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清朝時期的三藩之亂持續了八年,吳三桂怎麼失敗了?

清朝時期的三藩之亂持續了八年,吳三桂怎麼失敗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三藩之亂,探索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公元1673年,三藩之亂爆發,吳三桂造反初期,清軍是有勇氣和吳軍打野戰的,結果幾次會戰都是慘敗,長江以南的機動兵力都被打光了,不得不縮在大城裏防禦。吳三桂軍一直在邊境,不管是剿滅國內的土司還是防禦境外的騷擾,都是對軍隊的鍛鍊。他是真心想把雲貴經營成自己的獨立王國並一代代傳下去,所以練兵用兵都很認真。

清朝時期的三藩之亂持續了八年,吳三桂怎麼失敗了?

吳軍不過長江,有種說法是要確保北線進攻,南線防守。還有最關鍵一點,三藩之亂持續八年,武昌始終牢牢的掌握在清軍手裏,這個長江南岸的釘子不拔掉,對吳軍就是如芒在背。吳軍在戰略上被清軍套住了,清軍利用長江天塹托住了吳軍主力,而清軍主力卻在東南戰場活動,當英親王打掃完東南返回湖南準備合圍吳三桂時,勝負基本見分曉了。

清軍平叛過程其實極其兇險,重大決戰有六次,吳軍贏了四次,南線一勝一負,卻把清軍嚇得躲在銅陵,五年不敢動彈。可惜吳三桂突然去世,耿、尚、鄭經這些豬隊友竟然還有空自己火拼。剩下的龐大集羣各自爲戰,便宜了康熙。吳三桂家族在明朝就已經是世襲罔替伯爵了,到了清朝立了不世之功也就是個世襲罔替郡王,滿打滿算也就是提了三個大級別,這要求說實話是真不高。

清朝時期的三藩之亂持續了八年,吳三桂怎麼失敗了? 第2張

要說異姓諸侯不能給宗室爵位什麼的,蒙古爵位裏面世襲親王、郡王還不是一車車裝,連汗都封了三個,含金量低點、虛名在,不就行了,說到底康熙是解決了一個原本不存在的問題。削藩是康熙早年政治上不成熟的一個典型,實在要削藩,再等10年吳三桂死了再削藩也來得及,說到底就是不肯再養三藩那幾萬兵馬,捨不得那點錢糧,可是一旦開戰,軍費何止多少倍於那些錢,根本沒有戰略眼光。

雖然從傳統戰爭的角度看三藩的實力和中央不是一個量級,但勝算在於把天下“攪渾”。當時清廷對整個中國的統治似乎沒有康熙原本想象的那麼穩固,所以吳三桂起兵後全國特別是江南的士族都紛紛響應,甚至各地反清復明的幫會和少數民族首領都與他結成短暫同盟。鼎盛時期吳三桂甚至佔據四川湖南一帶,如果吳三桂的策略不是割據而治而是繼續北上把水攪得“更渾”,如果三藩的精神領袖和用兵高手吳三桂沒有早死,如果臺灣堅定地站在三藩一邊結成鞏固的後方……即使三藩失敗,天下會不會有可能重新大亂而由新的實力重新上位?這都是值得研究的事情。

小編認爲:歷代皇朝的建立者都是以天下共主自居,講的是天無二日民無二王。但是滿清本來是偏處一隅,男丁不過數萬的強盜集團,至少在多爾袞時代和順治初期,本來就想的是乘着中原內亂能撈一把是一把,所以纔有李晉王反攻兩湖兩撅名王時清庭有割讓六省議和的事情,這不就是典型的搶飽的強盜的心理?既然這樣,吳三桂作爲賣主求榮又手握重兵的軍閥,惦記着分口湯,又有啥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