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備爲什麼要發動夷陵之戰 劉備是真的爲關羽報仇嗎

劉備爲什麼要發動夷陵之戰 劉備是真的爲關羽報仇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劉備伐吳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關羽敗亡後,劉備起傾國之兵七十五萬伐吳,爲其盟弟關羽報仇,結果在夷陵之戰中被東吳名將陸遜擊敗,自己也在不久後病逝,完成了其對關羽,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誓言,但在歷史上首先關羽和劉備並沒有結拜,劉備伐吳也並不是爲關羽報仇,那劉備稱帝后,爲什麼要發動這場沒有必勝把握的戰爭呢?

劉備爲什麼要發動夷陵之戰 劉備是真的爲關羽報仇嗎

首先關羽丟失荊州後,蜀國國力大損,天下十三州曹丕佔九個,實力最爲強大,孫權也擁有揚州、荊州、交州三個州,綜合國力排第二,蜀漢只有益州一個州的土地,而且南中地區尚未歸附,蜀漢也是三國中實力最弱小的國家,不僅兵馬匱乏,而且人才凋零,東有孫權虎視眈眈,北有曹丕蠢蠢欲動,一旦曹孫兩家出兵伐蜀,劉備必然會身死國滅,就算兩家不出兵,劉備的狀況也會愈加艱難,地盤的人口會讓國力差距越來越多,劉備稱帝后,只能發動這場戰爭,表示自己還有餘力,不發動等於自取滅亡。

劉備爲什麼要發動夷陵之戰 劉備是真的爲關羽報仇嗎 第2張

其次蜀國派系林立,內部局勢十分混亂,荊州派,東州派,還有益州本地士族,在劉備稱帝后,這些派系爲了自己的利益,互相打壓,而發動戰爭是穩定內部局勢的最好方法,不僅可以讓各個派系通過戰功擴大實力,還可以讓他們團結一心,爲了自己家族的利益而戰,但是前提是戰爭是勝利的,這也就是爲什麼夷陵之戰後,蜀國各地反叛的原因。

劉備爲什麼要發動夷陵之戰 劉備是真的爲關羽報仇嗎 第3張

劉備稱帝后,此時孫權已經完全倒向了曹丕,劉備已經被逼到無路可走的絕境,以一州之力對抗整個天下,不尋求突破就只能是慢性自殺,論公劉備確實應該北伐,但問題是劉備伐魏,先需要翻越大巴山到達漢中,然後北上穿越秦嶺進攻關中或涼州,且不說糧草供應是否保障,就算僥倖成功,孫權也一定會背後偷襲,有荊州的教訓在,劉備斷然不能北伐,因此十幾年後,諸葛亮北伐也要以與孫權重新結盟爲前提,否則根本無法成行,但劉備如果選擇東征,情況完全就不一樣了,曹魏如果想伐蜀,必須要翻越茫茫秦嶺,只有命魏延守好漢中各關隘,就不用擔心後顧之憂。相比之下,魏軍想趁孫劉交戰時,南下直襲建業,代價可以小的多,因此劉備判斷,曹丕要麼趁機收漁翁之利,一舉攻滅江東,要麼隔岸觀虎鬥,兩不相幫,總之這場戰爭一旦爆發,孫權的形式比自己更加兇險,所以伐吳成了劉備的不二選擇。

劉備爲什麼要發動夷陵之戰 劉備是真的爲關羽報仇嗎 第4張

夷陵之戰的這場慘敗讓劉備損兵折將,劉備出征時的兵力爲五萬,再加上中途歸附的蠻族武裝,總兵力在六萬左右,陸遜的總兵力與劉備大致相仿,但劉備大軍頃刻之間就葬身火海,《三國志》中記載:“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漂流,塞江而下,”意思就是蜀軍的戰船兵器和軍需輜重,全部損失殆盡,將士屍體密密麻麻地漂浮在水面上,好像要把長江堵住了,這種級別的損失,對於僅有一州之地的蜀國來說,是根本承受不起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並稱爲三國三大戰役,這三次戰役,都遵循着一個相同的規律,即誰發動誰失敗,《孫子兵法》中說:“不可勝者,守也,”這也再次證明了在古代戰爭中,進攻方想要取勝,所冒的風險要比防守方大得多,比起官渡的袁紹,赤壁的曹操,合肥的孫權,這三人都是在兵力佔據絕對優勢下,被殺得大敗而歸,倉皇逃遁,比起他們,只有劉備是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被擊敗的,這又有什麼丟人的呢?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