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鄭和七下西洋帶回來一頭麒麟,如今隨處可見

鄭和七下西洋帶回來一頭麒麟,如今隨處可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鄭和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無論鄭和下西洋的目的究竟是什麼,確實起到了提升明朝的國威,並且加強了海外朝貢,還爲當時的明朝帶回一頭祥瑞"麒麟"。後發展至今,這所謂的麒麟卻在動物園隨處可見。

古人把雄性稱麒,雌性稱麟,《宋書》中有記載:麒麟者,仁獸也。牡曰麒,牝曰麟。。麒麟確實是神獸,主平安,長壽。此外麒麟的出世都會在一個特別的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儒學聖人孔子,與麒麟之間關係匪淺。

鄭和七下西洋帶回來一頭麒麟,如今隨處可見

在鄭和下西洋的途中,明朝的記載就描述了麒麟的出現。

明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年),鄭和的船隊由榜葛剌國(今孟加拉國)折返回朝,當地的國王進貢明朝神獸"麒麟"一隻,這隻"麒麟"與傳統人們所認知中的一般無二,身上佈滿鱗片似的小塊,還有着牛般的蹄子以及頭頂獸角。

得此祥瑞之獸,必然象徵着特殊的含義,鄭和回朝之後果然引起了轟動,引起了民衆廣泛的關注,大家都想接觸一下這種意義非凡的瑞獸,沾上點祥瑞之氣。明成祖朱棣得此神獸祥瑞,自然喜不自勝,認爲這是永祚延福、太平升歌、大明國運鼎盛的象徵。於是便令畫師將此"麒麟"獸描繪於圖紙之上,以示天佑大明。

鄭和七下西洋帶回來一頭麒麟,如今隨處可見 第2張

《瀛涯勝覽》一書中詳細記錄下了這隻由海外進貢的瑞獸的形貌特徵,說道:"麒麟這種動物,前身有兩隻腳、高有九尺,後有兩隻腳、高有六尺,擡起來頸部足足有一丈六尺之長,身體前部高昂後身反而低,人不能騎在它身上。頭頂左右有兩隻角,分別在耳朵邊上。”

他的身體像鹿,他的尾巴像牛,他的蹄三處不合攏,他的嘴是比較平的。以小米、豆類、麪餅等爲食。總結了“麒麟”的具體特點。但是,發展至今,我們見到當時畫師對於鄭和帶回來的"瑞獸麒麟"所繪,實則與傳統的認知形象出入頗大。在今天,這種動物只是動物園裏隨處可見的長頸鹿,這與我們的傳統觀念文化記憶格格不入。

鄭和下西洋是國內外著名的航海活動,具有重大意義。對於奇珍瑞獸、珍稀異寶的尋求不過是順路而爲,實際上,它的真正作用是宣揚大明朝的國威。永樂宣德年間,明朝國力日益強盛。這些寶物並不缺乏,這只不過是統治者微小的需求之一罷了。

至於麒麟,人們更願意相信它是祥瑞與福運的象徵,體現了人們對美好與太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