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大明悍將李如鬆是什麼人?他是如何活出自我的?

大明悍將李如鬆是什麼人?他是如何活出自我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千里馬與伯樂選自《戰國策·楚策四》,現在引申爲善於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李成樑鎮守遼東期間,組建了實力強悍的遼東鐵騎,邊界的外族勢力被打得服服帖帖,根本不敢造次。李如鬆雖然在寧夏和朝鮮立下了舉世戰功,但在此之前,他卻是以紈絝子弟示人,常常是驕縱不可一世。

大明悍將李如鬆是什麼人?他是如何活出自我的?

衆人常說,投胎是個技術活,李如鬆的運氣就很好,投到了李成樑門下。李成樑是遼東總兵,相當於遼東軍區司令員,所以就算李如鬆沒有才能,也能混個腦滿腸肥。不過,要想在軍中立足,只靠後臺是不夠的,軍隊是強者的天下,要想成就一番事業,還需要堅實的戰功。

史料記載:

“以父廕爲都指揮同知,充寧遠伯勳衛。驍果敢戰,少從父諳兵機。再遷署都督僉事,爲神機營右副將。”

在父親的恩蔭下,李如鬆被任命爲都指揮同知,李如鬆從小就跟着父親學習兵書戰策,親身體驗戰爭的殘酷,他憑藉勇武和戰功,升任神機營右副將。

可是,在重文輕武的明朝,李如鬆也不會被人重視,如果在和平年代,李如鬆只得被文官踩在腳下,或許只有戰爭年代,才能凸顯他李如鬆的才幹。偏偏,李如鬆還是個不知死的主兒,處處和文官作對,成爲衆人眼中的紈絝子弟。

史料記載:

“巡撫許守謙閱操,如鬆引坐與並。參政王學書卻之,語不相下,幾攘臂。”

擔任宣府總兵期間,巡撫許守謙來視察工作,李如鬆竟然拉着許守謙一同落座,在以文制武的明朝,這事情可大可小。參政王學書看事情不成體統,就勸李如鬆坐到一邊去,李如鬆豈是肯讓人的主?立馬就跟王學書吵吵起來,甚至挽胳膊要上手,好不容易纔被旁人勸住。

大明悍將李如鬆是什麼人?他是如何活出自我的? 第2張

總而言之,當時李如鬆名氣不大,但毛病很多,和那些王孫公子如出一轍,在旁人眼中,李如鬆就是個吃軟不吃硬的混世魔王。但即便李如鬆如此囂張,他仍然穩居高位,一方面在於李成樑的威懾力,另一方面,萬曆皇帝很看好李如鬆。

寧夏之役,一舉成名

俗語講得好,是騾子是馬牽出來溜溜,要想證明自己不是慫包,李如鬆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打一場打勝仗,用戰功堵住那些人的嘴。

萬曆二十年,拜在寧夏叛亂,御史梅國楨推薦李如鬆前去平叛,李如鬆被任命爲提督陝西討逆軍務總兵官,統領遼東、宣府、大同、山西各路援軍。

李如鬆到達寧夏,雖說李如鬆是頭一個擔任提督的武將,但理論上講他仍要服從總督的命令。可是,李如鬆的脾氣可不管這一套,他根本不管總督的命令,凡事獨斷專行。尚書石星上疏萬曆,參了李如鬆一本,萬曆皇帝並沒有大發雷霆,而只是下詔警告了一下李如鬆。

之所以李如鬆可以囂張跋扈,主要在於萬曆的信任,雖說萬曆經常不上朝,但對於軍國大事他還是要過問的,對於李如鬆的能力,萬曆持肯定態度。

李如鬆到來之前,董一元、麻貴等將領,已經率兵攻城多次,但寧夏城巋然不動。李如鬆命麻貴找來三萬只麻袋,並裝滿土,麻貴一臉狐疑,不過還是聽命照做了。第二天攻城,李如松下令,在城下堆積麻袋,士兵們踏着麻袋登城。

奈何叛軍防守嚴密,多數麻袋被炮石擊落,麻袋計策失敗。之後,李如鬆再次派兵猛攻,依舊不見效果,隨後李如松下令修建堤壩,十七天造成,所謂水火無情,爲了攻下城池,李如鬆想到了水攻。

開閘之日,大水沖毀了北關,叛軍以爲明軍要從北關攻入,不曾想,李如鬆來了個聲東擊西,派精銳部隊進攻南城,李如鬆率先登上城樓,寧夏城被明軍擊破。拜一族被屠戮一空,由此一役,李如鬆名聲大噪,成爲真正意義上的名將。李如鬆用戰功堵住了文武大臣的嘴,也證明了強將手下無弱兵。

激戰平壤,悍不畏死

大明悍將李如鬆是什麼人?他是如何活出自我的? 第3張

寧夏戰役剛剛平息,李如鬆再次被調往朝鮮,因爲日本企圖以朝鮮爲跳板,攻入大明。面對日軍的進攻,朝鮮軍不堪一擊節節敗退,朝鮮國王李昖逃出平壤,全國八道全部落入日軍手中,朝鮮國王隨即嚮明朝求援。

公元1593年,明廷派李如鬆率兵四萬援助朝鮮,其中就有遼東鐵騎一萬人,江浙步兵,也就是戚家軍的後裔三千人。雖說明軍數量不算,但都是精銳中的精銳,戰力極爲強悍。

不久,明軍開赴平壤城下,日軍嚴陣以待。李如鬆採取圍師必闕的套路,三面圍城,空出一面。由於日軍向來輕視朝鮮軍,於是李如鬆命祖承訓率兵換上朝鮮軍裝,偷襲西南門。

接着再命令吳惟忠攻打牡丹峯,李如鬆親率大軍攻打東門,一時間狼煙四起,戰場上喊殺震天。日軍的火器在城頭上接連起伏地響起,明軍被打得幾乎擡不起頭來。

少數明軍開始後撤,李如鬆拔出寶劍,砍倒幾名逃兵,止住了逃跑的趨勢。戰事陷入到白熱化,爲了攻下城池,李如鬆立下重賞,招募死士,明軍捨死忘生奮力廝殺。

日軍火器裝備精良,並非一般軍隊可比,吳惟忠胸部中彈,而李如鬆也被炮火擊中,栽倒在地。李如鬆從灰土中爬出,才發現馬已經被炸死,之後換了匹馬繼續指揮作戰。

在李如鬆的指揮下,明軍無不以一當十,在明軍潮水般的攻勢下,日軍終於敗下陣來,平壤城被攻克,日軍大敗。

或許大多數官二代都是紈絝子弟,但李如鬆是個例外,除了脾氣臭了點,能力可謂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在萬曆朝爲明帝國立下赫赫戰功。

不過名將也終有一死,萬曆二十六年,韃靼土蠻侵犯遼東,李如鬆率輕騎追擊搗巢,與數萬韃靼騎兵遭遇。雖然李如鬆率所部三千餘人浴血奮戰,但終究寡不敵衆,亂軍之中陣亡……

二十年後,明軍在薩爾滸戰敗,或許當時的人們都在懷念那個曾經戰無不勝的李如鬆,如果二十年後的他還活着,老將出馬,或許明軍也不至於敗得如此之慘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