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最後成稱王的爲何是劉邦而不是項羽,原因是什麼

最後成稱王的爲何是劉邦而不是項羽,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楚漢之爭是秦末劉邦和項羽爲爭奪封建統治權而進行的一系列的戰爭。接下來聽聽小編講一講他的一些故事。

項羽和劉邦的爭霸不僅是歷史上最具有影響力的決鬥,而且他們倆的爭鬥對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啓發性質的。看歷史,並非只是瞭解歷史事情那麼簡單,而是要從歷史中感悟道理,融合於今天的所思所想,貫穿古今,即以古論今。

項羽,西楚霸王,此人武力出衆,驍勇善戰,百戰百勝;劉邦,出身農家,他與項羽截然不同,打仗並不會打,而且打不過就會逃跑,在別人眼裏,他就是個膽小鬼,而且會耍流氓。這麼一對比,項羽的身份、武力都比劉邦要出色,但是楚漢相爭的結局卻是劉邦完勝,建立起漢朝,項羽失敗了,自刎於烏江。

最後成稱王的爲何是劉邦而不是項羽,原因是什麼

如果深究原因,主要就是因爲用人的問題。劉邦武力值低於項羽,這又如何,可劉邦善於用人,能夠找到輔助自己忠心做事的人才,這同樣也是自己的優勢,有了人才便可以幫助自己。

在劉邦勝利後,他正確地總結了他自己取得戰爭勝利的成功經驗和項羽的失敗教訓,即“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 ”。另外,他又補充道:“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比子房(張良);鎮國家、撫百姓、供軍需、給糧餉,我不比蕭何;指揮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我不比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傑,他們爲我所用,所以能取得天下。”

所以,劉邦能夠稱王,第一方面就是他的隊伍中有人才,而且是十分厲害的人才。張良、韓信、蕭何分別擅長戰略、軍事、政治,而且能力十分出衆,這三個人當屬漢朝開國大臣,被稱爲“漢初三傑”。他們三個人合力,定能夠與西楚較量,且完勝。

第二個方面是劉邦會用人才,他對於幫助他的人永存感恩,他懂得即使自己是皇帝,是一國之主,但是也不會去擺架子。他尊重他們,善用他們。他對張良敬之如師,自始至終總保持着這種特殊關係;他將軍權放在韓信受衆,用來留住韓信,穩住他,讓韓信幫助他打敗項羽;他對蕭何更是推心置腹,毫不懷疑,這種彼此之間的信任讓臣子對君王忠心耿耿。

最後成稱王的爲何是劉邦而不是項羽,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實際上,這與劉邦的性格十分有關,他是一個十分老實忠厚、豁達大度的人,能夠採納忠言,做錯事情也願意去承認自己的錯誤,有着做領導所需要的氣度。

而項羽卻非常不同,或許是因爲他自認爲足以優秀,所以他非常高傲自大,對待下屬也不公平,關係好一點的經常獎賞他們,關係差一點的,如果有一點小事惹到項羽,立馬會給予刑罰。項羽旗下也有人才,比如范增,但是項羽並沒有好好任用,致使一步一步走向失敗。

所以,如果說項羽比劉邦厲害,這並不正確,反之說劉邦比項羽厲害,這也並不對,他們兩個人各有優勢劣勢,只是看誰會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而去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這一點,劉邦做到了,所以他勝利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