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鄧艾大軍來襲劉禪明明有選擇的機會 劉禪爲什麼會選擇不戰而降

鄧艾大軍來襲劉禪明明有選擇的機會 劉禪爲什麼會選擇不戰而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劉禪投降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鄧艾兵臨城下的時候,劉禪就沒有選擇的機會了嗎?劉禪爲什麼會選擇不戰而降?

263年8月,司馬昭三路伐蜀,東路鍾會十餘萬主力軍隊攻入漢中,西路蜀漢大將軍姜維迅速擺脫鄧艾追兵,一路退守至陰平並且和趕來支援的廖化、張翼、董厥等援軍匯合奔赴劍閣擋住了鍾會主力,尾隨而來的鄧艾沒有選擇和鍾會匯合,而是奇兵偷渡陰平小道,連續突破江油、涪城、綿竹兵臨成都城下,當時後主劉禪有四個選擇:一是堅守待援,等姜維主力軍隊從劍閣撤回;二是東入投靠盟友東吳;三是南下南中延續國祚繼續抵抗;四是投降,按理來說投降是下策,可是爲何他卻偏偏選擇了不戰而降?我們一個個來看看這四個選擇。

鄧艾大軍來襲劉禪明明有選擇的機會 劉禪爲什麼會選擇不戰而降

第一個選擇:等姜維主力回師

這個估計是希望不大了,因爲姜維手中也才幾萬兵馬,鍾會手中有十幾萬軍隊,兵力遠超過姜維,姜維能不能成功擺脫鍾會的追擊還是兩說;何況鄧艾當時手中雖然兵力不多,但是其後續3萬兵馬正陸續趕來,等到姜維的援軍到達成都的時候,鄧艾後續的3萬兵馬也趕到了,姜維很可能會被鍾會和鄧艾堵在中間。

鄧艾大軍來襲劉禪明明有選擇的機會 劉禪爲什麼會選擇不戰而降 第2張

第二個選擇:投靠東吳

這個其實也不靠譜,譙周有句話說得很對:“自古以來,無寄他國爲天子者。”寄人籬下的日子豈能好過?東吳和蜀漢雖是盟國,但早已貌合神離,只是因爲有曹魏這個共同的敵人雙方纔保持了表面的和平,要不然蜀漢也不會設立永安都督防備東吳,劉禪一旦東入東吳,想要再出來就難了,和投降曹魏其實沒多大差別,而且東吳遲早被滅,最終還是免不了投降。

第三個選擇:向南突圍

向南突圍到南中七郡還有一線生機,當時鎮守南中七郡的是霍峻之子霍弋,霍弋和劉禪的關係非同一般:霍峻駐守葭萌關爲劉備入主益州立下大功卻英年早逝,所以劉備把其子霍弋養在府中和劉禪作伴,劉禪被立爲太子之後霍弋出任太子舍人,是劉禪的近臣,劉禪立劉璿爲太子後,又任命霍弋爲中庶子,可以說霍弋絕對是劉禪心腹中的心腹。

自諸葛亮平定南中之後,雖然南中時有反叛,但仍在蜀漢掌控之中,而且南中地理形勢複雜,如果劉禪真能突圍到南中至少能堅持相當長一段時間,那時東吳援軍已到,還有姜維的主力仍在,鍾會和鄧艾立足未穩,蜀漢復國的希望其實不小。

鄧艾大軍來襲劉禪明明有選擇的機會 劉禪爲什麼會選擇不戰而降 第3張

既然如此,那爲何劉禪權衡再三之下還是選擇獻城投降呢?最大的原因恐怕在於兩點:

一是民心已失,蜀漢立國之後一直存在荊州派系、東州軍和益州本土派系之爭,劉備和諸葛亮時期荊州派系和東州軍聯手打壓益州本土派,但是隨着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等一大批荊州派系人物的去世,益州派系崛起,甚至隱隱有壓過荊州派系的趨勢,益州派系的利益訴求就是不想益州陷入戰火之中,他們本來就反對姜維頻繁北伐,對他們來說效忠於劉禪和投降司馬昭沒什麼差別,鄧艾兵臨城下的時候,劉禪身邊大部分都是主張投降的益州本土勢力,如果劉禪真的向南突圍的話,說不定他們就敢裹挾劉禪投降。

二是軍心渙散,鄧艾那麼點兵力就能一路打到成都城下,綿竹之戰後鄧艾築京觀更是讓成都軍民不願再戰,就算劉禪向南突圍估計也擺脫不了鄧艾的追兵,被俘和投降待遇可不一樣,倒不如干脆投降算了。

鄧艾大軍來襲劉禪明明有選擇的機會 劉禪爲什麼會選擇不戰而降 第4張

其實蜀漢本有一次自救的機會,那就是綿竹之戰,如果諸葛瞻能堅壁清野、堅守不出,等到霍弋、羅憲和東吳援兵的到來,兵力不足、糧草不濟又缺乏後勤補給、士卒疲憊不堪的鄧艾十有八九撐不住必敗無疑,惋惜沒有實戰經驗的諸葛瞻偏偏選擇了出城和鄧艾野戰,給了鄧艾一擊而中的機會,綿竹一失,蜀漢的敗亡其實已經無可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