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成王敗寇但後人爲什麼多是同情項羽看不起劉邦?

成王敗寇但後人爲什麼多是同情項羽看不起劉邦?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末漢初時期,劉邦和項羽領銜的“楚漢之戰”決定着當時中國的政治局勢該往那個方向走,是繼續戰國時期的割據局面,還是走向大一統,最終的結果決定於當時項羽和劉邦之間對決的勝者。

 

成王敗寇但後人爲什麼多是同情項羽看不起劉邦?

網絡配圖

    最終的結果大家都很清楚了,那就是項羽不敵劉邦,垓下之戰後,項羽兵敗,被劉邦的軍隊逼至烏江,項羽選擇自刎來結束他短暫而又輝煌的一生。

關於這場“楚漢之爭”,許多人對項羽的遭遇是同情的,原因在於項羽身上有着一股“英豪之氣”,像敢作敢當的大丈夫,而相比較之下,劉邦的所作所爲更像是一位“無賴”,那麼爲何豪俠項羽敵不過痞子劉邦呢?難道正直之輩總是不敵小人嗎?

其實仔細分析當時的歷史,不難發現,項羽的自我人格魅力很高,但是他以自我爲中心的傾向很明顯,而且項羽的性情多疑,身邊的人不信任,但是對於對手又太過仁慈,在先前的“鴻門宴”便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成王敗寇但後人爲什麼多是同情項羽看不起劉邦? 第2張

網絡配圖

   而劉邦,在那個亂世,他的行事作風更容易獲得勝利,相比較而言,項羽更像是一位軍事統領,而劉邦更像是一位老道的政治家,軍事統領擅長攻城拔寨,而政治家最擅長的便是“籠絡人心”。

項羽連身邊最爲親近的范增都難以完全信任,而劉邦卻能夠將“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牢牢的籠絡在自己身邊,這就是他們之間最大的不同之處,同時也能最好的解釋爲何項羽最終落敗。

  

成王敗寇但後人爲什麼多是同情項羽看不起劉邦? 第3張

網絡配圖

   雖然歷史是“成王敗寇”的,但是對於項羽,後人更多的是給予了他同情,若是項羽能夠懂得一點拉攏人心的祕訣,“楚漢之爭”的結果尚未可知。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