。

這時項羽又在幹什麼呢?在鉅鹿之戰前,項羽還是楚懷王手下的一個將士。是他帶領着6萬人馬擊潰了秦軍的主力,最終滅掉了秦國的政權。這讓那些諸侯國都能安心地睡上一覺了。

隨着秦國的滅亡,項羽滅秦之戰也讓他一夜成名,“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就是世人對他的印象。然而項羽在陣前廝殺的時候,卻被劉邦搶了頭彩,首先進入了關中地區。

這件事讓項羽氣惱不已,於是便安排了“鴻門宴”。實際上劉邦這個舉動也無形中推動了項羽穩坐西楚霸王的地位。

項羽當初分封了十八路諸侯 項羽最後爲何落到“衆叛親離”的下場 第2張

當時滅秦的時候,各路諸侯達成了一致對外的約定。但他們都各自有着自己的小心思,他們都想搶先入關中取得個合法合理的王位繼承權,但沒想到關中卻落入了劉邦的手裏。

憤恨之下,他們便想依靠項羽的勢力去對付劉邦,順帶再收拾下秦國的殘餘勢力。於是項羽在丟失關中之後,便順水推舟的用諸侯的勢力去打壓劉邦,最後還火燒了阿房宮來解恨。

諸侯王們在項羽這令人咋舌的舉動中看到這個少年的英雄膽識,於是紛紛豎起大拇指表示認同。項羽尋思要讓這些“王”承認自己的霸主地位,於是決定給他們分封。

不平等分封

即使沒有項羽的分封,其實那些諸侯已經是個“王”了,但項羽說要分哪個諸侯王敢不從呢?可項羽他想分封又不好好分,結果爲後續的發展埋下了隱患,我們來看他是如何封的。

首當其衝就是劉邦,當時劉邦是深得楚懷王的信任的,可是項羽老是看他不順眼。於是在分封的時候就把他丟在了關中地區,這樣的行爲不免讓人懷疑他在公報私仇。

除了漢王劉邦之外,項羽還接連冊封了17個諸侯。他們分別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代王趙歇、常山王張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遼東王韓廣、燕王臧荼、膠東王田市、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

項羽當初分封了十八路諸侯 項羽最後爲何落到“衆叛親離”的下場 第3張

這些諸侯國中有許多都是憑實力打下的天下,其實也輪不到項羽去封。就像齊國也是最早復立的政權,在滅秦過程中,田儋、田榮兄弟代表的一支出力不少,另外一支田假、田安代表則沒什麼作爲。

然而項羽卻把封號給了田儋的兒子田市,有着實力的田榮什麼都沒得到。再看趙國,項羽封了趙歇爲代王、張耳爲常山王,而最有實力的陳餘卻沒有得到冊封。

燕國更加離譜,作爲燕王正統後裔的韓廣只得了個遼東王,而燕國將領臧荼反而被封爲燕王。反客爲主的方式無疑會埋下動亂的根源。

魏國也是如此,魏豹被冊封爲魏王、司馬昂被封爲殷王,反觀實力最強盛的彭越卻沒有被封,不僅如此,項羽還搶了彭越的地盤。

韓國也被欺負得沒話說,先是韓王韓成被殺,項羽直接把韓王的位置給了自己的部下鄭昌,順帶還將趙國大將申陽冊封爲河南王。

縱觀項羽冊封的這些諸侯王,沒一個是真正實力的人,有實力的都沒有被冊封。項羽他確定自己是在封王嗎?倒像是要把中國拆得四分五裂。

項羽當初分封了十八路諸侯 項羽最後爲何落到“衆叛親離”的下場 第4張

項羽的心思

但凡一個有着深謀遠慮的人都不可能這樣分封,但項羽卻是這樣做的。然而他這樣做,背後卻是有着自己的小心思。因爲他想效仿春秋時期的一個典故:弭兵會盟。

春秋時期,晉國和楚國是當時的兩個大國,但他們之間爲了爭奪大國地位連年征戰。然而打仗對國力消耗非常大,但不打又怕對方以爲自己怕了,於是便在宋國的撮合下搞了次諸侯會盟。

意思就是晉楚兩國拉大頭將那些諸侯小國聚集在一起,大家碰頭開個會。會議的內容就是以後大家都以晉楚兩國馬首是瞻,不分高低共同劃定天下格局。

項羽的做法就是效仿這場會盟,以自己的勢力去壓垮諸侯各國,搞個分封的把戲,意圖扶持那些向自己靠攏的諸侯,然後削弱有實力的勢力,以鞏固自己的霸主地位。

然而讓項羽都沒有想到的是,他以爲自己的如意算盤打得不錯,卻給了那些有實力的人一個反抗的理由。當時分封一出,各諸侯國就上演了一場大動盪,不服氣地都把項羽封的王給趕下了臺。

僅僅用了幾個月,項羽的周圍就被搞得烏煙瘴氣,最後他不得不派兵出來平叛。這就給了劉邦一個很好的喘息機會,當項羽終於搞定了那些諸侯國之後,才發現劉邦已經拉開了“楚漢之爭”的序幕。

項羽當初分封了十八路諸侯 項羽最後爲何落到“衆叛親離”的下場 第5張

項羽想當西楚霸王,但卻又沒有能讓諸侯各國大將臣服的實力。只想靠着空手套白狼的把戲來逼迫他們承認自己的霸主地位,最終他也敗在自己的這點小心思上面。

楚漢之爭開始後,項羽曾經封的諸侯王都已經塵歸塵、土歸土,留下來的都是那些被他拋棄的人,因此當他遭遇劉邦的掣肘之時,沒有一個人願意幫他。大勢所趨,也許項羽的結局早已註定。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