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邦稱帝后大肆屠殺功臣卻放過了張良,因爲什麼?

劉邦稱帝后大肆屠殺功臣卻放過了張良,因爲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大多有一個嗜好——屠殺功臣。讓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

自古以來,君臣之間的關係,就是比較神奇的存在,他們需要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也需要互相提防,相互制約,否則的話容易造成朝廷的動盪。如果君王的權勢過大,容易造成獨裁的狀態,而臣子的權力過大,容易架空皇帝。也正是因爲如此,在這個過程中,便經常因爲權勢而引發一些爭端。

比如在漢朝建立之後,劉邦便開始了大肆屠殺功臣的過程,就連韓信都難逃一劫。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其實也存在一些比較幸運的人,比如張良便是如此,他獲得了善終。而劉邦之所以願意放過張良,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原因:

劉邦稱帝后大肆屠殺功臣卻放過了張良,因爲什麼?

第一, 張良的目的很簡單,便是希望秦朝滅亡。

張良(前250年或以前-前186年),字子房,封爲留侯,諡號文成,潁川城父(今河南省許昌市)人,韓國被秦朝滅亡後,曾暗殺秦始皇失敗,後成爲漢高祖劉邦的謀臣,是漢朝的開國元勳之一,與蕭何、韓信同爲漢初三傑。

我們都知道,張良出生於貴族世家,祖父張開地是韓國三朝宰相,他的父親也是韓國兩朝的宰相。但是到了張良年代,韓國逐漸走向衰敗和滅亡,因此張良也失去了繼續走父祖道路的機會。也正是因爲如此,張良對秦朝一直有着國仇家恨,所以反秦的理念很強。而劉邦正是因爲看重了張良的這一點,所以選擇重用對方。

第二, 張良是個不貪戀權勢的人。

雖然張良很有才能,也出生在權勢之家,是個非常有計謀的人,但是他其實對朝政之事沒有太多的興趣,也正是因爲如此,劉邦雖然表示“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但是卻一點都不防備他。

司馬遷在《史記》中,曾這樣評價張良:“餘以爲其人計魁梧奇偉,至見其圖,狀貌如婦人好女。蓋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也就是說,司馬遷看了張良的畫像後,驚訝於其“相貌如婦人好女”,並感嘆以貌取人之缺失。

劉邦稱帝后大肆屠殺功臣卻放過了張良,因爲什麼? 第2張

第三, 張良有呂后這個後臺。

當劉邦因爲寵愛戚夫人而想要廢了太子的時候,呂后找到了張良幫忙,請來了商山四皓出山,最終保住了太子的寶座。也正是因爲如此,即使劉邦想要動張良,呂后因爲這份恩情,也是不會答應的。

第四, 張良進退有度。

劉邦建國之後便開始論功行賞,很多人都會得了一定的好處。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沒有獲得封賞,所以懷恨在心。張良知道之後,立馬告訴劉邦,讓劉邦有了解決的方案,從而獲得了大家的尊敬。

而到了後期的時候,張良看到衆人都在高位,也看到了劉邦開始屠殺大臣的過程。於是他選擇了隱退,併爲自己獲得了好的結局。

由此不能看出,不是張良的幸運導致了他的好結局,是他的能力,是他的目光長遠。倘若不是如此的話,倘若他恃寵而驕的話,或許也會獲得韓信一樣的下場。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