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隆基的太上皇生活是什麼樣的?有多戲劇化?

李隆基的太上皇生活是什麼樣的?有多戲劇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李隆基。

公元757年,李隆基回到長安皇宮,又過了五年才駕崩,終年78。這種條件,相對於在安史之亂中悽慘死去的千千萬萬無辜軍民而言,何來“悽慘”之說?

在當太上皇的五年裏,李隆基的生存狀態可以分爲兩個階段:前三年,鶯歌燕舞、風流瀟灑;後兩年,萬念俱灰、鬱鬱而終。原因只有一個:權力。

其實在當初馬嵬驛兵變的那一刻,李隆基很難有好日子過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封建帝王和寵臣之間的關係並不是簡單的上下級,前者授予後者權力,後者是前者的代理人。很多看似“奸臣當道”引發的亂像,本質上也是帝王意志的體現:有什麼土壤長什麼果,你以爲奸臣是壞人,其實真正壞的是皇帝。

但是,聰明的皇帝最擅長的就是卸磨殺驢、找人背鍋,一旦察覺民怨沸騰、怨聲載道,他們能果斷的幹掉自己曾經的寵臣“以謝天下”,成功轉移仇恨,畢竟一般人不敢明目張膽的反抗皇權。這一招雖然不地道,但很實用。

但李隆基顯然犯了渾。所有人都知道,安史之亂是他自己養成的;封建帝王在位如果超過30年,基本上都會變成昏君,而李隆基在那時已經超過40年,他一改前期的英明神武,在朝廷內任用佞臣、朝廷外重用蕃將,希望用這種所謂的制衡來鞏固權位,即使無數人犯言直諫也無濟於事。

但事與願違,他的寵臣之一安祿山,打着清除另一名寵臣楊國忠的名義造反,此時的李隆基已經顏面掃地;

李隆基的太上皇生活是什麼樣的?有多戲劇化?

而直到這時,他仍不思悔改,不僅沒有“機智”的丟卒保帥,反而一邊維護寵臣、一邊摧殘良將

——聽信宦官,誅殺賣命抗敵的高仙芝、封常清;和楊國忠同穿一條褲子,逼迫哥舒翰兵出潼關;主力軍被自己坑完後,立即帶着親信、後宮一溜煙往楊國忠統領的蜀地逃竄......

馬嵬驛兵變,實際上針對的是李隆基,畢竟打狗看主人,禁軍誅殺楊國忠,實際上就是要將李隆基的軍;好在陳玄禮掌軍已久,把禍水引向了楊貴妃,替皇帝找到背鍋俠,成功限制了事態發展。自己的女人都保護不了,李隆基雖顏面無存,但好歹保住了命。

隨後大部分軍民跟隨太子李亨北上朔方,已經充分體現了人心向背。過了不久,得知兒子在靈武稱帝(即唐肅宗)、尊自己爲太上皇,李隆基雖然內心失落,但也沒有其他選擇:爛攤子總得有人來收拾,自己無心無力,兒子願意出頭,總比江山落到安祿山手裏好吧。

在其後的大概一年中,太上皇李隆基在繁華的蜀地避難,皇帝李亨在朔方調度平叛,雙方相安無事。

公元757年,唐軍在香積寺大獲全勝,斬首叛軍6萬人,一舉收復長安。無論是出於孝道,還是炫耀政績,唐肅宗李亨都得接回父親。他也確實在第一時間這麼做了,但說辭比較虛僞,大意是:“請上皇東歸,朕退居東宮、安心當個太子”。

沒辦法,皇位固然香,自己也確實有資格擁有,但吃相一定得注意好好包裝;何況誰都明白,今時不同往日,李隆基即使再貪戀權力,也會不好意思(不敢)接招。

至於傳遞大實話的任務,就交給大臣們了。李亨的“諸葛”李泌迅速以羣臣的名義寫了一封賀表,大意是:“陛下無時不刻不思念上皇,如今京師已光復,請上皇返回京城,好讓陛下能一盡孝心”。

兩封表書一前一後送往蜀地,結合起來表達了這個意思:皇帝願意讓位,但大臣們不同意。這出雙簧,讓李隆基父子都有臺階下,深得政治腹黑學的精髓。

果然,李隆基收到第一封表書時,“彷徨不能食,欲不歸”;第二封抵達後,他心裏的大石頭才落地,高興地命人準備好路上的服飾、食物、娛樂節目,並且把出發的日期都定好了。

隨後父子會面的過程頗具深意:

李隆基抵達鳳翔,立即把護送自己的600甲兵交給所在郡縣,表示自己不會染指任何兵權;李亨獲悉,則派了3000精兵前去迎接;

李隆基的太上皇生活是什麼樣的?有多戲劇化? 第2張

李隆基到達咸陽後,李亨脫下黃袍、身穿紫袍前來迎接,當衆跪拜父親,並請對方使用自己的皇帝車駕;

對於這種態度,李隆基自然高興,當然也會投桃報李,他要來黃袍,親自爲兒子穿上,其後表態:“天命與人心都已經歸於你,你能夠讓我安度晚年,就是你的忠孝了!”

也許這真的是大實話。父子倆一番客氣後動身回宮,李亨親自爲父親牽馬,李隆基高興地說:“我當了近50年天子,都不覺得高貴;如今作了天子的父親,才發現貴不可言!”回宮後,他正式把傳國玉璽交給了兒子。

上述場景其實挺好笑:父子倆明明都知道皇權有多香,但李亨顧忌孝道,不得不三番五次假惺惺推讓;李隆基不敢、也不能接,只好五次三番表示願意安於現狀,套路一個比一個深。

但嘴裏說放下很容易,面臨赤裸裸的權力誘惑時卻是另一碼事。

李隆基回到長安,仍居住在自己當初做皇帝時的寢宮興慶宮。起初李亨對父親畢恭畢敬,還經常拿一些政事去請示意見。李隆基如果真的捨棄權力,就應該像當初李淵那樣“兩耳不聞窗外事”纔對,但他真的控制不住自己......

李隆基的太上皇生活是什麼樣的?有多戲劇化? 第3張

這裏有個例子:

李亨在處理那些當初投降叛軍的大臣時,準備寬恕張均、張垍兩兄弟。在詔書擬好後,他拿去請示太上皇的意見。

面對這種情況,李隆基不應該干涉纔是,當他還是捨棄不了對生殺予奪大權的渴望,拒絕了這一主張;李亨磕頭請求後,他才勉爲其難的僅僅饒了張垍一命。

更要命的是,李亨之所以想赦免張均、張垍,是因爲他們的父親張說曾對自己有救命之恩:李亨還在孃胎裏時,李隆基只是個藩王,他擔心太平公主的迫害,準備用墮胎藥流掉這個孩子;但張說於心不忍偷偷替換成了養胎藥,這才保住了李亨一命。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當了皇帝還不能保住自己的恩人,李亨的真實感想不難猜測。此外,他曾想挖出禍國殃民的李林甫的屍首挫骨揚灰,但顧忌李隆基的想法最終作罷。一個詞來形容唐肅宗李亨的狀態:彆扭。

李隆基住在興慶宮,這裏毗鄰街市,長安的繁華一覽無餘;他有陳玄禮、高力士的侍奉,平日裏經常跟一衆公主、老臣縱酒娛樂、欣賞歌舞,兒子唐肅宗也時常來探望自己,生活那叫一個滋潤;

但這還是不能讓他滿足,愛好出風頭的他,經常登臨長慶樓,路過的百姓無不俯身叩拜、山呼萬歲,李隆基龍顏大悅,下令在樓下設宴款待衆人;

這還不算,他甚至還經常跟一些進京的軍隊將領有密切往來,將軍郭英、劍南道使者都曾刻意前來拜會,享受過李隆基的熱情款待。

李隆基的太上皇生活是什麼樣的?有多戲劇化? 第4張

這就有些踩過界了,李亨礙於父子之情不好發作,但“一朝天子一朝臣”,他的親信可不能忍。

經過安史之亂,李亨對將領極爲忌憚,李輔國、魚朝恩、程元振等宦官受到了重用;這些人跟張皇后勾結弄權,掌控朝政。

其中,李輔國出身貧賤,雖然權勢如日中天,但老是被李隆基的身邊人瞧不起。爲了替主分憂,以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地位,他以“上皇勾結外人,陳玄禮、高力士圖謀不軌,禁軍當初都參與了馬嵬驛事變、忐忑不安”爲由,勸說唐肅宗把李隆基遷徙到戒備森嚴的內宮,以免產生禍亂。

唐肅宗表面上不答應,但李輔國何等精明,他先是擅自削減了興慶宮內的馬匹,由300銳減到10;李隆基感覺不妙,但也無可奈何。

不久後,李輔國糾集禁軍,哭求把李隆基移居到太極宮,但唐肅宗的態度是“泣不應”,只是哭,但不表態。

過了幾個月,趁着唐肅宗生病,李輔國假傳聖旨,聲稱皇上請太上皇到太極宮遊玩;李隆基帶着親信走到半路,被李輔國以及手持武器的500禁軍堵住了,對方表示“迎接”太上皇移居更加“寬敞”的太極宮。

就這樣,李隆基幾乎被綁架到了殘破的太極宮甘露殿,身邊的下人只有幾十個老弱病殘,陳玄禮、高力士等老部下以及以前的宮女都被剝奪。

其後,李輔國才帶着禁軍將領前去向唐肅宗“請罪”。當然,他們不僅沒被責罰,反而受到了口頭褒獎。

李隆基的太上皇生活是什麼樣的?有多戲劇化? 第5張

幾乎被囚禁的李隆基,在接下來幾乎只吃素,而且還修煉辟穀之術;也許是因爲思念楊貴妃,也許是對自己淒涼處境的悲哀,他形容枯槁、心如死灰、鬱鬱寡歡,兩年後與世長辭。

聽到這一消息,臥病在牀、好幾個月沒有探望父親的唐肅宗李亨悲悔交加、病情加重,不久後也撒手人寰,讓人唏噓不已。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回京的李隆基年事已高,在朝野早已威望盡失,不大可能製造事端,只是之前當了幾十年的皇帝,讓他突然放下身段、低調享福,確實有些強人所難;而唐肅宗李亨,也不那種爲了權位手段無所不用其極之人,對於太上皇的影響,雖然帶來了不便,但也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父子倆原本可以相安無事。

但一方面李隆基沒能徹底放下權力心;另一方面唐肅宗的親信不會容忍上面存在掣肘的力量,他們利用唐肅宗的猶豫、糾結心態,越俎代庖擺平了太上皇,造成既定事實。

權力面前,親情的力量太過於微弱,這就是爲什麼在2000多年的封建時代,太上皇、皇上並存的情況極其稀少。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