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皇帝幾十年沒有上朝 皇帝又是如何掌控朝廷的

明朝皇帝幾十年沒有上朝 皇帝又是如何掌控朝廷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明朝皇帝不上朝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我們知道明朝的皇帝有許多奇葩的,像嘉靖、萬曆兩位仁兄幾十年不上朝,明熹宗朱由校不好好當皇帝卻專心做木匠,明憲宗朱見深一心煉丹追求長生不老。還有許多皇帝由於輕信太監而誤國,像太監王振差點讓明王朝因土木堡之變而滅亡,大太監劉謹、魏忠賢一手遮天,甚至被稱爲九千歲,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民不聊生。

明朝可以說是一個閹黨橫行、黨爭嚴重的朝代,但是,明朝的皇帝除了建文帝這個特殊的例子,被他的叔叔朱棣奪了皇位外,其他的皇帝的位置一直都是穩如泰山,從不用擔心被權臣、太監奪走皇位,這是爲什麼呢?

明朝皇帝幾十年沒有上朝 皇帝又是如何掌控朝廷的

朱元璋

對歷史稍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歷史上權臣忘掉皇帝發生過多次,像漢朝的霍光,就廢掉不滿意的皇帝,王莽推翻了漢平帝劉衎。漢獻帝被董卓、曹操弄得像流浪兒一樣居無定所亦或是如提線木偶般任人操縱。唐玄宗差點被安祿山給推翻。不僅大臣如此,對於皇帝的位置,甚至太監都有插一腳的。秦二世上臺後,太監趙高獨攬大權,以至於出了指鹿爲馬這樣的荒唐事。

封建社會裏,能夠接觸最核心權力的,不僅有皇帝,還有太監、大臣、武將,後面三類人對皇帝的威脅一直是存在的,但明朝的皇帝位置爲何如此穩固呢?我認爲有以下原因。

一是大臣的權力漸漸變小,皇權漸漸穩固。

一句話,一部封建史,就是大臣權力漸漸式微的歷史。相權從在權力中心佔據一席之地,逐漸變成皇權的附庸。在秦朝,宰相的權力是很大的,在漢唐時期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到了明朝,朱元璋直接取消了宰相這個職位,出現了“內閣”制度,內閣中的首席大臣叫做內閣首輔。大家可千萬別被首輔這個名頭給嚇住了,其實首輔充其量只是皇帝的祕書,他是決定不了任何事情的!

明朝皇帝幾十年沒有上朝 皇帝又是如何掌控朝廷的 第2張

明朝內閣制度

這個內閣與現代西方國家的內閣是兩個概念。明朝的內閣是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助手,是依附在皇權上的。內閣制度是怎麼形成的?朱元璋同志由於幼年的一些經歷,形成了他對官員的不信任心理,他藉着胡惟庸案直接廢除了宰相,加強了君主專制,他本人也是一個工作狂,大小政務都親自處理。但他的後代幾任皇帝不可能像他那麼日夜工作,所以就出現了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機構--內閣。內閣大臣並沒有決策權,他們所能做的只是把自己對於具體政務的建議傳達給皇帝。大臣們把自己的意見寫在一張紙上,然後貼在奏摺上,這種稱爲“票擬”。之後內廷的太監將奏摺送至皇帝面前,皇帝再對奏摺進行批紅。可以看出,內閣只有議政權,決策權是沒有的,即使是議政權,內閣的意見還需太監轉達給皇帝。除非出現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張居正在萬曆皇帝年幼時擔任內閣首輔,因爲當時皇帝年齡小,同時張居正又與掌權太監馮保關係特別好,所以他才掌握了大權。其他的一些內閣只能作爲皇帝處理政務的輔助機構。但是內閣的出現確實減輕了皇帝的工作量,以至於皇帝幾十年不上朝,國家照樣運行穩定,皇帝只需遙控指揮就行。

二是“言官”制度。

任何權力都需要受到一定的監督,朱元璋同志就很關注對官員甚至皇帝本人的監督,他就強化了言官制度。雖說類似的官職在很早以前就有了,但明朝建立了歷史上最爲完善的監察制度與組織機構,並由此形成了一個十分獨特的言官羣體。朱元璋的制度很特別,明代言官主要由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給事中組成,言官的官位不高,六品七品的比較常見,但地位卻很高,就算是六部尚書都要給面子。朱元璋從制度上賦予了言官廣泛而重大的職權,從皇帝到百官,從國家大事到社會生活,都在言官的監察和言事範圍。所以,明代言官身份獨特,職權特殊,並以羣體的面貌在整個社會形成一股威懾力量。當然這項制度並不完美,部分言官爲罵而罵,純粹過嘴癮。也有的淪爲政治鬥爭的工具,偏離了自身的職責。但不管如何,言官制度在明朝得到了發揚光大,它讓大臣們有了束縛,權力得到了很大的限制。

明朝皇帝幾十年沒有上朝 皇帝又是如何掌控朝廷的 第3張

海瑞

三是龐大的特務組織機構。

如果說到哪個朝代的特務機構最龐大、最健全,明朝說第二,就沒有哪個朝代敢說第一。明朝有錦衣衛、東廠、西廠、內廠。這些特務機構簡直如螞蝗一樣,吸附在衆多的官僚機構上。任何官員都會受到它們的監督,今天在某個地方,甚至是在家裏說的話,明天就會傳到皇帝的耳中。這些特務機構,就是皇帝安插在大臣身邊的耳目,就算皇帝不出內宮,也能對大臣們瞭如指掌,使皇帝能夠對朝廷遙控指揮,輕輕鬆鬆管理國家。皇帝只要掌握着最重要事項決定權,內閣、六部、東西廠、錦衣衛特務就如同他的手中玩具一般,完全受控制。所以,就算皇帝幾十年不上朝,國家機構照樣正常運轉,皇帝照樣牢牢地掌握着權力。

四是獨特的軍事制度。

宋太祖趙匡胤本身是一名武將,自己本身就是靠軍事政變上臺當了皇帝的。他自從當了皇帝后,覺也睡不好了,整天擔心他下面的一些軍官如法炮製佔了他的位置。爲此他想出了“杯酒釋兵權”這招,讓武將們交出兵權,回家頤養天年。而且在宋朝,武將的地位明顯不如文官,即使是高一級武官都受低一級的文官制約。武將地位低下也造成了宋朝的軟弱,一直被遊牧民族欺負,被打得東躲西藏。到了明朝,明朝的皇帝爲了對武將的權力進行制約,沿襲了宋朝的思想,重文輕武。另外還設置許多制度來制約武將的權力,比如將大都督府改爲五軍都督府,與兵部牽制。都督府掌軍但沒有調兵權,兵部可調兵但不能指揮軍隊作戰,遇有戰事,兵部奉旨調兵,由皇帝臨時任命將領。另外,每次打仗時,皇帝還要派太監進行監軍,將領對軍隊的指揮受太監的制約。如此一來,武將們根本沒有謀反的資本。

明朝皇帝幾十年沒有上朝 皇帝又是如何掌控朝廷的 第4張

張居正

五是加強思想的控制。

自宋朝以來,程朱理學得到了發揚光大,總的來說,這是宣揚封建倫理的學說,它是竭力爲統治階級服務的工具,程朱理學極大地禁錮了民衆的思想。民衆基本上被從思想上教育成了愚民,形成了愚忠的思維。

一部封建史,也是一部統治理論越來越深化,統治手段越來越豐富的歷史。理論來源於實際,同時又爲實踐服務。朱元璋同志還創造了八股文,讀書人從此只會死讀書、讀死書。連知識分子都變成了書呆子,明朝皇帝的位置怎麼能不穩固呢?

可以說,在明朝,明顯地加強了皇帝的權力,大臣的權力已淪爲了皇權的附庸。而讀書人也變成了沒有思想的書呆子。無孔不入的特務機構又實行恐怖統治,給大臣們造成了身心上的巨大傷害。這些都爲皇帝的極權統治奠定了基礎,所以即使皇帝幾十年不上朝,也根本不用擔心皇帝的位置會被別人奪取。另外,皇帝幾十年不上朝,不是真的幾十年都不處理政務,這是一個誤解,皇帝不上朝,但他們還是要處理事情的,只是沒有放在朝堂上處理而已。明朝的皇帝雖然奇葩,但沒有一個是白癡,相反他們中有許多智商很高,把大臣、太監玩弄於股掌之中。這也是他們能夠穩住皇帝位置的自身原因。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