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自成對抗明朝攻無不克 李自成爲何打不過十萬八旗軍

李自成對抗明朝攻無不克 李自成爲何打不過十萬八旗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李自成和八旗軍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1643年,闖王李自成擊敗明朝最後的救命稻草——陝西總督孫傳庭,佔領西安正式建立大順政權,與明朝分庭抗禮。

一年後,大順軍攻克大明國都北京,崇禎帝在內外交困的絕望中於煤山自縊身亡,建國近300年的明朝滅亡。這是李自成人生的最高光時刻!

可是好景不長,僅僅在三個月後,清軍和吳三桂自山海關殺入中原,曾經在對抗明朝時攻無不克的大順軍,卻打不過滿清10萬左右的八旗軍,開始節節敗退。

從河北退到河南,再從河南轉移到陝西,直到第二年五月兵敗武昌,李自成更是在撤退途中被湖北九宮山的地主武裝所殺,曾經煊赫一時的大順政權自此支離破碎。

李自成對抗明朝攻無不克 李自成爲何打不過十萬八旗軍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會覺得有些奇怪,爲什麼看上去頗爲強悍,在明朝多年打壓下依然像打不死小強一樣的大順軍,在攻佔北京前後的戰鬥力差距會那麼大呢?

通常主流的觀點是,李自成等起義軍的頭目和首領們,畢竟只是些沒有讀過什麼書的苦哈哈出身,剛剛攻下京城佔領了這個花花世界,就立即被這些金錢美色腐化,開始安於享樂,長工當地主也把雞蛋補,所以大順軍的戰鬥力纔會有那麼大的滑坡。

歷史學家們甚至還會舉出陳圓圓的例子,覺得正是因爲李自成不約束自己手下,關鍵時刻沒能拉住關寧鐵騎這支決定歷史走向的精銳部隊,纔會有吳三桂“衝冠一怒爲紅顏”的故事。

但實際上,說大順因爲腐化墮落導致軍隊戰鬥力下降,恐怕不太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吧。

讓我們看看這個時間線:大順軍進京是三月十九日,而李自成討伐吳三桂並被八旗軍擊敗是四月十三,前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一支曾經轉戰大半個中國,最後攻滅大明王朝的農民軍,就墮落到不堪一用了?

說到劉宗敏搶奪陳圓圓,致使吳三桂“衝關一怒爲紅顏”投降清軍,打開山海關的情節,本來就是明末清初詩人吳偉業《圓圓曲》中杜撰的段子,金老爺子寫《鹿鼎記》借用一下沒什麼,咱們拿來當證據就有點不合適了。

李自成對抗明朝攻無不克 李自成爲何打不過十萬八旗軍 第2張

值得一提的是,作爲一個剛剛建立的政權,大順政權的政治風氣還是相當不錯的。比如《定興縣誌》就說:“時賊法嚴,吏不敢舞文,民不敢犯禁”。注意,這裏的“賊”指的就是大順,連處於敵對立場的人都這樣肯定大順軍的軍紀,應該不會有多少水分。

事實上,如果我們穿越回公元1644年,會發現剛剛被大順政權佔領的北京城,呈現出的並不是戰爭過後一片兵荒馬亂的末世景象。恰恰相反,在李自成“撫流亡,通商賈,募民墾田”的政策基調下,因戰亂而導致的種種亂象,已經開始有平復的跡象。

我們似乎可以預見,假如再給李自成一些時間,大順政權將會像歷史上大多數新生王朝一樣,以一種令人欣慰的速度恢復着生機和活力。

只可惜,這種願景只能是一種想象了。就在一個月後,吳三桂獻關降清,李自成兵敗一片石,剛剛從戰亂中暫得喘息的中原又再次被戰火淹沒。

雖然李自成一生中經歷過不少失敗,但山海關之戰依舊算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滑鐵盧。戰前,這位剛剛攻滅明朝的勝利者,對於吳三桂的戰力並不感到擔憂,他曾經輕蔑地說“此彈丸者,不足當京師一角,可靴尖踢倒耳”,看看多麼霸氣!

這也是爲什麼李自成僅僅帶着6萬大順精銳,在急行軍9天后,就敢直接攻打有5萬關寧軍駐守的山海關的原因。

他難道沒有考慮到,山海關外還有十來萬八旗軍,也有可能會介入大順軍與關寧鐵騎廝殺的戰局嗎?結果,在雙方打得精疲力竭後,八旗軍幾乎是以收割人頭的姿態降臨戰場。

李自成對抗明朝攻無不克 李自成爲何打不過十萬八旗軍 第3張

這次戰敗對李自成打擊太大了,他最精銳的部隊是麾下的老營兵。與農民起義軍兵器簡陋、士氣低落的習慣印象不同,老營兵們追隨闖王轉戰各地,李自成“五殲官軍”的戰績有一半都是這支軍隊打下的,其餘的外圍部隊基本只是壯壯聲勢、湊湊數。

在這場戰役中,3萬老營兵死傷慘重,之後在八旗軍和吳三桂的持續追擊下,這股力量一直沒能有足夠的時間得到補充。

反觀清朝,它依靠八旗軍制,建立起了一支戰鬥力強悍的騎兵、步兵混合部隊。以往,它通過幾十年不間斷的劫掠,不僅征服了漠南蒙古和朝鮮半島,而且就連明朝也被不斷放血。這次的山海關之戰,又將李自成多年積攢的家底給掏了個空。

此外在根據地建設方面,盤踞遼東經營多年的滿清,對於漢族官僚、將領有着相當豐富的拉攏經驗。在得知明朝滅亡後,多爾袞打着“爲崇禎復仇”的旗號攻入山海關,當真是僞裝得“師出有名”!許多漢族將領就是這樣半推半就的歸順了清朝。

李自成對抗明朝攻無不克 李自成爲何打不過十萬八旗軍 第4張

對於歸附的明朝將領,清廷往往會給予優厚的待遇。明朝在重文輕武的風氣影響下,武將經常受到文官們的打壓和排擠,士兵們更是經常吃不飽穿不暖。正是因爲對比太過明顯,在這種重賞激勵下,如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吳三桂這樣的明朝降將紛紛倒向清朝。

一招鮮吃遍天,滿清入關後,以明朝降兵爲先鋒,以八旗兵爲“督戰隊”的作戰方式幾乎沒有變過。所以,表明上看是滿清十來萬的八旗軍打敗了大順、攻滅了南明,不如說是其麾下的明朝降兵降將們,用龐大的數量堆死了對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