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韓信被殺的時候 張良爲什麼會在一旁袖手旁觀

韓信被殺的時候 張良爲什麼會在一旁袖手旁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張良和韓信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張良足智多謀,多次爲劉邦出謀劃策,韓信被殺的時候,張良爲什麼會袖手旁觀?

對於西漢帝國而言,張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不僅被稱爲開國功臣,還與孔子、杜甫等人並稱爲中國古代聖人。與其他因文學而在列的人不同,張良的稱號是謀聖。

漢高祖劉邦能夠如此順利的成就霸業,也正是得益於其手下的三員大將:謀聖張良、宰相蕭何、兵仙韓信。張良在漢代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劉邦更是形容他爲“籌策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在多數人心中,謀士無非就是出謀劃策、審視奪度之輩,有些時候僅憑湊巧便贏得了大家的信任,並無真才實學。然而張良並不是泛泛之輩,他爲劉邦提供了許多縝密的計劃,多次力挽狂瀾。

張良一生獻計無數,爲何在劉邦對韓信起了殺心時選擇隔岸觀火、冷眼旁觀呢?韓信死後,許多開國功臣紛紛叛出漢朝,害怕自己成爲下一個韓信。

韓信被殺的時候 張良爲什麼會在一旁袖手旁觀

一時之間,漢朝陷入無邊的混亂之中,劉邦的餘生也都在平定戰亂中度過。這一局面張良難道沒有預想到嗎?張良到底爲何選擇不爲韓信進言呢?

一、韓信的死因

韓信攻打齊國非常順利,很快征服了齊國的兵馬。這個時候,韓信遣人給劉邦送了一封自己的書信,內容是齊國人非常奸詐,即便已經收服齊國,但爲了減少變故、穩定局面,希望漢王能允許自己暫時代理齊王。

此時的劉邦,正處於被項羽團團包圍的情況,所以當他看着看到這封書信時非常生氣。但由於需要仰仗韓信的武力,劉邦只能暫時答應他的條件。

韓信看到漢王的認可時是非常開心的,但他並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情已經在漢王心中埋下了炸彈。另外,雖然說韓信是一名武將,無需太在意言辭表達,但也不能口無遮攔、隨意發言。

韓信被殺的時候 張良爲什麼會在一旁袖手旁觀 第2張

韓信在戰場上所向披靡、英勇奮戰,各種兵法瞭然於胸的樣子,讓無數後輩尊敬崇拜。韓信不僅幫助劉邦征討了多個國家,更是絕無二心。即便他大破齊國時謀士勸他自立門戶的言論讓他有所動搖。

可是最後還是堅定了一顆忠於劉邦的心。在劉邦允許他以齊王自居時,他更是喜出望外,毫無犯上作亂之心,還對曾經的謀士說要報答劉邦的知遇之恩,不能忘恩負義。

可是韓信卻不記得功高震主的道理,即便自己爲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卻無法消除劉邦的猜忌之心。在楚漢戰爭後,韓信的兵權就被劉邦用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奪走了。

後來,又用各種理由奪走了韓信手上僅存的權利,還將韓信軟禁了起來。惋惜韓信此時還在反思自己的錯處,並沒有意識到劉邦想要剷除自己的心。韓信最終被關在用布遮上的籠子裏,被宮女刺死了。

二、韓信謀反是事實,張良無法相救

1、張良的立場

張良從始至終都是劉邦的謀士,他在劉邦征服各處領地時就爲劉邦出謀劃策了。韓信是在劉邦建業以後才加入的,而且是作爲武士爲劉邦拓展疆土、征討國家。

所以張良與韓信的接觸算不上多,兩人又沒有太多可以交涉的機會,自然關係平平。而且,劉邦對誅殺韓信勢在必得,早已經準備了萬全之策,而這萬全之策的獻策人正是自己的好朋友蕭何,張良又怎會冒着生命危險去救萍水相逢的韓信呢?

韓信被殺的時候 張良爲什麼會在一旁袖手旁觀 第3張

2、張良無法阻止

即便張良因爲這泛泛之交出手阻止,也改變不了韓信必死的局面。劉邦稱帝以後對身旁臣子的猜忌之心愈加嚴重。歷史上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故事流傳久遠。

由此可見,君主的猜疑之心不可避免,此時已經功高蓋主的韓信,就成了劉邦的“眼中釘、肉中刺”,劉邦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況且韓信頭腦簡單,經常聽人教唆,做出不理智的事情。當初劉邦受困於項羽、九死一生之時,曾向韓信尋求支援,可是韓信卻得寸進尺,向劉邦索要“齊王”的身份,這無疑是趁火打劫。

雖然韓信最後得到了王的稱號,也成功救出了劉邦,但此事讓劉邦十分憤怒,早就在心裏埋下了懷疑的種子。這件不光彩的事情是韓信自己做的,所以張良也無法勸諫劉邦寬恕韓信。

韓信被殺的時候 張良爲什麼會在一旁袖手旁觀 第4張

3、劉邦對韓信的忌憚

韓信的軍事領兵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能順利攻佔多處城池,又能成功擊敗霸王項羽,就恰恰證明了他的能力。如此強大的戰鬥力,劉邦又怎麼會讓他演變爲不可控制的局面呢?

一旦劉邦去世,他的後人能否利用好韓信這把刀,韓信又是否甘心只做一把刀呢?爲了避免韓信威脅到大漢江山,劉邦只能儘早除去這個心頭大患。而張良是漢朝的開國大臣,自然也會明白韓信對於江山的威脅,所以他不會出手。

三、張良爲了明哲保身

劉邦稱帝后遷都長安,張良跟隨劉邦遷移後便不問政事,整日閉門練功。張良對外宣稱自己身體羸弱,不堪重負,其實這些都是他的推托之詞。他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所以選擇退隱山林,不再插手政事。

韓信被殺的時候 張良爲什麼會在一旁袖手旁觀 第5張

劉邦稱帝后剷除了許多異姓諸侯,張良很少爲其出謀劃策。他深知君主對開國功臣的忌憚和憎惡,即便一起攻打天下時親如手足,卻也抵不過皇帝的猜忌之心。劉邦誅殺功臣時,張良全部選擇袖手旁觀,還在劉邦的多次試探中隱藏自己的才能,最終明哲保身、功成身退。而韓信不懂和劉邦周旋,還數次惹怒劉邦,最終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

參考文獻:《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