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元璋對湯和也是多有不滿 朱元璋爲何沒有殺湯和

朱元璋對湯和也是多有不滿 朱元璋爲何沒有殺湯和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朱元璋與湯和,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看《明史·湯和傳》開頭,就知道湯和這個人的結局註定不會太差。

從取和州,時諸將多太祖等夷,莫肯爲下。和長太祖三歲,獨奉約束甚謹,太祖甚悅之。

這跟徐達差不多,當初在滁州時,徐達挺身而出,代替朱元璋爲人質交換孫德崖,同樣是其結局的一個伏筆。

朱元璋對湯和也是多有不滿 朱元璋爲何沒有殺湯和

其實湯和對朱元璋也是發過牢騷的,朱元璋對湯和也是多有不滿。

湯和駐守常州時,一次請示未得到朱元璋滿意的答覆,他便在醉酒時埋怨:“吾鎮此城,如坐屋脊,左顧則左,右顧則右。”畢竟對你那麼恭敬,而你卻如此對我。

朱元璋的反應是“聞而銜之”,已經心生嫌隙了。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時,朱元璋細數湯和在徵陳友定時的過失,只封他爲中山侯。

平中原師還論功,以和徵閩時放遣陳友定餘孽,八郡復擾,師還,爲秀蘭山賊所襲,失二指揮,故不得封公。

洪武四年朱元璋以湯和爲徵西將軍,周德興、廖永忠爲左右副將軍,溯江而上西征明夏政權。明夏丞相戴壽扼守瞿塘關,守將莫仁壽在瞿塘峽橫架鐵鎖,封鎖江面。又遇大雨,江水暴漲,湯和無奈駐軍大溪口,數月不進。當時傅友德率軍自秦隴入蜀,攻克綿州,廖永忠挑選精兵破瞿塘關,進入夔州,湯和這才“引軍繼之”。班師回朝論伐蜀功,傅友德、廖永忠受上賞。

當時的明夏政權,明玉珍已經死了五年,明升不過十五歲。伐蜀之戰,就是送給湯和的功勞。但是朱元璋對湯和此戰的表現非常不滿:

上覆諭中山侯湯和曰:朕前者命爾統師伐蜀,爾乃駐兵歸州逗留不進。非穎川侯(傅友德)越關度險直入劍閣,致戴壽撤瞿塘之兵,還援漢州。德慶侯(廖永忠)因得乘虛攻破瞿塘,則西蜀何由可下。後攻保寧,又不勇往。爾朕舊人,自濠梁相從,軍功不細,宜爵爾爲公,緣功過不相掩,封爾爲第一侯爵。今又不能自奮,而使他將得上功,朕甚爲爾惜之。——《明太祖實錄》

朱元璋對湯和也是多有不滿 朱元璋爲何沒有殺湯和 第2張

湯和此時,已經是深刻了解了朱元璋的爲人,又加上本就是他能力不足造成的,他只能“頓首謝罪”。

洪武五年的三路大軍北伐,湯和跟隨徐達出征,本應是一次帥師而出、凱旋而歸的戰爭,這又是一次加官進爵的機會。但是徐達一路作戰不利,湯和在斷頭山遇敵戰敗,平陽左衛指揮同知章存道戰死。此時朱元璋的反應是“帝不問”。

洪武十一年,湯和因功進封信國公時,朱元璋賜給湯和的誥書寫道:

居舊將之行,惟守毗陵於忠有慊,朕念相從之久,泯前過而論見功。

湯和之功,朱元璋在誥書中寫得明明白白:

東平越地,南下八閩,西擒察罕腦兒酋長,下巴蜀,頗有其功。

這是先批評一句,然後論功封你爲國公,你得記着你是有過失的,是我朱元璋既往不咎。

以上就能看出來湯和與朱元璋微妙的關係

洪武二十一年,湯和以年老乞骸骨,當時開國六公爵,徐達鄧愈李文忠已病逝,其餘公侯“皆在京師”,但是“見和之請”,才“次第以爲言”。

這,就叫眼力見。

朱元璋同意湯和等人的退休申請,便在鳳陽爲湯和等諸公侯營造府第。當時浙閩一帶屢有倭寇擾民,他對湯和說:“卿雖老,強爲朕一行。”湯和不負所托,在沿海營造數十城,兵丁役夫數萬人,浙地百姓已有怨言,湯和卻說:“成遠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顧細謹。”

直到嘉靖年間,倭寇肆虐沿海,湯和築造的數城皆堅固,浙人賴以自保,“多歌思之”。

朱元璋的用人水平還是毋庸置疑的。

朱元璋對湯和也是多有不滿 朱元璋爲何沒有殺湯和 第3張

洪武二十三年,湯和因病失聲,朱元璋“即日臨視,惋嘆久之”,病情剛有些好轉,又讓湯和的兒子把他迎接至京師,坐車入宮。洪武二十七年,湯和病情更加嚴重,朱元璋“思見之,詔以安車入覲,手拊摩之,與敘裏故舊及兵興艱難事甚悉。和不能對,稽首而已。帝爲流涕,厚賜金帛爲葬費。”

感情如此之深,夫復何求。

湯和晚年,經歷了胡藍案,聽聞了李善長、馮勝、藍玉、傅友德之死,行事愈加謹慎,在他每年一次的入京朝見,所聽關於國事的議論,不敢向外泄露一句。

從湯和剛開始的“約束甚謹”、駐守常州的牢騷;到伐蜀之戰後的頓首謝罪、春秋高思歸故鄉的乞骸骨;再到晚年的“益爲恭慎”,沒有胡惟庸的得寸進尺,沒有藍玉的驕姿蠻態,只在慢慢的改變自己的行事態度,跟隨領導性格的轉變而轉變,小心駛得萬年船,或許這就是官場中明哲保身的最佳方式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