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真的是意氣用事嗎?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真的是意氣用事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場戰役讓蜀國走向衰退,但這場戰役是因兄弟之情的意氣用事,還是爲了解決蜀國內部矛盾,從而引發的一場戰役,劉備此舉是對還是錯?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的重要戰役,也是蜀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這場戰爭發生於蜀章武元年。這一仗前後歷時一年,最終吳軍抓住時機火攻擊敗蜀國,夷陵之戰不僅是三國時期的重要戰役,也是歷史上有名的戰役之一。

荊州歸屬問題成爲戰爭導火索

荊州歸屬問題是這場戰役的導火索,208年赤壁戰役之後,曹軍敗退,留曹仁、徐晃守江陵,周瑜、劉備水陸並進,追到南郡,瑜軍圍曹仁,相持了一年多,曹仁棄城而逃。不久後劉琦去世了,這個時候劉備順理成章地獲得了荊州之地。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真的是意氣用事嗎?

荊州原來不屬孫權,而且赤壁之戰,我認爲劉備是有功勞的,南征四郡是劉備自己的戰果,蜀吳雙方怎麼會發生荊州的歸屬問題?其實究其原因,是魯肅奉勸孫權借給劉備當根據地的。

當時兵力,孫強劉弱,孫權兵力可以直取四郡,劉備要求有個立足之地,魯肅從孫劉聯盟,爲曹操樹敵的戰略出發,勸孫權答應,有了這個默契,劉備才能南取四郡,和孫吳成摘角之勢,這給曹操以極大威脅。

214年劉備取益州,第二年孫權就要討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不肯。孫權派昌蒙率軍爭取,劉備也到公安,派關羽爭三郡,魯肅駐益陽,和關羽相拒。吳蜀達不成協議。正好這時曹操南定漢中,蜀漢北方受到威脅,劉備趕緊與孫權聯合,分州爲二,江夏、長沙、桂陽屬吳;南郡零陵、武陵屬蜀,以湘水爲界,雙方罷兵。暫時妥協了,但問題並未根本解決。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真的是意氣用事嗎? 第2張

隨着219年前後關羽軍團的覆滅,導致蜀漢失去了荊州,由於此戰略要地讓蜀漢沒有了“東大門”,爲了這一戰略要地,讓蜀漢對東吳痛恨到了極致。

劉備不聽勸阻

戰前蜀國諸葛亮和趙雲都對這場仗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諸葛亮遠在隆中對策時,便指出孫權“可與爲援而不可圖”。赤壁戰前,他和魯肅共同努力,定下了聯合抗曹的大計。他是始終堅持劉、孫兩家聯合的方針的。但他也深知劉備的個性,對關羽、張飛的感情,也知道他們兄弟在荊州軍事上能夠起到的重要性,深知用言語是勸阻不了劉備的。

趙雲是堅決反對伐吳的,他指出主要的敵人是曹操,不是孫權。如先滅魏,則吳自服。當前形勢,決不應該放掉主要的敵人,先和孫吳交兵。廣漢處士秦宓也說天時不利,朝臣很多人都反對,劉備一概不聽。

究其原因是因爲劉備和關羽、張飛的關係非同一般,他們的關係能追溯到從漢靈帝末年,184年黃巾起義以後,便相從征伐,“寢則同牀,恩同兄弟”。

小說虛構的桃園結義之說,便是從這兩句話演繹出來的。試想作爲三十多年的戰友加知己,如果失去了這些人生摯友,一個人難免會受到情感上的波動,劉備正是受到了這種衝動,讓他對東吳充滿恨意。正在此時張飛又被部下殺死,其部下取走首級投奔東吳,舊的仇恨還沒有消失,新的仇恨又增加了,討伐東吳成了劉備爲兄報仇的急切願望。

蜀吳交兵後,孫權遣使求和。吳將諸葛瑾駐公安,寫信勸劉備,要他留意於大,不要用心於小。指出關羽和漢朝的輕重,荊州和海內的大小,雖然都應仇疾,但要分清先後。論點和趙雲是一致的,劉備當然不能接受。這次交戰雙方總人數在10萬人左右,大將吳斑、馮習等人助攻,東吳則派出陸遜迎敵。

兩軍相持了七八個月,蜀軍兵疲意沮,陸遜乘機發起攻擊,先攻營,得不到便宜。諸將正埋怨他枉然死了許多人,陸遜卻說已經找到破敵的方法了,下令諸軍每人拿一把茅草,乘風縱火,全線進攻,陣新蜀大將張南、馮習,連破四十餘營,蜀軍潰敗,劉備退守白帝城。這年十一月,孫權遣使到蜀漢聘問,劉備也遣使報聘,兩國又恢復和平重建了對魏的掎角之勢。

對於夷陵戰役的失敗,主要是指揮者劉備犯下的兩個失誤,即政策性失誤以及戰略性失誤。魏蜀吳關係是非常微妙的,在劉備討伐東吳之前,呈現兩國聯合共同敵對曹魏的形勢,而劉備悍然發動對吳國的戰爭,兩國的聯盟破裂,雖然最終停戰,但是兩國之前有了仇恨,無法再形成之前的聯盟。

第二個失誤是劉備的戰略性失誤,由於劉備把一部分部隊安置在了江北,同時又讓軍隊縱向排列,這導致兵力分散以及戰線過長,不利於集中攻擊和防禦,兵士之前不能做到互相呼應,因此面對吳軍的火攻最終慘敗。

京劇《夷陵之戰》是根據歷史事實編成的歷史劇,劇情是符合歷史真實情況的。主題思想是通過戰爭的失敗來批判劉備個人的“義氣”,趙雲、諸葛亮的諫阻,諸葛瑾的求和,直到馬良死後劉備的自責,都表達了這個看法。

就演出而論是成功的,特別是保留了傳統劇目哭靈牌一折,造成全劇的高潮。問題也正是出在這裏,恰恰因爲前半部把劉、關、張三人的關係寫得深了,再加上這一哭,又哭得這麼好,使觀衆的同情逐步引到劉備方面,相對地把主題思想削弱了。

夷陵之戰徹底嚴重削弱了蜀國的戰鬥力,讓他的國力再也沒有辦法和魏國以及吳國比拼,這也造成了諸葛亮後期的討伐魏國困難,這場戰役堪稱蜀國由盛轉衰的轉擇點。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