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南宋宰相陸秀夫簡介:與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爲“宋末三傑”

南宋宰相陸秀夫簡介:與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爲“宋末三傑”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個時期,因以臨安(今浙江杭州)爲都城,史稱南宋,歷九帝,享國152年。南宋雖然外患深重,統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經濟上外貿高度發達 ,重心完成了歷史性南移,思想學術和文化藝術高度發展,理學成型確立正統地位,並向海外傳播,形成了東亞“儒學文化圈”。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陸秀夫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陸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字君實,一字宴翁,別號東江,楚州鹽城長建裏(今江蘇省建湖縣建陽鎮)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與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爲“宋末三傑”。崖山海戰兵敗,揹着衛王趙昺赴海而死。時年四十四歲。

南宋宰相陸秀夫簡介:與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爲“宋末三傑”

人物生平

初露鋒芒

陸秀夫三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把家遷徙到了鎮江。稍大以後,就跟隨本鄉的兩位孟先生讀書學習,孟先生的學生經常有百餘人,但他單單指着陸秀夫說:“這小傢伙不一般哪。”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考上了進士。李庭芝鎮守淮南時,聽說了陸秀夫,就將他羅致到自己的幕府中。當時天下人稱蒐羅人材最多的,以淮南李庭芝爲第一名,號稱“小朝廷”。

陸秀夫才思清麗,在當時的文人中很少有能夠趕得上他的。性格沉靜,不苟求被別人知道,每當幕僚們到官署請見,賓主共歡同樂,只有陸秀夫一人默默地不發一言。有時在府中舉行宴會,在宴席上,他總是正襟危坐,矜持莊重,很少與人交往。等到考察他的事務,他都治理得很好,李庭芝由是更加器重他,即使調任官職,也不讓陸秀夫離開自己,自從他到李庭芝幕府中,曾三次進升,直到主管機宜文字

步入仕途

鹹淳十年(公元1274年),李庭芝任淮東制置使,提升陸秀夫爲參議官。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邊防緊急,幕僚大多逃走了,只有陸秀夫幾個人沒有離開。李庭芝向朝廷舉薦陸秀夫,因此他被任爲司農寺丞,屢次升遷,直到任爲宗正少卿兼代理起居舍人。

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以禮部侍郎身份到前線講和,還沒有到達,敵人就又反悔了。二王到溫州,陸秀夫與蘇劉義,追隨二王而去,派人召回了陳宜中、張世傑等,於是大家共同擁立益王於福州。進升爲端明殿學士、簽發樞密院事。陳宜中因爲陸秀夫長期在軍隊裏,熟知軍務,每當有事都徵求陸秀夫的意見然後辦理,陸秀夫也全心全意爲他參謀,言無不盡。不久因議事與陳宜中產生矛盾,陳宜中指使諫官上奏彈劾陸秀夫並罷免了他。張世傑責備陳宜中說:“這都是什麼時候了,還動輒讓臺諫官彈劾人?”陳宜中非常惶恐不安,急忙召回了陸秀夫。

南宋宰相陸秀夫簡介:與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爲“宋末三傑” 第2張

秉持朝政

當時君臣流亡海濱,大小政事都疏於治理,楊太妃垂簾聽政,與臣下說話還自稱爲奴。每當羣臣朝會的時候,陸秀夫仍端持着手板,儼然像過去上朝一樣,有時在行程途中,悽然淚下,用朝衣拭淚,衣服都溼透了,左右的人爲他所感染都無不悲痛欲絕。因井澳大風的原因,益王驚懼而死,羣臣都想借此機會離開。陸秀夫說:“度宗皇帝有一個兒子還在,把他怎麼辦呢?古人中曾有過僅憑藉一旅即成就中興的,而我們現今百官都在,還有數萬軍隊,上天如果還沒想滅絕大宋,難道就不能憑此振興國家嗎?”於是與衆大臣共同擁立衛王。當時陳宜中前往占城去了,因與張世傑不合,所以屢次徵召他都不到。於是以陸秀夫爲左丞相,與張世傑共同秉政。其時張世傑領兵駐守崖山,陸秀夫則既要籌措軍旅,又要調集工役,而且凡是有什麼需要寫的,也都由他親自動手。雖然在顛沛流離之中,事務繁多,時間匆忙,他每天都還是要寫《大學章句》以勸講別人。

負帝投海

陸秀夫在海上的時候,將二王的事都詳細地記述下來匯成一書,並將書授給禮部侍郎鄧光薦說:“你如果僥倖不死,就把書傳出去。”

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二月的一天晚上,風雨昏霧四塞,咫尺之間不能相辨,張世傑派小船到宋主那裏,想要奉宋主到他的船上,策劃乘機突圍,但陸秀夫害怕被人出賣,或被俘辱,固執着不肯帶宋主上船。 後崖山被攻破,陸秀夫護衛衛王的船一起逃走,而張世傑、蘇劉義則各自逃生去了,陸秀夫考慮到難以逃脫,於是將自己的妻子兒女趕下海去,自己揹着衛王赴海而死,當時他年僅四十四歲。

崖山平定後,鄧光薦將那本書書帶回了廬陵。鄧光薦去世,這部書的存亡就無從得知了,所以那段海上的事,世人就再也無法得知其詳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