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龐涓既然已經與孫臏撕破臉皮,爲何最後又沒有殺掉他?

龐涓既然已經與孫臏撕破臉皮,爲何最後又沒有殺掉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前343年,魏國爲了補償在桂陵之戰損失,發兵攻打韓國。這次戰役中孫臏利用龐涓的弱點,製造假象,誘其就範,使戰局始終居於主動地位。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文章,歡迎閱讀哦~

回讀這段歷史,固然爲孫臏的計謀喝彩,爲孫臏終於復仇叫好,但回首孫龐恩怨,卻又有不少讓人疑惑之處,其中最大的一個是:龐涓既然已經與孫臏撕破臉皮,爲何不將他一殺了之,以防孫臏找到機會向他復仇?如果龐涓殺了孫臏,不僅個人命運將會改變,魏國、齊國乃至戰國曆史都可能被改寫。

01

孫臏與龐涓是同窗同學,師傅到底是誰正史並無記載,後世傳說兩人師從鬼谷子,其實源於《東周列國志》和《孫龐鬥志演義》等明清歷史小說,並無歷史依據。

龐涓畢業之後,投奔了魏惠王,很快通過傑出的軍師才能出任魏國將軍,公元前357年幫助魏國擊敗楚國,拿下了三座戰略城池,龐涓因此名顯天下,一舉成爲當世名將。在此之後,龐涓邀請孫臏來魏,這一段歷史人盡皆知,但再細讀一下,卻可能另有收穫:

龐涓既然已經與孫臏撕破臉皮,爲何最後又沒有殺掉他?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龐涓既事魏,得爲惠王將軍,而自以爲能不及孫臏,乃陰使召孫臏。臏至,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齊使者如樑,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齊使以爲奇,竊載與之齊。”

所謂“陰使召孫臏”,就是暗中派人將孫臏請來,說明之前孫臏已有名氣,否則沒必要“陰使”這麼小心。之後,龐涓擔心孫臏太強,於是就將孫臏砍掉雙足,並在臉上刺字,想讓他埋沒於世不爲人知。演義中孫臏裝瘋賣傻,讓龐涓以爲他瘋了,於是才放鬆警惕,但《史記》上沒有這一段,直接說“孫臏以刑徒陰見(齊使)”,說明龐涓並未囚禁孫臏,孫臏可能還有一定的自由,隨後齊國使者將他祕密帶回國。

孫臏才華橫溢,龐涓自認不如,兩人又已徹底翻臉,龐涓不會不知道孫臏對他恨之入骨,一旦孫臏抓住機會,必然百倍償還。按照正常邏輯,對於孫臏這樣的潛在隱患,無論有沒有裝瘋賣傻,龐涓最好是一殺了之,但龐涓不僅未殺孫臏,而且可能還給予斷了雙足的孫臏一定自由,這就不怕孫臏找到機會報仇嗎?其實,龐涓還真不怕,原因與時代氛圍有關,說龐涓擔心孫臏復仇的是不太瞭解戰國時代。

02

春秋戰國時代,通行的規則是患病或殘疾之人,基本上沒有出頭之日。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看一看當時的一些事蹟。

《左傳》記載:“崔成有疾而廢之,而立明。”《公羊傳》也明確說:“兄何以不立?有疾也。”可見,對於君位繼承而言,不僅是患生理疾病的王子會被取消繼承權,患心理疾病的也會被取消繼承權。

叔梁紇是孔子之父,他與正妻有九個女兒,找不到繼承人,於是就找了一個小妾,但小妾生下的兒子孟皮有足疾,沒有資格做繼承人。叔梁紇非常着急,於是70歲的他向魯國顏氏求婚,最後娶了10多歲的顏徵在,“與顏氏女野合”生下了孔子。

《孫子吳起列傳》中記載,田忌賽馬之後,田忌將孫臏獻給齊威王,齊威王任命孫臏爲軍師,魏國攻打趙國時,齊威王本想讓孫臏爲主將,孫臏辭謝說“刑餘之人不可”,於是齊威王才任命田忌爲主將,孫臏繼續爲軍師,“孫子爲師,居輜車中,坐爲計謀”。

春秋戰國時期,國家對殘疾之人往往都會給予照顧,給予減免兵役,甚至還給予安排工作,《韓非子》中說“孔子相衛,弟子子皋爲獄吏,刖人足,所刖者守門”,將砍去雙腿之人安排守門,但僅此而已。如果沒有一番機遇,孫臏大概也將成爲一個守門人。

龐涓既然已經與孫臏撕破臉皮,爲何最後又沒有殺掉他? 第2張

因此,失去雙足、臉上刺字的孫臏,以當時社會習慣而言,已經廢了不可能有出頭之日,不會有人任命他爲將軍,龐涓的計劃沒有錯。但讓龐涓也沒有想到的是,齊使是一個奇葩,竟然“以爲奇”而將孫臏帶回國內。那麼,孫臏爲何不找其他國家使者,而遊說齊國的使者呢?其實這是孫臏有意爲之。

03

如今,我們都知道人才之重要,但在戰國中前期,相對能夠做到“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國家只有三個,即魏國、秦國、齊國,其他國家也重視人才,不過重視的是上層身份的人才,對下層身份的人才並不重視。以孫臏身份低微又殘疾的狀況,趙國、韓國、燕國、楚國不可能要,魏、秦、齊三國誰可能接納孫臏呢?

戰國之初,魏文侯(魏惠王祖父)時代,法家代表李悝主持變法,第一條就是人才戰略,廢除奴隸制時代的世襲制度,國內根據能力來選拔官吏,國外向各國招納賢才,使魏文侯統治時期的魏國有了英才薈萃的局面。當然,魏國的人才變法,與一般平民沒什麼關係,最起碼也是小地主,但至少擴大了選才範圍,讓很多下層身份之人有了發揮的機會,所以龐涓、孫臏纔會投奔魏國。但龐涓就在魏國,孫臏又斷了雙足,因此在魏國孫臏不可能再有機會。

列國之中,秦國是一個奇葩,引進外來人才是其傳統,但會不會引進斷了雙足的孫臏,還真不好說。雲夢睡虎地秦簡《法律問答》中記載,“擅殺子,黥爲城旦春,其子新生而有怪物,其身及不全而殺之,勿罪”,雖是殺死罪犯的新生殘疾兒童無罪,而且也是個案,但由小見大,估計秦國很難接納孫臏這樣的人。

齊威王時,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20年在位,上臺之後齊國實行了人才改革,選拔大批門第寒微的人士委以重任,出身贅婿、受過髡刑且相貌醜陋的淳于髡,接受了平民琴師鄒忌的進諫,並任命鄒忌爲齊相等。與魏國相比,齊國人才選拔突破性更大,更爲不拘一格。可見,孫臏以殘疾之軀,想要得到他國重視,齊國的可能性最大。

也就是說,以龐涓的眼光來看,沒有國家能夠接納殘疾的孫臏,他這一輩子已經可以畫上句號了。但讓龐涓沒有想到的是,齊威王實行更爲激進的人才戰略,能夠接納孫臏這樣的人。想必齊威王的想法,已經灌輸到了齊使耳朵裏,上行下效,齊使覺得孫臏是個奇人,所以纔會將他帶回去。

04

龐涓既然已經與孫臏撕破臉皮,爲何最後又沒有殺掉他? 第3張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即便有人接納了孫臏,但孫臏殘疾的現實,決定了他無法掌軍,進而也就不可能領兵向龐涓復仇。

但齊威王卻創造了軍師這一職位,“孫子爲師。居輜車中,坐爲計謀”,讓孫臏這樣的人有發揮空間,屬於因人設崗,這一點超出了龐涓的算計。

我們都知道,在三國演義中,各國都極爲重視軍師,一名軍師可能決定一場戰役的成敗,但在三國之前,軍師並不受重視。春秋戰國數百年,幾乎一直都在戰爭,但除了孫臏還有誰是軍師?正常現象是將軍負責打仗也負責謀略,最終以實際戰績說話,出謀略的人不受重視,所以別看孫武寫了《孫子兵法》,但並沒有受到重視,因爲沒有耀眼的實際戰績,先秦史書上也因而鮮有記載孫武。

在龐涓看來,孫臏無法爲將,無法在軍中立足,又如何會威脅到他?說到底,不是龐涓不聰明,而是之前沒有軍師一職,更沒有斷足之人無法爲將卻可爲軍師的先例,所以根本沒有想到還有人任命孫臏爲軍師,孫臏還能以軍師身份向他復仇。

龐涓沒有直接殺掉孫臏,裏面應該夾雜了很多原因,同學之情、思想變態就想折磨孫臏、擔心殺孫臏毀名聲、孫臏的貴族身份(應是最低等級)等等,但要說龐涓擔不擔心孫臏報仇,以當時正常情況來說,孫臏連出頭的機會都沒有,又何來向龐涓復仇?只是龐涓沒有算到孫臏強烈的求生慾望和復仇之心,以及齊威王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決心。

是金子總歸會發光,但也要看什麼時代,春秋戰國是“王侯將相真有種”的時代,如果不是齊威王不拘一格用人才,孫臏真有可能被埋沒。

或許,正是因爲歷史上不斷涌現孫臏類的復仇記,所以越到封建王朝後面,就越喜歡斬草除根,以免一時心軟導致再出現一個孫臏,就像電影中的壞人話多讓主角翻盤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