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中國名人故事之鑿空西域的張騫,張騫是哪一年回到漢朝的?

中國名人故事之鑿空西域的張騫,張騫是哪一年回到漢朝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時侯,我國把今天的新疆和新疆以西的地區統稱爲“西域”。中原和西域雖然距離遙遠,交 通險阻,但很早就有了密切聯繫和頻繁往來。西漢時期,張騫就曾作爲朝廷的使者出使了西域。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張騫是漢中成固(今陝西成固)人,西漢外交 家、探險家、旅行家。他是我國曆史上最早出使西域的人。西漢前期,居住在我國北方的遊牧民族匈奴,經常南下侵擾掠奪。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41—前87在位)即位時,西漢王朝經過六十多年休養生息,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漢武帝決心解除匈奴多年來對漢朝的威脅,積極進行軍事反擊的準備工作。當時西域有三十六個小國,其中大的有幾十萬人,小的只有一、二千人。西漢初年,匈奴征服了西域諸國,對當地人民進行殘酷的掠奪和剝削,並把西域作爲向西漢進攻的據點和經濟後盾。

中國名人故事之鑿空西域的張騫,張騫是哪一年回到漢朝的?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得知,在今甘肅西北部,原來居住着一個叫做大月氏的部落。匈奴曾經殺死月氏王,並把月氏王的頭顱做成酒器,大月氏被迫遷到西域,時刻想報仇雪恨。漢武帝認爲如能在西方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漢朝反擊匈奴的戰爭就有了勝利把握。可是,去西域的必經之路——河西走廊處於匈奴控制之下,聯絡大月氏的任務十分艱險。於是漢武帝下令招募使者,擔任皇帝侍從的張騫勇敢地擔當了這個使命。

公元前138年,張賽以匈奴人堂邑父爲助手,率領一百多人,從長安(今西安附近)跨馬西行。不料剛進入河西走廊就被匈奴俘獲,扣留了十年之久,而張騫始終“持漢節(漢朝使者的憑信)不失”。匈奴君主單于爲了招降張騫,給他娶了當地人爲妻,並且生了兒子,但也絲毫未能動搖他完成朝廷使命的信念。後來,張騫終於找到一個機會,率部屬逃出,向西急行,奔波了幾十天,歷盡艱辛,越過蔥嶺(今帕米爾高原)到達大宛(今蘇聯烏茲別克共和國境內)。大宛派人把張騫一行護送到康居(今蘇聯哈薩克共和國東南),又通過康居找到大月氏。此時大月氏已在媯水(今阿姆河一帶)定居,這裏“地肥饒”,又很少外族的侵擾,大月氏人滿足於眼前的安樂生活,不願再同匈奴打仗。張騫沒有達到目的,一年以後回國。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多,後趁匈奴內亂才得以脫身,於公元前126年回到漢朝都城長安。張騫這次出使西域,前後共用了十三年時間,出發時一百多人,回來時只剩下他和堂邑父兩個人了。

中國名人故事之鑿空西域的張騫,張騫是哪一年回到漢朝的? 第2張

公元前119年,漢朝對匈奴發動第三次軍事反擊,取得了重大勝利,匈奴王庭被迫遷到大沙漠以北。爲了防止匈奴勢力再起,漢武帝任命張騫爲中郎將(統領皇帝侍衛的高級官吏),派他出使烏孫。烏孫原來遊牧於甘肅西北部。後來西遷到今新疆伊犁河流域。張騫第二次出使的任務,是勸說烏孫重返故地,與漢朝共同對抗匈奴。張騫此行率領三百多人,每人各備兩匹馬,並攜帶價值“數千鉅萬”的金帛貨物和一萬多頭牛羊。出使的隊伍中還有一些持節的副使,以便沿途派往各地。由於烏孫國王已經年老,加上子侄們爲繼承王位爭鬥不休,國內比較混亂,因而無意東歸。張騫原定目的雖未達到,但他的副使分別訪問了中亞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國。公元前115年張騫回國時,烏孫王派數十名使者隨同他一起來到長安。以後,張騫派往中亞一些國家的副使,也分別在對方使者的陪同下,陸續回到長安。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雖然都沒有達到預定目的,但其意義和影響卻遠遠超出他的直接使命。張騫出使西域,溝通了經過我國新疆地區到達西亞的交 通要道,開闢了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聯繫,對我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形成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功績,將永載史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