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李淵爲什麼袖手旁觀呢?

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李淵爲什麼袖手旁觀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任何一個理智的君主,都應該明白一點:廢長立幼,取亂之道。古代君主選擇繼承人其實能力在其次,最重要的是穩定,能夠確保皇位平穩傳承有序。所以,必須要儘可能遵守皇位繼承的標準,那就是嫡長子繼承製。常有人會問這樣的問題,司馬炎爲什麼要把皇位傳給白癡兒子司馬衷啊?朱棣這麼喜歡朱高煦,爲什麼最後還是傳位朱高熾了?曹操爲什麼最終沒有選擇曹植而選擇了曹丕?劉備爲什麼不立另兩個兒子而還是立了劉禪?這些問題原因或許多種多樣,但都有一個共同的,並且是佔最重要的關鍵點的原因——嫡長子繼承製度。總有人覺得,選繼承人就要選最優秀的那一個,立嫡立長不如立賢。

其實不錯特錯,因爲“賢”是一個很主觀的東西,每個人都可能對某個皇子是否“賢”有不同的看法。這個大臣說大皇子賢,那個宦官說二皇子賢,又有個妃子說三皇子賢,到底怎麼辦?而皇帝本身看到的又往往很片面,更多是皇子們靠着背後的謀士集團刻意在皇帝面前表現出來的。所以,如果以“賢”的標準,永遠不能服衆。要定一個的皇位繼承標準,必須是客觀的,所有人都否定不了的。嫡長子繼承製就是這樣。嫡子地位高於庶子,長子地位高於幼子。若要政權長治久安,確保皇位傳承可以服衆,就必須這麼繼承下去。除非嫡長子真的犯下什麼嚴重的罪行或者實在是有某方面缺陷不能繼承,一般是不可以打破這個規律的,否則遺患無窮。

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李淵爲什麼袖手旁觀呢?

所以我們回來看李淵對兩個兒子的態度。雖然李世民戰功赫赫,但畢竟是次子,李建成嫡長子的地位無法撼動。何況,李建成沒有什麼明顯的過錯(作爲太子,只有謀反之類的能算重大罪名),並且在李淵起兵過程中也出力不少,身邊也有許多擁護他的大臣。如果無故廢除李建成的太子之位而支持李世民,那就是開了個很壞的頭,導致唐朝後面皇位的傳承都不穩固。事實上,李世民後來依靠玄武門之變殺李建成登上太子之位進而稱帝,確實給之後唐朝很長時間的皇位傳承都埋下了禍根。李世民自己因爲對第四子魏王李泰的恩仇,讓李泰有了奪嫡之心,處處與太子李承乾針鋒相對,以致逼得李承乾謀反。

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李淵爲什麼袖手旁觀呢? 第2張

謀反之人顯然不能再做太子,而李世民也不能讓李泰上位,而是另立了李治爲太子。因爲一旦李泰做了太子,就是告訴皇族,太子之位是可以爭來的,今後每一個皇子都可能去用各種卑鄙手段奪位。同樣的心態也出現在後來的明成祖朱棣身上,他自己通過靖難之役奪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但不能讓子孫們也這麼幹,所以他再喜歡朱高煦,也還是讓嫡長子朱高熾繼承了皇位。但是,畢竟李世民發動政變奪位的影響還是在那裏了。所以唐朝的太子們地位一直不穩固,太宗朝有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之爭,高宗朝武則天先後或廢或殺別人的或者自己生的幾個太子(或皇帝)李忠、李弘(是否爲武則天毒死存疑)、李賢、李顯、李旦。

中宗朝也發生了太子李重俊被韋后所逼謀反,玄宗朝李隆基一日殺三子,等等等等,永無寧日。這時候就知道,李淵支持長子的做法絕對是正確的。只是可惜,一方面李世民實在太強,一方面李淵可能也不忍心對兒子下狠手,最終導致了李建成、李元吉和他們的兒子慘死,自己淒涼退位,唐朝太子成爲最悲慘的職業。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