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斯爲秦朝提出哪些建議和措施?爲何晚年會與趙高合謀?

李斯爲秦朝提出哪些建議和措施?爲何晚年會與趙高合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斯可謂是始皇手下的第一謀士,始皇統一後各項政策的制定和實行,都有李斯的謀劃和參與,對秦王朝建立後穩定國家形勢、加強中央集權作出了不朽的貢獻。但始皇死後,李斯在趙高的利誘下,參與了趙高的沙丘之謀,矯詔害死了扶蘇,擁立胡亥繼位。與趙高合謀,李斯就等於把自己的靈魂交給了魔鬼,最終的下場也只能是被魔鬼所吞噬。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李斯曾以其卓越的才華得到了始皇的賞識,官居丞相,位極人臣。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李斯的長子李由也做了秦朝的三川郡守,手握軍政大權,他其他的子女也都與官宦之家結爲婚姻。一次,趁着家人團聚的時機,李斯在咸陽擺家宴,當時各級官吏都來爲他捧場,場面好不熱鬧。這時,李斯想到了荀子教導他的那句話“物忌太盛”,於是就感慨道:“我一介平民,現在卻位極人臣,可以說富貴到了極點,但是物極必反,將來不知我會落得什麼樣的結果啊!”在場的人都說他一定會一生富貴,家族興旺。但李斯自己很清醒,他深知物極必反的道理,知道盛極而衰是不可逃避的自然規律。

在始皇時代,李斯提出的大多數建議和措施都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對後世的影響和貢獻很大,如統一文字、度量衡,推行郡縣制,制定《秦律》等,對秦初的穩定和發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爲何到了秦二世統治時期,李斯就像變了個人似的,成爲秦二世推行暴政的幫兇呢?

李斯爲秦朝提出哪些建議和措施?爲何晚年會與趙高合謀?

這還要從李斯的“老鼠哲學”說起。前文說過,李斯通過對比廁所老鼠和糧倉老鼠迥然不同的生存狀態,確立了自己的“老鼠哲學”,發出了“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的感慨。追求富貴固然談不上有錯,但李斯走向了一個極端,在他看來,寧可出賣靈魂在富貴中死去,也不能落得卑賤貧困的下場。在這種價值觀的指引下,李斯積極向上,向着自己的富貴目標跑步前進,憑藉着他傑出的才華,終於位極人臣,達到了富貴的頂點。

但始皇死後李斯的政治前途出現了不確定因素,新繼位的皇帝會不會還讓他做丞相呢?趙高是個典型的小人,最善於察言觀色、揣摩人心。他看透了李斯急於保住名利地位的心態,於是在勸李斯參與沙丘之謀的時候,就先將李斯和蒙恬兄弟對比,告訴他他的地位受到了威脅,一旦立扶蘇,他就會失寵,名利和地位,甚至性命都可能保不住。

趙高的話擊中了李斯的要害,李斯的心理防線崩潰了,成了趙高的合謀者。面對重大的人生抉擇,李斯的“老鼠哲學”戰勝了他的良心,從此,他就只能被趙高和自己的慾望裹脅着,走向萬劫不復的地獄。

李斯是爲了保住自己的名利地位才參與沙丘之謀的,但此時他良心未泯,憂國憂民之心尚在。因此胡亥繼位後,面對不斷爆發的農民起義,李斯保持着清醒的頭腦,他認爲這是轉變秦朝統治方式的絕佳機會。於是,他聯合右丞相馮去疾和將軍馮劫一起上書,建議秦二世停止建造阿房宮,減少百姓的徭役,以緩和階級矛盾,穩定統治。但此時的秦二世已經被趙高蠱惑,李斯的正確建議不但沒被秦二世採納,還受到了秦二世的嚴厲斥責。馮去疾和馮劫見救國無望,又怕遭到趙高讒害,就都自殺了。李斯捨不得自己的權力地位,再次向魔鬼妥協。從此,他不再勸諫秦二世,而是爲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千方百計地迎合秦二世的需要。

當秦二世問李斯如何才能享樂下去時,李斯已經完全明白,秦二世做皇帝的目的就是享受,爲了迎合秦二世的需要,李斯就上了那篇臭名昭著的《行督責書》,李斯上書還有另外一層更重要的背景。

當時已是公元前208年,農民起義在秦朝愈演愈烈,李斯的長子李由作爲三川郡郡守,雖然拼死與起義軍惡戰,但只是阻擋住了吳廣一部的攻勢,並沒能阻止周文直入關中。反而是章邯率囚徒參戰,消滅了周文的起義軍後又支援三川郡,擊潰了吳廣的起義軍,解了三川郡的危局。

三川解圍後,秦二世下詔對比了章邯和李由的戰果,譏諷李斯作爲一國丞相,竟然使盜賊發展到了這樣的地步。李斯害怕秦二世會更嚴厲地追究他們父子作戰不力的責任,就曲意逢迎秦二世,獻上了《行督責書》,希望以此博得秦二世的歡心,不對他們父子進行進一步的處罰。

果然,秦二世看到李斯的上奏後,心花怒放,不再提李斯父子的罪過。但恰恰是這道《行督責書》,加速了秦朝的滅亡。因爲《行督責書》的最核心觀點實際上就是勸秦二世摒棄一切仁義道德,對天下百姓實施最嚴酷的法治,使他們不敢犯罪,這樣天下就安穩,秦二世就可以好好享受了。昏庸的秦二世把李斯的理論視爲至寶,對百姓一邊壓榨,一邊嚴刑峻法,結果秦朝的社會矛盾迅速激化,大大小小的反秦起義越來越多。

李斯保住權勢地位的目的達到了,但他的行爲卻引起了趙高的嫉恨。此時的趙高已經用花言巧語騙得秦二世自我封閉於深宮之中,自己獨攬大權,沒想到李斯也和自己爭着獻媚,二人本來就是因爲利益才走到一起的,現在有了利害衝突,李斯成爲他獨攬大權的最後一個障礙,他自然要先下手爲強。

趙高經過一段時間的謀劃後,爲李斯設置了一個巨大的陷阱。

李斯爲秦朝提出哪些建議和措施?爲何晚年會與趙高合謀? 第2張

一天,趙高找到李斯說:“現在關東都亂得不成樣子了,可陛下還是沉溺在聲色犬馬上,我想勸諫,但無奈身份低微,丞相您作爲百官之長,理當爲國爲民,爲什麼不勸勸皇上呢?”

李斯哪裏知道這是趙高的陰謀,還以爲趙高良心發現,以爲自己找到了知己,就推心置腹地對趙高說:“是應該這樣啊,我早就想對皇上說這些話了。但當今天子總是在後宮,不上朝堂,我想見也見不着,想說也說不了啊!”

趙高見李斯上鉤了,就說:“如果您真心想勸諫皇上,我爲您尋找機會吧。”李斯點頭答應。

此後,每逢秦二世在後宮玩得正在興頭上的時候,趙高就給李斯報信說,現在皇上方便,要見你。這樣接連幾次後,秦二世大爲惱火,他叫來趙高說:“爲什麼每次我閒着的時候丞相不來,我玩得正高興時他就來了,丞相是怨恨我,還是對我有什麼意見,這不是成心和我過不去嗎!”

趙高見火候已到,就趁機添油加醋地對秦二世說:

“如此殆矣!夫沙丘之謀,丞相與焉。今陛下已立爲帝,而丞相貴不益,此其意亦望裂地而王矣。且陛下不問臣,臣不敢言。丞相長男李由爲三川守,楚盜陳勝等皆丞相傍縣之子,以故楚盜公行,過三川,城守不肯擊。高聞其文書相往來,未得其審,故未敢以聞。且丞相居外,權重於陛下。”

趙高給李斯安了三個罪名:一是李斯曾參與擁立胡亥一事,但事成之後一直抱怨自己不被重用,於是就有了裂土爲王的想法。二是李斯的長子,即三川郡守李由,不積極鎮壓陳勝的亂軍,因爲他和陳勝是臨鄉。聽說李斯和陳勝也通過信。三是李斯身爲丞相,百官之首,現在的權力已經不亞於皇帝了,但他還不滿足。

這三條沒有一條有真憑實據,完全是趙高的污陷之詞。尤其是第二條,稍有頭腦的人都能看出,李由以一郡之力抵擋住了吳廣的主力軍,爲章邯反擊爭取了時間,這分明是有功,怎麼會是有罪!但秦二世居然功過不分,是非不明,相信了趙高的鬼話。

秦二世想抓李斯,但一時又找不到證據,於是就讓人查李由與起義軍勾結一事,並派人監視李斯。李斯幾次見秦二世都不是時候,就知道是中了趙高的奸計。當他聽到秦二世要處理他們父子二人的時候,就立即趕往秦宮,準備揭發趙高的劣跡。

但此時的秦二世還在後宮,李斯想見卻又沒見到。於是,他就上書給秦二世說:“臣聞之,臣疑其君,無不危國;妾疑其夫,無不危家。今有大臣於陛下擅利擅害,與陛下無異,此甚不便。昔者司城子罕相宋,身行刑罰,以威行之,期年遂劫其君。田常爲簡公臣,爵列無敵於國,私家之富與公家均,布惠施德,下得百姓,上得羣臣,陰取齊國,殺宰予於庭,即弒簡公於朝,遂有齊國。此天下所明知也。今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如子罕相宋也;私家之富,若田氏之於齊也。兼行田常、子罕之逆道而劫陛下之威信,其志若韓玘爲韓安相也。陛下不圖,臣恐其爲變也。”

經歷了上次的事件之後,李斯對趙高的小人秉性看得一清二楚,因此這段話說得十分準確,而且在情在理。但此時的秦二世已經完全被趙高迷惑住了,他不僅不信李斯所言,還勸李斯不要懷疑趙高。

李斯爲秦朝提出哪些建議和措施?爲何晚年會與趙高合謀? 第3張

秦二世對李斯說:“何哉?夫高,故宦人也,然不爲安肆志,不以危易心,絜修善,自使至此,以忠得進,以信守位,朕實賢之,而君疑之,何也?且朕少失先人,無所識知,不習治民,而君又老,恐與天下絕矣。朕非屬趙君,當誰任哉?且趙君爲人精廉強力,下知人情,上能適朕,君其勿疑。”李斯曰:“不然。夫高,故賤人也,無識於理,貪慾無厭,求利不止,列勢次主,求欲無窮,臣故曰殆。”

秦二世從小跟隨趙高學習法律、書法等,對趙高的印象極好。而且,趙高是沙丘之謀的主謀,對這樣一個把他擁立爲皇帝的人,他的確很難懷疑。相反,秦二世對李斯揭露趙高的動機倒是產生了懷疑,認爲李斯想利用丞相之權殺掉趙高。於是,他就派人把李斯的話告訴了趙高。

趙高對此似乎有所準備,他立即進宮見秦二世,說:“丞相所患者獨高,高已死,丞相即欲爲田常所爲。”趙高的言下之意就是:李斯殺他是要爲篡權掃清障礙。秦二世十分信任趙高,就認定是李斯有不臣之心,下令讓趙高全權負責審理李斯謀反一案。

趙高對這一天不知盼了多久,因此一得到秦二世的應允,他就立即逮捕了李斯,將其關入大牢。李斯就這樣落到了趙高的手裏。

身陷囹圄後,李斯終於對自己的處境、秦王朝的命運有了清醒的認識:“唉,真可悲!我怎麼會爲這種無道的昏君出謀劃策呢!從前,夏桀殺關龍逢,商紂殺比干,吳王夫差殺伍子胥,這三個大臣不都是忠臣嗎,然而最終還是免不了一死。他們雖然是盡忠而死,只可惜忠非其人啊。現在我的智慧不如這三個人,但二世的暴虐卻遠超桀、紂、夫差,我這就算是盡忠而死,也是應得的啊!而且,秦二世哪裏懂得治理國家啊,都是在胡來!他殺掉自己兄長自立,還殺害忠良,重用那些低賤的人,修建阿房宮,對百姓橫徵暴斂。我不是沒有勸諫,是他不聽我的呀!

古代那些賢明的君主,飲食都有節制,珍寶有數量,宮殿也有限度,勞民傷財的事情一律禁止,所以天下才能長治久安。但現在,二世殘殺自己的骨肉兄弟,也不考慮會遭到什麼報應;殺戮忠臣,也不考慮會有什麼災殃;還勞民傷財地修築宮殿,毫無節制地揮霍錢財。這些傷天害理的事他全都做了,天下早已不是他的天下了。現在,那些造反的農民已經佔了天下的大半,但二世仍不清醒,還在信任趙高。我想不久之後叛賊就會攻入咸陽,把這裏變成一片廢墟了。”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李斯到死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還自詡是“盡忠而死”。但實際上,李斯從參與沙丘之謀的那一刻起,就邁出了錯誤的第一步,從此一步錯步步錯,自己把自己送上了魔鬼的餐桌。

趙高說李斯有謀反之心,這是根本就沒有的事。但爲了把這件案子“辦好”,給秦二世一個交代,他就指使人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對李斯連續用刑,李斯受盡酷刑,終於熬不過,屈打成招,承認了自己的謀反之罪。

雖然在酷刑下承認了謀反,但李斯並沒有絕望,他給秦二世寫了最後一道奏摺,希望能讓秦二世清醒,挽救自己的性命,這篇文書寫得很奇特。

“臣爲丞相治民,三十餘年矣。逮秦之地狹隘。先王之時秦地不過千里,兵數十萬。臣盡薄材,謹奉法令,陰行謀臣,資之金玉,使遊說諸侯,陰修甲兵,飾政教,官鬥士,尊功臣,盛其爵祿,故終以脅韓弱魏,破燕、趙、夷齊、楚,卒兼六國,虜其王,立秦爲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廣,又北逐湖、貉,南定百越,以見秦之強。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親。

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廟,以明主之賢。罪四矣。更克畫,平鬥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樹秦之名。罪五矣。治馳道,興遊觀,以見主之得意。罪六矣。緩刑罰,薄賦斂,以遂主得衆之心,萬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爲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盡其能力,乃得至今,願陛下察之!”

這篇文書通篇都用正話反說的手法,把自己對秦國的貢獻一一列舉,除第七條沒有事實依據外,其餘各條都是事實,每一條都能證明他是始皇的第一謀臣,秦國的一大功臣。李斯希望這道上書能送到秦二世那裏,還幻想秦二世會看完後爲他昭雪。但李斯太天真了,趙高怎麼會讓他的上書送到秦二世手裏,一句“囚安得上書”,就一下子讓李斯的幻想破滅了。

爲了進一步防止李斯翻案,趙高就派自己的人裝成御史等官員前去試探,李斯求生的慾望極強,還幻想着這些人能拉他一把,說的都是真話。因此,趙高繼續對李斯用酷刑,比之前還要殘酷得多。後來,秦二世派來的使者來審問李斯時,李斯再也不敢講實情,違心地供認了自己的謀反之罪。秦二世得到李斯招供的消息,不僅沒有惋惜,還很高興,竟對趙高說:“微趙君,幾爲丞相所賣。”

李斯供認後,根據秦律,其家人也要受到連坐。於是秦二世就派人去抓李由,但此時的李由已經被項羽擊殺,但趙高仍不放過他,將其列入叛臣之列。

公元前208年,李斯被押赴咸陽街頭,依據秦律,謀反罪要夷三族,因此李斯的家人也都在場。行刑前,李斯對自己的一個兒子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現在,經歷了布衣到宰相的李斯,不再留戀功名,而是希望和兒子一起過最簡單的生活,可惜他已經沒有機會了。

李斯被處以秦朝最殘酷的刑罰:具五刑。顧名思義,就是要用五種刑罰將人處死。先黥面,即在臉上刺字;然後劓,即割鼻子;之後砍掉雙腳;再之後腰斬;最後是醢,即剁成肉醬。

曾經風光無限的一國丞相,最後竟落得如此下場,不知其在另一個世界與始皇相見時,該如何跟始皇訴說自己的一生!

李斯死後,歷代都有對他的各種評論,其中以司馬遷的評論最具代表性:“李斯以閭閻歷諸侯,入事秦,因以瑕釁,以輔始皇,卒成帝業,斯爲三公,可謂尊用矣。斯知《六藝》之歸,不務明政以補主上之缺,持爵祿之重,阿順苟合,嚴威酷刑,聽高邪說,廢適立庶。諸侯已畔,斯乃欲諫爭,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極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與俗議之異。不然,斯之功且與周、召列矣。”

確實如司馬遷所言,李斯做的每一件事幾乎都是影響千年的大事,如果不是因爲殺韓非、焚書、參與沙丘之謀等劣跡,那麼他的功績確實就能與周公、召公等人媲美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