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以猛治國的朱元璋爲何沒有遏制明朝的貪腐問題?

以猛治國的朱元璋爲何沒有遏制明朝的貪腐問題?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明朝的貪腐問題,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

朱元璋因出身原因,深知底層百姓的貧苦,因而上位之後實行“以猛治國”,在全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反貪官”運動,甚至不惜“扒皮充草”以儆效尤,然而即使用此雷霆手段,朱元璋仍然沒能遏制明朝的貪腐現象,這又是爲何呢?

以猛治國的朱元璋爲何沒有遏制明朝的貪腐問題?

朱元璋大力懲治貪官,卻仍然未能剎住貪腐之風

出身底層的朱元璋,早年深受貪官污吏之苦,對於壓榨、盤剝百姓的貪腐官員可以說恨之入骨,因而稱帝之後對於官員貪腐現象極爲憎惡,從而採取各種手段大力整治貪腐。

朱元璋對貪污可以說是零容忍,從地方縣、府到中央六部、中書省,只要發現貪污,不管涉及到誰,堅決一查到底,哪怕是開國功臣、皇親國戚,也絕不心慈手軟,明初“四大案”之一的郭桓案便是典型,駙馬都尉歐陽倫也因貪污被處死。

而且,朱元璋還鼓勵百姓們民告官,甚至在外地百姓入京告狀時,不僅要求地方官員不得阻攔,甚至還幫助解決路費問題,而對於阻攔百姓告狀,或者應該受理而不受理的,朱元璋還會嚴厲懲處。此外,朱元璋在午門外特設“鳴冤鼓”,民間百姓若有冤情在地方討不回公道,可上京擊鼓直接告御狀。同時,朱元璋還允許百姓直接扭送不法官吏。

而一旦發生貪污事件,朱元璋往往是從重懲處,只要被查實,最輕也得發配邊疆充軍,而貪污銀子六十兩以上者一律梟首示衆,甚至不惜採取“扒皮充草”、挑筋、斷指、斷手、削膝蓋等酷刑,力求達到震懾作用。

此外,朱元璋還大力開展廉政教育工作,不僅制定了蘊含有大量貪腐案例的《大誥》和《醒貪簡要錄》讓官員學習,而且在各級衙門設置了專門的剝皮場和專挑貪官人頭的長杆,從而對各級官員形成警示作用。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先後處決貪污官吏多達十餘萬人,然而即使朱元璋如此雷厲風行,卻仍然無法徹底根除貪腐現象,以至於他晚年只能發出“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屍未移而人爲繼踵,治癒重而犯愈多”的哀嘆。

以猛治國的朱元璋爲何沒有遏制明朝的貪腐問題? 第2張

明朝貪污現象爲何無法根治,制度缺陷或許纔是根本

對於明朝的貪腐現象,明末抗清英雄陳邦彥曾這樣說,“嘉、隆以前,士大夫敦尚名節”,也就是說嘉靖、隆慶以前官員們尚且重視名節,而到了嘉靖、隆慶以後,官員們則“以官爵爲性命,以鑽刺爲風俗,以賄賂爲交際,以囑託爲當然”的地步,可見明朝中後期貪腐現象之嚴重。

那麼,明朝的貪污現象爲何無法根治呢?我認爲主要是由於以下幾點原因造成的:

1、官員俸祿實在太低。在朱元璋看來,官員既然獲取了權力,那麼就應該一心一意爲百姓服務,而不應該想着賺錢,因此對於官員的俸祿嚴格限制。朱元璋根據官員日常用度計算的俸祿,雖說足夠官員生活,但他卻忘記了官員除了養家餬口之外,還需要承擔來往應酬、僱傭吏員等其他支出。從而導致官員俸祿已經到了低於正常用度的地步,例如正二品的海瑞,竟然因爲母親生日時買了兩斤肉而成爲新聞,死後更是隻留下了8兩銀子和一些破舊衣衫,而明朝官員死後拿不出喪葬費用的現象更是多見於史料。朱元璋在位期間雖然也曾三次對官員俸祿進行調整,進而使得官員的俸祿得到了一定程度增長,但明朝官員的俸祿仍然是歷朝歷代中最低的,而更要命的是朱元璋還將俸祿標準鐫刻於石碑、形成定製。於是,官員們即使不爲了富貴,爲了正常生活,也不得不進行貪腐。

以猛治國的朱元璋爲何沒有遏制明朝的貪腐問題? 第3張

2、監督機制喪失作用。朱元璋爲了嚴厲打擊貪腐,不僅設立了科道官員(六科給事中與都察院十三道監察御史)用來監督中央和地方各級官員,而且還曾短暫起用了著名的情報機構“錦衣衛”,按理來說監察系統已經相當完備,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兩大系統竟然最後全都喪失了作用。然而,從明中期開始,隨着黨爭的日益嚴重,宦官集團和文官集團之間的矛盾愈發突出,這種局面下,錦衣衛依附於東廠,科道則依附於內閣,進而成爲了黨爭之中相互攻訐對方的工具。爲了打擊政敵,他們早已喪失公允之心,反而大肆濫用監察、彈劾權力,如此情況之下,自然就使得整個監察系統喪失了原本作用,也就無法再遏制貪腐現象。

3、官場風氣無比糟糕。正如前文所說,嘉靖、隆慶之前的官場風氣尚可,而當嘉靖上臺之後,明朝官場風氣風雲突變,“今天下自大吏至於百僚,商較有無,公然形之齒頰”,官員們不僅對肥缺曲子弱音,而且“宦成之日,或垂囊而返,則羣相姍笑,以爲無能”,明朝此時的官場形成了,誰貪的多證明有能力,笑話清廉官員無能。如此官場,就算有較爲清廉的官員,也根本無法生存下去,比如吏科給事中魏大中,誰給他送禮他就舉報誰,結果再也沒有人敢登門,結果後來被魏忠賢逮捕下獄,最終慘死獄中。

以猛治國的朱元璋爲何沒有遏制明朝的貪腐問題? 第4張

4、人治之下貪腐難免。古代皇權社會,一直奉行的就是人治思想,例如孔子便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論語·顏淵篇》),孟子也說:“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國定矣”(《孟子.離婁上》)。所謂人治,所依靠的便是執政者個人的賢明,然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面對誘惑不是每個人都能如聖人一般抵住誘惑。因此,人治之下貪腐現象根本無法避免,例如張居正,作爲明朝著名的能臣幹吏,也仍然難以拒絕賄賂,時任南京刑部尚書的殷正茂便曾送給張居正兩個金盤子,盤子中有高達三尺高的珊瑚。

如上所述,明朝之所以會在中後期出現嚴重貪腐,主要還是由於制度上的缺陷所造成的,人治之下的權力高度集中,又缺乏有效的監督手段,自然就導致了貪腐的出現,而貪腐一旦形成風氣,便很難再製止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