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滅亡前左良玉在做什麼 左良玉手握大軍爲何沒有救援

明朝滅亡前左良玉在做什麼 左良玉手握大軍爲何沒有救援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明朝左良玉,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左良玉,是大明朝最後的掘墓人!

不是因爲他沒有出兵救崇禎,當時吳三桂也沒有去,而且,左良玉根本不是李自成的對手。

左良玉的蠢,在於他的窩裏鬥。

崇禎死後,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稱帝,建立弘光政權,史稱南明。開局非常穩,江北四鎮嚴防死守,清軍一時難以攻破,如果精誠團結,和大清劃江而治甚至收復失地都是有可能的。

左良玉擁兵百萬,本來應該是抗清的主力,但是,他卻頭腦發熱攻打南京,美名其曰“清君側”,其實就是反叛,就是“窩裏鬥”。

左良玉的反叛,無形中成爲了大清豫親王多鐸的“神助攻”,南明弘光政權被兩面夾擊,最終南京城破,南明失去了最富饒的江南地區,從此奄奄一息。

崇禎皇帝緊急求援,左良玉按兵不動

1644年,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逼近北京,一路勢如破竹,北京城內亂作一團,有頭有臉的富商大官們都在計劃着出逃。崇禎皇帝急忙發出兩道調令,要求大軍火速救援。

一道命令是發給三海關總兵吳三桂,另一道命令,就是發給左良玉。

明朝滅亡前左良玉在做什麼 左良玉手握大軍爲何沒有救援

當時左良玉屯兵於武昌,有80萬兵力,對外號稱百萬,在當時來說是明朝兵力最多的一支隊伍。

爲了調動左良玉的工作積極性,崇禎皇帝還特意加封他爲“寧南伯”,封他的兒子左夢庚爲“平賊將軍”,並承諾,事成之後,可以讓他們父子世代鎮守武昌。

但是,左良玉並沒有火速出兵,反而先寫了一個“出兵計劃表”,送給崇禎過目,說:“老闆,你先看下這個計劃可行不可行,您簽字後,我就執行”。

可惜,這個計劃還沒有送到崇禎手上,李自成就攻破的北京,崇禎在無可奈何之下,上到煤山自盡而亡,臨死前高呼:

吾非亡國之君,汝皆亡國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羣臣何無一人相從?

接到消息的的左良玉掩面痛哭,哭到吐血。

他是爲崇禎之死而哭嗎?他是爲大明之亡而哭嗎?

不是,他是爲他自己而哭。

大明公司破產了,他就得自謀出路了,在公司混日子時間長了,早就沒啥一技之長了,作爲“4050人員”,他的再就業之路可是有點困難啊。

有人說,左良玉不是驍勇善戰嗎?不是屢破農民軍,軍功赫赫嗎?怎麼會是混日子呢?

那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後來的左良玉擁兵自重,早就成爲割據一方的軍閥,對崇禎的指令是陽奉陰違,而且軍紀極差,燒殺搶掠,民怨極大。

孤兒出身,善於做人,左良玉的逆襲之路

左良玉是孤兒,從小在他叔叔家長大,一天學也沒上過,大字不識一個。但是,左良玉也有一個優點,那就是非常“社會人”,善於籠絡人,這也成爲他後來統兵的法寶。

入伍後,左良玉表現的非常勇猛,一開始他在遼東和清軍作戰,後來在東林黨人,兵部右侍郎侯恂的推薦下,進入關內鎮壓農民起義軍。

就是在鎮壓農民起義軍的過程中,左良玉不斷的收容殘兵,逐漸的擴大了自己的勢力,慢慢的變得嬌縱跋扈起來,擁兵自重,不服從調遣的事情時有發生。

崇禎九年,農民軍攻破潁州,進入鳳陽後大肆破壞老朱家的皇陵,當時左良玉駐守許州,卻拒絕出兵。

崇禎十三年,崇禎命楊嗣昌督軍,因爲楊嗣昌曾經有意讓賀人龍取代左良玉的位置,因此,左良玉對楊嗣昌懷恨在心,眼睜睜的看着張獻忠攻打襄陽,拒絕出兵,最後把楊嗣昌給氣死了。

說也奇怪,當時的農民軍有好多股勢力,左良玉可以追着張獻忠的屁股打,但是就是打不過李自成,看見李自成的部隊就趕緊跑。

崇禎十一年,張獻忠來到南陽,左良玉率軍追擊,在追擊的過程中,左良玉兩箭射中張獻忠的肩膀,並抽出大刀向張獻忠砍去,砍的張獻忠滿臉是血,幸虧被部下及時救走。

崇禎十三年,在川陝一帶,左良玉和張獻忠再次遭遇,張獻忠再次大敗,妻妾被俘,衆多農民軍首領被殺。左良玉因爲有功,被加封太子少保。

有人會問,左良玉爲什麼要追着張獻忠的屁股打,難道是張獻忠好欺負嗎?

其實,這是左良玉玩的“貓捉老鼠”的遊戲,他明白,沒有了農民軍,也就沒有他存在的意義了,所以他就和張獻忠玩起了貓捉老鼠的遊戲,張獻忠到哪裏,他就跟到哪裏。

所以,當時有大臣評價左良玉“養寇自重”。

明朝滅亡前左良玉在做什麼 左良玉手握大軍爲何沒有救援 第2張

崇禎十五年,崇禎命令侯恂爲督軍,並拿出50萬兩銀子獎勵士兵,在金錢的刺激下,左良玉和李自成在朱仙鎮大戰,結果潰不成軍,一路小跑跑到開封,李自成攻打開封,左良玉再次逃跑到襄陽,李自成攻打襄陽,左良玉再次逃跑到武昌。

在武昌,左良玉向駐守在武昌的楚王要兵源糧餉,沒有得到滿足後,左良玉縱兵對武昌城進行了大肆的掠奪,連停泊在漕運上的船隻都給搶劫一空,然後跑到了九江貓着。

等到張獻忠進駐武昌後,左良玉又逮到練手的機會了,出兵把張獻忠趕到了四川,自己佔據了武昌。

這個時候的左良玉,雖然號稱有80萬兵馬,但是其精銳已經在朱仙鎮一戰消耗殆盡,後來的都是補充的新兵,人數很多,戰鬥力不堪一擊。《明史·左良玉傳》記載:

良玉兵八十萬,號百萬,前五營爲親軍,後五營爲降軍。每春秋肄兵武昌諸山,一山幟一色,山谷爲滿。

面對崇禎的求援,左良玉爲什麼不出兵?

見死不救是左良玉的一貫作風。

左良玉這個人,在當時的口碑極差,崇禎十一年,許州發生兵變,他一家被滅門就是一個例子,沒有天大的仇恨,不會禍及妻兒。

在當時,左良玉名義上是大明王朝的軍隊,實際上和私人軍隊已經差不多了。崇禎窮啊,拿不出更多的軍餉來,左良玉只能靠榨取地方來獲取軍餉。

每到一處,左良玉都會對地方進行搶劫一空,當地的巡撫,總督等地方官在左良玉眼裏,根本不值一提。

而且,自從自己一家被滅門後,左良玉已經心灰意冷,不想再爲大明賣命了,他只剩下一個兒子左夢庚了,他更想爲他父子保命。

左良玉不出兵,還有3點其他原因。

第一,左良玉怕李自成。

左良玉和農民軍打了很多仗,他能完虐張獻忠,但是唯獨怕李自成,他和李自成交手,就沒有贏過。

當時圍困北京的正是李自成,你讓左玉良去救援,這不是讓耗子去見貓嗎?以左玉良的性格,他能去纔怪。

第二,勤王的都沒有什麼好下場。

當年皇太極搞定了蒙古以後,借道蒙古突襲北京,守邊大將袁崇煥急忙調兵回援北京,結果被崇禎皇帝批評守關不利,凌遲處死,家人流放千里之外。

1636年,多爾袞的弟弟阿濟格率軍攻打北京,身在南陽的唐王朱聿鍵主動帶兵進京勤王,結果被崇禎以“違反祖制,藩王未經詔不得出封地”爲名給關了7年。

第三,明朝大勢已去,消極怠工已成常態

接到命令的左良玉也在觀察,他發現三海關總兵吳三桂也在消極怠工,一週的路程墨跡了一個月還沒有出三海關,左良玉就決定先按兵不動。

一念之差,左良玉做了大明最後的掘墓人

李自成貢獻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後,留在南京的明朝大臣史可法,馬士英等人擁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繼位,就是歷史上的南明“弘光政權”。

當朱由崧的繼位詔書送到左良玉那裏的時候,左良玉居然拒絕接受,經過別人勸說才勉強接下。有將領表示,既然新皇帝已經繼位,我們就領兵南下,歸順新皇帝吧。

但是左良玉堅決反對,他的副將馬士秀甚至架起船上的大炮,阻斷長江航線,並表示:“誰要走我殺了誰”。

左良玉爲什麼不肯歸順弘光政權?其實還是源於黨爭。

明朝滅亡前左良玉在做什麼 左良玉手握大軍爲何沒有救援 第3張

左良玉是侯恂提拔的人,而侯恂是東林黨的人,因此,左良玉也被視爲是東林黨的人。

馬士英和他的好基友阮大鋮都是魏忠賢提拔的,算是“閹黨”的人。他們始終對左良玉不放心,甚至在西線佈置了一道防線,專門佈防左良玉。

就在這一年,發生了“假太子案”。一位叫王之明的少年,自稱是崇禎皇帝的太子朱慈烺,在街上招搖撞騙,被送到了南京,經過曾經擔任太子伴讀的人指認,確認爲冒牌貨,隨即被關到監獄。

而一向對弘光政權不感興趣的左良玉,這個時候突然表現出了他對大明王朝的無限忠心,他聲稱:“監獄裏的少年,就是大明太子朱慈烺,馬士英扶持的福王朱由崧不合法,應該由太子繼位”。

光說不練是假把式,左良玉開始集結大軍,要攻打南京,進行“清君側”。

左良玉是良心發現了嗎?爲什麼突然有如此的愛國之心?

其實不是左良玉有多麼的愛國,所謂的“清君側”也不過是一個幌子,真正的原因是“老鼠見到貓”了。

李自成從北京跑出來以後,輾轉來到湖北,攻克襄陽,馬上就要捅到左良玉的屁股了,左良玉最害怕的就是李自成,所以,他要再次跑路了。

但是,跑路多不好聽啊,“清君側”就顯得非常高大上了。

左良玉順江東下,光船隊就排了200公里。到達九江的時候,左良玉邀請總督袁繼鹹上船,出示了他僞造的“皇太子密詔”,被袁繼鹹當場看穿,拒絕與他一起。左良玉的手下就火燒九江。

就在九江,左良玉病死,衆人推舉他兒子左夢庚繼任將領。

左良玉的東進,嚇了史可法和馬士英一跳,他們趕緊把江北四鎮的兵力抽調出來,向西佈防。

結果,正好被虎視眈眈的大清豫親王多鐸逮住了漏洞,趁着江北兵力空虛,多鐸一舉攻克了南京,福王朱由崧出逃,弘光政權覆滅。

左良玉的“清君側”正好成了大清八旗的“神助攻”,此後,左夢庚率衆集體投降了清軍。

作爲大明朝最後一支有生力量,面對清軍的進攻,左良玉本應該奮起反抗,最起碼也應該和弘光政權一起守好長江防線。

本來,左良玉是有機會成爲名垂千古的抗清名將的,但是,一念之差,他做了大明最後的掘墓人。

明朝滅亡前左良玉在做什麼 左良玉手握大軍爲何沒有救援 第4張

正因爲此,左良玉在歷史上沒有什麼存在感,即便有人知道他,也會說他是大明的一個忠臣。

爲什麼會出現這麼大的認知偏差?有兩點原因:

第一,左良玉很會裝。

崇禎吊死,左良玉哭的死去活來的,很好的展現了一個忠臣的自我修養,給了大家一個錯覺。

“假太子案”,左良玉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擁護崇禎皇帝的太子,至於那個太子到底是真是假已經不重要了,在輿論戰上,左良玉已經贏了,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羣衆又被他騙了一次。

第二,《桃花扇》的宣傳作用。

《桃花扇》是明末文人孔尚任寫的一部傳奇劇,描寫的就是南明小朝廷的事情,在這部劇中,左良玉被塑造成了一個忠臣的形象。

這部劇後來被改變成了黃梅戲,京劇,話劇,流傳的非常廣。在人們普遍不認字的年代,戲劇就是普通羣衆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

其實,對於左良玉的評價,顧誠先生在著《南明史》時,就說過:

左良玉是個“勇於虐民,怯於大戰”、“心目中既無朝廷,也無百姓”的人。

我覺得這個評價,應該是最公正的。

一個沒有任何信仰,沒有任何價值觀的軍頭,本就沒有資格在歷史上留名。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