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元璋殺了那麼多功臣,朱棣登基後殺功臣了嗎?

朱元璋殺了那麼多功臣,朱棣登基後殺功臣了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朱棣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應天(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是爲明太祖。之後,朱元璋分別在洪武三年(1370年)和洪武十四年(1381年)兩次大封功臣爲公侯。

洪武一朝的這些功臣們,以韓國公李善長、 魏國公徐達 、曹國公李文忠、 宋國公馮勝 、衛國公鄧愈 、鄭國公常茂(常遇春之子)六公爵爲首,之下還有侯爵如西平侯沐英、吉安侯陸仲亨、長興侯耿炳文、靖海侯吳禎等,伯爵如誠意伯劉基劉伯溫、忠勤伯汪廣洋等,再加上子爵、男爵等,共有一百多人。其中徐達和常遇春、李文忠、鄧愈等死後還被追封爲王,皇帝恩寵不可謂不厚。

在立朝之初,朱元璋對這些功臣們恩寵不可謂不厚,允許他們的爵位可以世襲罔替,家族與國同休,對他們及其子孫違法亂紀的過錯,往往也是高高舉起,輕輕落下,如對常遇春之子常茂,朱元璋不僅讓他和自己的兒子朱標、朱棣等人“同處讀書”,“同處飲食”,就連他“奸宿軍婦,及奸父妾,多般不才”,也都沒有追究。

朱元璋殺了那麼多功臣,朱棣登基後殺功臣了嗎?

不過後來爲了給兒子朱標,尤其是給年幼的孫子朱允炆鋪路,纔開始大肆誅殺功臣宿將,僅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惟庸案和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藍玉案兩個案子,他就弄死了韓國公李善長、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列侯陸仲亨、定遠侯王弼等幾十位開國公侯,處死了近五萬人,以至於“元功宿將,相繼盡矣。”

朱元璋的這種做法,在古代歷史上歷朝歷代都是極爲罕見的,漢朝的劉邦和呂雉兩口子夠狠的了,殺的大臣們加起來也沒有朱元璋多。

通過靖難之役登基的朱棣,在晚年其實也面臨着跟他父親朱元璋一樣的情況太子朱高熾體肥多病,恐怕命不長久,皇太孫朱瞻基年幼,和當年的朱允炆一樣,也不過剛剛二十多歲。但朱棣卻並沒有選擇像朱元璋那樣,大肆誅殺功臣,爲子孫鋪路,這是爲什麼呢?

首先是外部環境不允許。朱元璋在位三十多年,他晚年時認爲天下已經完全平定,不再需要這些能征善戰的武將們了,所以殺了也就殺了,省得留下了萬一造他們老朱家的反。

打了一輩子仗的猛人朱棣則不這麼認爲,他年少時就跟着徐達、馮勝這一幫叔伯們騎馬打仗了,明朝建立後,也是被派到北京來守衛邊疆,靖難之後更是五次親征漠北,平定安南交趾之亂。直到他臨死前,蒙古韃靼部都沒有被肅清,所以哪怕爲了防備外患,朱棣也不會無緣無故殺了手下的功臣們。

其次是朱棣之子朱高熾畢竟沒有死在他的前面,皇太孫朱瞻基也畢竟不是朱允炆那樣的蠢貨。朱棣生前,太子朱高熾多次監國,在衆臣中威望極高,皇太孫朱瞻基多次隨朱棣征討蒙古,文治武功都是不俗,他們自己有本事,就不需要朱棣爲他們操那麼多的心。

朱元璋殺了那麼多功臣,朱棣登基後殺功臣了嗎? 第2張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還是靖難之役的教訓。朱元璋當年大肆誅殺功臣,只爲朱允炆留下了一個善於防守的長興侯耿炳文(後來還被朱允炆自己廢掉了),結果朱棣起兵靖難,滿朝文武竟沒有一個能打過他的,生生地讓“以天下制一隅”這句話成了個笑話。

試問,朱棣自己就是靠着“朱元璋誅殺功臣”才造反當上皇帝的,自己又怎麼會犯這種錯誤呢?如果他真這麼幹了,長於兵事的漢王朱高煦很可能也會和他一樣,再次靖難,搶了侄子朱瞻基的皇位。

就像《大明風華》裏演的那樣,歷史上朱棣沒有誅殺功臣,文臣武將們對皇帝朱瞻基都是極爲認可的,在這種情況下,漢王朱高煦造反,簡直就像個笑話一樣,一聽說朱瞻基御駕親征,一仗沒打直接就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