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吳質:三國著名文學家,與魏文帝曹丕關係極好

吳質:三國著名文學家,與魏文帝曹丕關係極好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吳質。

在魏文帝曹丕的身邊曾有一個小圈子,人稱“太子四友”,都是與曹丕關係最鐵的人,其有司馬懿、陳羣,與他們二人相比,另一位吳質名氣就小多了。

論才氣,吳質恐怕還要勝過司馬懿和陳羣;論與曹丕的關係,吳質一開始也更受重視。然而性格決定命運,吳質的一生卻爭議不斷,他完全被自己的臭脾氣給毀了。

一、來到曹營應聘

吳質字季重,兗州刺史部濟陰人,出生於177年,比司馬懿大2歲,比曹丕大10歲。大概在曹操擔任兗州牧時期,曹操對外公開招聘人才,吳質前來應聘,從那時地投身於曹營。

吳質一開始在曹營地位不高,這可能與他的出身有一定關係。司馬懿初到曹營就被任命爲文學掾,是主管文化教育的官員,品級雖然只與縣令相當,但實權很大,相當於整個“曹統區”的文化教育部部長。曹操看中司馬懿的主要是司馬氏在北方地區的名望,陳羣也是如此,而吳質並非出身名門大族,所以地位不高。另一方面,吳質脾氣比較大,與人合不來,經常有意無意得罪人,這也影響到他的前途。

但吳質的才氣卻是一流的,也很有智謀。吳質文采很好,他的作品傳世不多,只有幾篇,全部收錄在《昭明文選》中,在文學史上評價很高,人們熟知的“建安七子”其實還有另一個版本,裏面就有吳質。

二、參加“南皮之遊”

吳質的另一個特點是喜歡交結有權勢的人,經過努力,他終於引起了曹丕的重視,曹丕將其引爲智囊,經常找他出主意。

漢獻帝建安九年(204年)底,曹操徵袁譚,袁譚撤至渤海郡治所南皮,剛剛娶了袁紹二兒媳甄氏的新郎官曹丕也參加了此次南皮之戰,可能是因爲與曹丕的關係,吳質也來到南皮。

“南皮”的意思是“南面的皮革城”,這個名字起源於春秋時期,當時北方少數民族山戎攻打燕國,燕國向齊國求救,齊桓公出兵援燕經過現在的滄州,爲了保證軍事供應,找了一塊地方築起一座城,專門從事皮革加工,這座城便被稱爲皮城。由於它北面的章武縣有一座“北皮亭”,所以就把這個皮城稱爲“南皮”,袁紹擔任過渤海郡太守,這裏是袁氏的老根據地。

建安十年(205年)初,曹操將南皮攻克,袁譚被殺。曹操下令在南皮進行休整,曹丕、吳質等人也進了城。戰事稍停,這幫年輕人就流露出風華正茂的天性,他們在南皮時常聚會一下,放鬆身心。參加聚會的還包括曹休、曹真等人,在後來曹丕、吳質的私人信件中不止一次提到此次“南皮之遊”。

吳質:三國著名文學家,與魏文帝曹丕關係極好

其中一次,曹丕寫道:每想到當年的南皮之遊,實在難以忘懷。當時大家一會兒沉浸在經籍學問裏,一會兒又玩玩彈棋遊戲,下幾盤圍棋決勝負,彈奏一曲古箏。或者投身大自然懷抱到城北郊遊,或者在城南飯館裏聚餐。甜瓜浸在泉水裏隨時取用,紅紅的李子放在冰塊裏消渴解暑。這樣的遊樂日以繼夜,最後大家坐着車子暢遊後園,夜風徐徐,胡笳低昂,怎不令人樂極而哀,愴然傷懷!

曹丕還寫道,此情此景讓人激動,他在車上回頭對這些年輕的夥伴們說:“斯樂難常!”

三、參與奪嫡之爭

在曹丕與曹植展開爭奪繼承人的鬥爭中,吳質自然成爲曹丕的主要支持者和幕後策劃者之一,曹丕對吳質非常依賴,吳質當時大約在曹丕的五官中郎將府任職,具體職務不詳。

正在雙方鬥爭到關鍵時刻,曹操突然下令把吳質調到朝歌當縣長。吳質一向喜歡結交權貴,從不跟鄉里百姓往來,在家鄉名聲不佳,但這也許不是他被調離政治中心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是支持曹植的丁氏兄弟和楊修在曹操面前進了讒言,曹操對曹丕及其身邊的幾個人有了看法,調走吳質算是一次警告。

在“太子四友”中吳質的鬼點子最多,但曹丕今後再想讓他出主意就難了,按照制度,地方官不經允許不得擅離任職所在地,曹丕最重要的黨羽就這樣被對手塵封了起來。對曹丕而言,陳羣和司馬懿的智慧適於打“正規戰”,玩陰謀、耍詭計還得吳質這樣凡事不設底線的人。

有一次,曹丕寫信給吳質,讓他悄悄溜回鄴縣,吳質偷偷離開朝歌問題不大,但要瞞住所有人進入鄴縣城以及五官中郎將府卻很難,曹丕計劃把他裝在一個竹筐裏用車運進來,但這件事讓楊修知道了,可見楊修這幫人不僅是智囊,還兼搞情報工作,有自己的特務組織,楊修得到這個情報後就報告給了曹操,但是他沒有料到曹丕也會搞情報,曹丕知道楊修在曹操面把他黑了。

曹丕還不夠老辣,一下子被嚇住了。此時吳質已經進了五官中郎將府,曹丕問吳質怎麼辦,吳質略一思索,對曹丕說:“這沒什麼,明天還用車裝上竹筐,裏面塞些綿帛來迷惑他,如果查驗,與楊修說的不符,他必然獲罪。”曹丕照辦,第二天果然有人檢查,但沒發現什麼異常,經過這件事,曹操對楊修有了懷疑,曹丕算是扳回了一局。

四、成爲軍政大員

在吳質、司馬懿、陳羣等人共同輔佐下曹丕終於如願以償成爲太子,曹操去世後,曹丕通過禪讓方式建立曹魏政權。曹丕當皇帝后,不忘吳質立下的功勞,登基不久即派人把吳質從朝歌接回洛陽,任命他爲中郎將,由一名縣長改任“師長”,還封了侯爵。

曹丕對軍政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一項重要措施是創立了“督某州諸軍事”。當時“曹統區”面積很大,防務極爲繁重,東面青、徐、揚、荊各州與孫吳毗鄰,西面雍、涼二州和蜀漢交界,北面的幽州、冀州還要防禦烏桓、鮮卑,對於各地的軍務,除朝廷統一調度指揮外需要派重臣駐守於一州或二州,統轄和指揮本轄區內的各種軍隊,也就是所謂的“都督”,類似於“大軍區司令”。

魏文帝黃初二年(221年)曹丕頒佈詔令,任命自己的心腹吳質爲“都督河北諸軍事”,相當於“北方戰區總司令”,這也是第一項“都督諸州軍事”的任命。此後,曹仁、曹真、曹休以及張遼等人外出領兵一般都加以“都督某州諸軍事”的名號,有的加以“持節”的授權。有這種名號和授權的將軍,權力非常之大,可以調兵,也可以懲治轄區內某一級別的官員,好比後世的欽差大臣。

曹魏的“都督諸州軍事”慢慢固定化,吳質擔任的“都督河北諸軍事”主要職責是防禦北部少數民族部落,轄區面積不小,不過一直沒打過大仗,重要性稍差。但吳質出身於文官,幾乎沒有真正上戰場撕殺過,之前也不過只當了幾年縣長,剛剛改任“師長”才一年就直接被任命爲“大軍區司令”,這種提拔速度在歷史上也是少有的。

五、脾氣越來越差

曹丕的“太子四友”除陳羣、司馬懿、吳質外還有一位名叫朱鑠,他的情況所知最少,只知道他是曹操的老家沛國人,長得比較瘦,性子比較急,跟曹丕等人關係很好,“南皮之遊”裏也有朱鑠。

史書裏記載了一件事,可以說明曹丕、吳質、曹真以及朱鑠等人平時交往多麼密切。吳質在外地任職,一次回京城,曹丕讓一些官員和將領們到吳質府上聚會,從中可以可以看出吳質在曹丕心目中的分量很重。

酒宴中,吳質想更盡興一點,就讓藝人上來表演節目。曹真、朱鑠都在座,這二位一個生得肥胖,一個生得很瘦,吳質吩咐藝人們“使說肥瘦”,也就是拿人的胖瘦逗樂。曹真以爲這是戲弄自己,在酒桌上就跟吳質鬧崩了,曹洪、王忠等人上來勸說,曹真怒氣未消,甚至拔出刀要殺人。

吳質也惱了,手按着劍對曹真說:“曹子丹,你不過是案几上的肉罷了,我一口吞了你喉嚨都不帶動的,嚼碎你都用不着動我的牙,你怎敢如此仗勢驕橫?”眼看鬧到這種地步,朱鑠站出來打圓場:“咱們在一塊喝酒,只爲高興一下,你怎麼這樣?”吳質一看,這位勸的是偏架,更不幹了,叱責朱鑠說:“朱鑠,你敢讓我掃興?”大家一看吳質真急眼了,都回到座位上不吱聲。朱鑠性子急,被吳質無端喝斥一頓,“愈恚,還拔劍斬地”。

這種描寫在正史裏恐怕很少看到,吳質、朱鑠在後世的名氣不是很大,但在當時絕對是炙手可熱的人物,他們與曹丕關係很密切。

六、回洛陽養病

曹丕去世後吳質有些沉寂,吳質掌管幽、並二州軍政大權,但這兩個州面對的北方少數民族部落近年來頗多歸順,沒有大的戰事,故爾也沒有機會讓吳質一展懷抱,加上吳質性情孤傲,不與鄉里、朋友來往,所以在社會上也沒有多少聲譽。吳質在北方一呆將近10年,魏明帝繼位後吳質上疏,說自己身體不好,希望去職養病。魏明帝下詔改任吳質爲侍中,讓他回洛陽養病。

吳質回到洛陽,立即受到魏明帝的急切召見,魏明帝與之進行了長談,談話重點是對陳羣和司馬懿二人的看法。原來,負責西線戰場的曹真不久前病故,諸葛亮連年北伐,西線戰場是曹魏的主戰場,必須選一位能力強又可靠的人前去,目前各方面推薦的候選人主要集中在陳羣和司馬懿二人身上。

吳質:三國著名文學家,與魏文帝曹丕關係極好 第2張

就吳質而言,這二位過去都是親密戰友,相當知根知底,而他遠離朝廷10年,如今身處閒職,與他們二位已沒有任何利益關聯,魏明帝相信吳質的看法一定會客觀公正。

吳質是出了名的臭脾氣,不過這樣的人通常也是個直腸子,說話直言快語,不怕得罪人。對於魏明帝的詢問,吳質沒有耍模棱兩可,也沒王顧言他,他的觀點很鮮明:“大將軍司馬懿忠智至公,社稷之臣也。陳羣是一個從容之士,但非國相之才,處重任而不親事。”吳質詳細分析了陳羣、司馬懿二人的特長和不足,他更支持司馬懿,魏明帝“甚納之”。吳質的話對魏明帝最終的決定發揮了作用,魏明帝很快下詔由司馬懿接替曹真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統率關中、隴右各軍,防守曹魏的西線戰場。

七、死後受羞

魏明帝太和四年(230年),吳質因病去世於洛陽,他事奉曹氏三代人,資歷很老,又是前朝的重臣,按例將由朝廷頒賜一個諡號。

吳質的諡號不久由朝廷下達,竟然是“醜侯”,這是一個惡諡,比沒有還丟人。吳質不太合羣,一生得罪過很多人,估計有人在故意打擊報復,比如陳羣,魏明帝時他一直“錄尚書事”,也就是主持朝廷日常工作,頒賜諡號的事陳羣如果說自己不知情根本說不過去,很有可能就是陳羣搞的鬼,吳質揚司馬懿、貶陳羣,陳羣倒不在乎去不去西線戰場當什麼總指揮,但面子肯定下不來,對吳質這個老朋友心生怨氣。

吳質的兒子吳應不服,一再上書申辯,爲父親叫冤,魏明帝不理。直到嘉平六年(254年),也就是吳質去世24年後,朝廷才更改了吳質的諡號,由“醜侯”改爲“威侯”。此時陳羣也已去世17年,司馬懿也不在了,在位的是少帝曹芳,而掌握實權的是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