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什麼歷史上的開國皇帝都要殺開國功臣呢?有哪些原因?

爲什麼歷史上的開國皇帝都要殺開國功臣呢?有哪些原因?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開國皇帝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每次改朝換代,都少不了開國功臣的功勞,而皇帝對開國功臣都很忌憚,或者貶斥或者誅殺開國功臣。歷史上皇帝誅殺功臣的事蹟屢見不鮮。

越王勾踐滅吳國後,功勞最大的是文種和范蠡。范蠡看事情、看人比文種透徹,他看出勾踐此人只能與他共患難,不能共享富貴,所以激流勇退,躲過了越王的誅殺,而文種被清算。雖然越王勾踐不是開國皇帝,但是卻是歷史上記載的著名的誅殺功臣的先例。

爲什麼歷史上的開國皇帝都要殺開國功臣呢?有哪些原因?

劉邦也把幫他打天下的武將誅殺殆盡,韓信、彭越、英布等等。只留下對自己最忠心的和他認真沒多大本事的功臣。但是他對文官倒很仁慈,因爲他是參加農民起義,通過戰爭推翻秦朝統治的。他覺得武將手握重兵,如果謀反,可能帶來王朝的覆滅。朱元璋是歷史上誅殺功臣最多、牽連人數最多的皇帝,幫他打天下的功臣,無論武將還是文臣,幾乎不放過。

那麼,爲什麼歷史上的開國皇帝要除去開國功臣呢?有以下原因:

一.開國功臣功高震主

比如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幫他打天下的武將都被封爲異姓王。其中大將韓信攻必克,戰必勝,立下不世功勳,被漢高祖封爲楚王。高祖對他相當忌憚,聽說韓信謀反,親自前往處理。高祖對手握重兵的武將始終防範着,只要有人舉報,必定御駕親征討伐。這些異姓王惶惶不可終日,生怕下一個輪到自己,有的就先發制人,真的謀反了,於是高祖必討伐之。這些武將異姓王就好似多米諾骨牌,一個被推倒,必牽連到其他。於是開國皇帝誅殺開國功臣的戰爭就開始了。追根究底是這些開國功臣功高震主,必欲除之而後快。

爲什麼歷史上的開國皇帝都要殺開國功臣呢?有哪些原因? 第2張

二.鞏固皇權

大凡帝王多疑心。登上皇位之後,對一切問題的思考、分析和判斷,都離不開對皇權的鞏固。所以開國皇帝總要爲防止有人奪權篡位而倍加警惕,即使打擊面過大也在所不惜。比如明太祖朱元璋,最不放心的就是原先親密無間的戰友,現在的開國功臣。他們都成了手握大權的國家重臣,明太祖擔心他們尾大不掉,權重傾國,所以對他們抑制、監視、打擊、甚至除去。

三.爲子孫鋪路

除了我們認爲的“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之外,還有就是開國皇帝害怕這些功臣威脅自己後代的統治。比如漢高祖劉邦他在建立漢朝之後,將劉盈立爲太子。而劉盈性格仁弱,劉邦怕自己百年之後,劉盈不能駕馭這些強大的功臣。所以提前將它們除去,幫兒子解除後患。

朱元璋和劉邦類似,朱元璋立太子也比較早,不料太子朱標走在了朱元璋的前面。無奈,朱元璋將太子的兒子立爲太子,也就是建文帝朱允文。他還是一個小孩子,朱元璋怕他繼位之後,不省心的功臣對自己的孫子發難。他曾打個比喻,把功臣比做鐵棒上的尖刺,他要在有生之年,幫孫子把鐵棒上的尖刺除去,留給孫子一個沒有威脅的統治。所以誅殺功臣毫不手軟。

爲什麼歷史上的開國皇帝都要殺開國功臣呢?有哪些原因? 第3張

四.開國功臣自己作死

還有,之所以皇帝殺功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的功臣居功自傲,橫行不法,對皇帝沒有足夠的尊重,讓統治者不得不先拿他開刀。比如明太祖時期的藍玉,因功被封爲涼國公,慢慢驕橫起來,甚至連朱元璋的命令也不聽。屢受斥責後心生異志,企圖造反。朱元璋正想收拾他而沒理由呢,這老兄自己作死送上門來,難怪朱元璋拿他開刀了。

但是也有開國皇帝是厚待功臣的,最典型的就是宋太祖趙匡胤。宋太祖黃袍加身,兵不血刃的當上了皇帝之後,不忍心對幫助自己奪天下的兄弟們加誅,採用“杯酒釋兵權”的方法解除了武將兄弟們的兵權,賜給他們田地、財物讓他們回鄉養老,並和他們結成兒女親家。這恐怕是對功臣最好的皇帝了,生活在宋太祖時期的功臣也是結局最好的了。

綜上所述,開國功臣由於功高震主被皇帝忌憚,皇帝爲了鞏固皇權,不使大權旁落,對開國功臣猜忌、打壓、甚至除掉。開國之功是不能改變的,所以幫君王打天下之後,要低調、要韜光養晦、要懂得激流勇退。因爲你已經成功地被皇帝惦記上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