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鄧艾兵臨城下時,劉禪不戰而降蜀漢衆將爲什麼會視而不管?

鄧艾兵臨城下時,劉禪不戰而降蜀漢衆將爲什麼會視而不管?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4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鄧艾兵臨城下,蜀漢衆將爲何無人帶兵勤王,坐視劉禪不戰而降?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公元263年8月,爲了緩解甘露事變中弒君的輿論壓力,司馬昭在分析了當時的局勢後決意兵分三路發動滅蜀之戰:東路以鍾會十餘萬大軍爲主力進攻漢中,西路鄧艾攻取姜維屯兵的沓中,中路諸葛緒配合鄧艾切斷姜維後路;東西兩路進展順利,唯獨諸葛緒被主動後撤的姜維以聲東擊西之計打開了一個缺口,此時的鐘會已攻破陽平關,於是姜維率主力趕赴劍閣堵住了鍾會伐蜀主力。

一直尾隨追擊的鄧艾並沒有和鍾會夾擊姜維,而是兵行險着偷渡天險陰平小道,歷經艱辛終於突然出現在江油,在逼降了江油守將馬邈後,鄧艾一路向南挺進,先破涪城,再和諸葛瞻決戰於綿竹,毫無作戰經驗的諸葛瞻擅自出城和鄧艾野戰被擊敗,諸葛瞻和其子諸葛尚戰死沙場。

鄧艾兵臨城下時,劉禪不戰而降蜀漢衆將爲什麼會視而不管?

綿竹一失成都以北已無險可守,鄧艾一路高歌兵臨城下,在投降派譙周的力主之下,後主劉禪不戰而降,蜀漢亡國,問題是鄧艾這一路進軍直至兵臨城下,蜀漢衆將爲何無人帶兵勤王,坐視劉禪不戰而降?蜀漢雖然人才積累遠不如曹魏和東吳,但是蜀漢後期名將其實也不少,那麼綿竹之戰前後,爲何不見勤王之兵?這些名將當時都去了哪裏?我們一一來分析一下。

先來看看蜀漢後期有哪些名將或身居高位的大將?大概有魏延、姜維、王平、吳懿、廖化、夏侯霸、馬岱、馬忠、句扶、張嶷、張翼、霍弋、羅憲、宗預、閻宇、傅僉、柳隱、蔣斌、王含等近二十名大將,但是其中有不少人在司馬昭伐蜀的263年之前已經去世了,比如魏延、吳懿、王平、夏侯霸(夏侯霸在255年還和姜維出兵狄道,其後不見身影應該是伐蜀前已經去世了)、馬岱、馬忠、句扶、張嶷等人。

鄧艾兵臨城下時,劉禪不戰而降蜀漢衆將爲什麼會視而不管? 第2張

伐蜀之戰打響後,劉禪派廖化支援姜維,派張翼支援漢中陽平關,姜維在劍閣和鍾會對峙時,廖化、張翼也和姜維合兵一處,除此之外,傅肜之子傅僉之前已經戰死陽平關,鍾會雖然攻破陽平關但是漢中有一些據點卻仍在蜀將柳隱、王含、蔣斌(蔣琬長子)等人手中,但是他們也只能據城而守,有鍾會大軍堵住他們根本沒可能支援成都,所以排除了這些人,也就只剩下霍弋、羅憲、宗預、閻宇等人了,那麼他們此時又在哪裏?

霍弋是劉禪的發小,兩人關係相當好,霍弋父親霍峻去世後劉備將霍弋養在身邊,劉禪爲太子時霍弋是太子舍人,劉禪登基後立長子劉璿爲太子時,霍弋爲中庶子負責教導太子,可以說霍弋和劉禪的關係相當密切;當然霍弋能力也很強,曾平定永昌叛亂並駐守南中震懾南中七郡,司馬昭伐蜀之時霍弋曾要求提兵北上協防成都,可惜被劉禪拒絕。

羅憲是譙周的弟子,因爲不願依附於黃皓,被貶爲巴東太守,和黃皓關係密切的右大將軍閻宇爲永安都督時,羅憲成爲閻宇的副手,司馬昭伐蜀時,劉禪召閻宇率兵西進回援成都,羅憲則鎮守永安以防東吳;除了閻宇還有一人當時也應該在成都,此人就是老將宗預,因爲宗預在258年因病卸任永安都督回成都養病,接替他的正是閻宇。

鄧艾兵臨城下時,劉禪不戰而降蜀漢衆將爲什麼會視而不管? 第3張

也就是說蜀漢後期名將中,最有希望舉勤王之兵馳援成都的只有霍弋和羅憲兩人,而霍弋和羅憲是蜀漢後期爲數不多真正有能力的兩大名將,可惜諸葛瞻太過冒進,如果他固守綿竹的話,霍弋和羅憲都有可能帶兵趕到,姜維也有可能讓廖化或張翼回援成都,而且當時東吳的援軍也在趕赴蜀漢的途中,鄧艾疲憊之師不僅兵力不足、糧草不濟,又在蜀漢腹地作戰,等到各地援軍到達,鄧艾豈有不敗之理!

所以蜀漢不是沒有勤王之兵,一切都是因爲諸葛瞻敗得實在太快,不要說遠在南中的霍弋和永安的羅憲鞭長莫及,無法快速趕到成都,就連在劍閣的姜維都還沒反應過來,諸葛瞻就丟了綿竹,隨後鄧艾兵臨成都、劉禪獻城投降。

說到底其實還是蜀漢人才積累不夠,如果當時成都有一兩名久經沙場的名將在的話,劉禪也犯不着派出毫無作戰經驗的諸葛瞻去迎戰鄧艾(宗預已經七十多歲,從他264年病逝來看他當時應該在養病,至於劉禪爲何沒有派閻宇迎敵,就不得而知了),從而導致一切都無法挽回!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