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長平之戰如果趙國沒有上趙括的話 趙國還會輸的那麼慘嗎

長平之戰如果趙國沒有上趙括的話 趙國還會輸的那麼慘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長平之戰,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長平之戰趙國戰敗。45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滅,如果趙國沒有換上趙括的話,結局會是什麼樣的?趙國最後能不能獲勝?

俗話說得好,將帥無能,累死三軍。把這句話用在趙括身上,再恰當不過。沒辦法,長平之戰,趙括打得實在太臭了。不僅他自己馬革裹屍,戰死沙場,還拉上了四十五萬趙軍陪葬,真可謂是大手筆。

我一直很難理解,就是這麼一個廢材,現在還有不少人洗。

誠然,趙括的對手很強大,面對一代戰神白起和數十萬秦國虎狼之師,任誰來了估計都難有勝算。再者而言,勝敗乃兵家常事,沒有什麼常勝將軍。更何況,趙括輸的是白起,不丟人。趙括作爲一個初出茅廬的新手,開局便遇王者,只能說運氣太差。

但是,你們要搞清楚,趙括那不僅僅是簡單的戰敗,而是全軍覆沒。長平一戰,趙國四十餘萬大軍被殲,僅有兩百餘年紀尚小者被白起放歸,幾乎就算得上是全軍覆沒了。趙括身爲趙軍統帥,此戰乃是由他一手指揮,責任自然該他來負。

長平之戰如果趙國沒有上趙括的話 趙國還會輸的那麼慘嗎

單從結果上來看,趙括就已經沒法洗了。畢竟四十多萬大軍被全殲,僅僅這一點他就足以稱得上無能。

說完結果,咱們再看過程,在整場戰役中,趙括可以說是昏招頻出,徹底權勢了什麼叫做紙上談兵?

比如從邯鄲城過來替換下廉頗之後,趙括乾的第一件事更換各部將領官吏。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史記》

如果說趙括是準備做長久打算,此番舉動倒也無可厚非,畢竟自己人用起來好使。但是你這馬上就要出去跟秦軍決戰了,臨時陣前換將,怕是多少有些不妥。影響軍心什麼的且不說,大戰在即,那些新上任的將領官吏哪有時間去適應新職務?

再還有就是出關決戰的時候,趙括把四十餘萬大軍全給壓上了,絲毫不留餘地啊。當時趙括從邯鄲帶來了二十萬生力軍,趙軍實力大漲。所以他選擇轉守爲攻,主動出擊,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進攻歸進攻,你別開局就梭哈啊。

請問有你趙括這樣打仗的嗎?還沒開打,就把底牌全部給亮出來了,白起不圍你圍誰?原本白起估計還沒敢想着一鍋端地,看到你趙括自己主動送上門來,人家不吃都不好意思了。

不得不說,這趙括是真的浪。當初趙括老爹趙奢不看好兒子,應該就是這個原因。

所謂知子莫若父,趙奢很清楚,自己兒子雖然熟讀兵法,但終究是個理論派。不知道戰爭的兇險,誇誇其談總想着怎麼贏,從來不去考慮輸了怎麼辦,這樣的人,上戰場是要吃虧的。

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史記》

果不其然,被趙奢所言中!

長平之戰如果趙國沒有上趙括的話 趙國還會輸的那麼慘嗎 第2張

所以,長平之戰讓趙括來打,本身就是一大敗筆。而正是這一錯誤決策,導致趙國失去了四十餘萬青壯,同時丟掉了長治盆地和重鎮太原等多處戰略要地,都城邯鄲被直接暴露在秦國的兵鋒之下,時刻都得擔憂亡國之危。

如果當初趙王沒有聽信讒言,依舊用廉頗爲將,情況絕對要好得多。畢竟趙括已經做到差無可差了,我實在想不明白換成廉頗怎麼才能比趙括做得更差。

即便廉頗無法取勝,但也絕對不至於讓四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更不會讓秦軍兵臨邯鄲城下,於趙國有亡國之危。說不定,趙國還能繼續稱雄山東六國,與秦國繼續分庭抗禮數十年。

相比於趙括的各種浪,廉頗勝在一個穩字。在他統領趙軍的時候,面對秦軍雖說也是屢戰屢敗,但局勢都在可控範圍之內。尤其在領教了秦軍的野戰鋒芒之後,廉頗意識到爭鋒相對基本沒有勝算。便依託丹水和百里石長城,構築了兩道前後防線,堅守不出。

秦軍戰力雖強,但也強得有限,趙軍有百里石長城防線,有故關和長平關這種險要關隘,有韓王山和大糧山爲制高點,易守難攻,根本無法突破。是故,長平之戰逐漸進入到一個相持階段,雙方誰也奈何不了誰。

有人說,秦趙相持,對趙國大不利。因爲大量的青壯被拖在長平,每日消耗巨大。趙國國力不如秦國,耗到最後,糧草不濟,軍心渙散,還是難逃失敗的結局。而趙王正是以爲考慮到這個問題,纔會選擇換掉廉頗,用趙括主動出擊,想要畢其功於一役,打出一個大好局面。

這個說法沒多大問題,只是有一點被忽略掉了。那就是這場消耗戰,不僅是趙國不舒服,秦國其實也不舒服。

首先,秦國離長平更遠,運輸糧草遠不如趙國來的便利。其次,秦國連年征伐用兵,本身負擔就極大。長平相持,對秦國無疑是雪上加霜。

長平之戰如果趙國沒有上趙括的話 趙國還會輸的那麼慘嗎 第3張

所以說,長平對峙,趙國不好受,秦國也好不到哪裏去。

如果不是因爲實在有些撐不住了,秦國又何苦去使那反間計,換走廉頗呢?耍手段把趙括換上來打決戰,就不怕趙括真的跟他爹一樣是天生戰神,反而把秦軍打趴下了?

大不了就這樣一直耗下去,等到趙國彈盡糧絕的時候,再輕鬆拿下,豈不完美?你看後來王翦滅楚,根本就不屑玩這一套。管他對面是項燕還是誰,我就耗到你耗不下去的時候,穩穩的贏你。

反觀趙國,當時還遠沒有到山窮水盡,背水一戰的境地。無論糧草還是兵員,趙國都還是相當的充足,不然邯鄲也拿不出二十萬大軍給趙括去浪,白起更不用費勁去阻隔趙軍的糧道了。

退一步講,如果趙軍缺糧,則應該是收縮防線,放棄第一道防線,堅守百里石長城防線,以此減少兵力,從而緩解糧草壓力。但趙括上來後,卻是增兵主動進攻,沒見過這麼玩兒的。

長平之戰如果趙國沒有上趙括的話 趙國還會輸的那麼慘嗎 第4張

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當時趙王不換廉頗,依舊堅守對峙,很可能秦國就撐不住了,只能是退兵,放勞動力回家發育。如此下去,秦趙雙方各自鳴金收兵,休養生息,開啓下一輪的較量。

當然了,這並不表示趙國就贏了。因爲秦軍之前奪取了趙軍的西壘壁防線,如果他們在此固守,趙軍是很難攻破的。即便趙國能夠奪回西壘壁,之後還有高平關和天井關,同樣是易守難攻的險要關隘。以秦國的實力,守住並不難。

所以,最終的結果應該會朝着一個相對平衡的局勢發展,誰也奈何不了誰。

對於這個局面,一心想要東進的秦國自然不願接受。明明我實力佔優,打得廉頗節節敗退,就此罷兵,實在有些不甘心。於是便有了反間計,意圖換下廉頗。

而趙王這邊,心裏也有着小算盤,他其實也不甘心就此收場。

因爲對於趙國而言,上黨地區地理位置實在太過重要。如果趙國佔據這一地區,便可掌握對秦國的戰略主動權,向西威脅秦國東出的大本營河東地區,向南威脅秦國重鎮野王。反之,主動權則在秦國手裏。

之前趙國被秦軍打得節節敗退,連西壘壁都丟了,趙王自然不敢奢望和秦國去搶上黨,只想求和罷兵。但是後面廉頗穩住了局勢,憑藉百里石長城等防線,爲趙國築起了堅固屏障,這些趙王可就有些蠢蠢欲動了。

然而,趙王想動,但廉頗可不想。既然這君臣二人,想不到一塊去,那就只能換一個了。於是藉着反間計這個機會,趙王用趙括換下了廉頗,還爲趙括增兵二十萬,其目的就是想打秦軍一個措手不及。

長平之戰如果趙國沒有上趙括的話 趙國還會輸的那麼慘嗎 第5張

打贏了,便可讓秦國坐立難安,趙國藉此東風,再上一層樓。打輸了,那就回來固守,反正有固若金湯的百里石長城防線,秦軍過不來。

這本是一個穩賺不賠的買賣,誰曾想到,趙括那麼菜?一手紙上談兵,帶領四十萬趙軍衝下高地,被不得寸進的對手乾淨利落地完成了一波團滅,一戰就把趙國的家底給耗空了,百里石長城防線自然也跟着丟了。如此一來,趙國無險可守,只能坐看秦軍兵臨城下了。

經此一役,趙國精銳盡失,上黨盆地拱手讓人,趙國興起之地太原落入敵手,邯鄲徹底暴露在秦軍的鐵蹄下,強秦吞滅六國的齒輪再也不可逆轉。

長平之戰如果趙國沒有上趙括的話 趙國還會輸的那麼慘嗎 第6張

所以,說一千道一萬,還是這趙括太菜,換廉頗不就沒事兒了嗎?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