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什麼朱元璋不怕朱標奪權,康熙卻處處防着胤礽?

爲什麼朱元璋不怕朱標奪權,康熙卻處處防着胤礽?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爲什麼朱元璋不怕朱標奪權?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朱元璋和康熙作爲明清兩朝的兩位明君,都可以稱之爲“千古一帝”。而且兩人都早早立了儲君——朱標和胤礽。但兩位太子的未來發展和結局卻截然不同。立儲的背景不同。朱元璋立儲的特點很明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而且恪守這樣的制度,並要求當作祖訓,世代相傳。1355年,朱元璋稱吳王時,就將朱標立爲世子,可想朱元璋其實一心就沒想過其他兒子,就算朱標不堪重任,也是要先立他爲世子。再者,當時的朱元璋已經是最大的義軍,全國統一指日可待,國家姓朱只是早晚的事,所以立太子也就是自己的家事。並且朱元璋和馬皇后感情深厚,朱標又是馬皇后的兒子,作爲嫡長子正順了老朱的心思。

爲什麼朱元璋不怕朱標奪權,康熙卻處處防着胤礽?

而胤礽被立爲太子時是什麼時候?1675年,也就是說胤礽一週歲的時候被立爲太子,而其母親赫舍里仁孝皇后的嫡子(不是長子,長子承祜夭折,所以胤礽不是嫡長子)。當時正是吳三桂聯合朱三太子造反的時間,而且清政府當時的局面十分被動,朝中人員大多望風使舵持觀望態度。所以立儲就成了必須,既爲自己出現萬一而提早做準備,又鞏固了皇權。再者,胤礽的母親赫舍里氏也是康熙最愛的女人,同時又是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關係十分複雜。胤礽被立爲太子,既是康熙的私心,又是形勢所迫的臨危受命。對待太子的態度和保護方式不同朱元璋給朱標所建立的太子團隊有多強大?左丞相李善長,右丞相徐達,太子少保常遇春,右都督馮勝等。

爲什麼朱元璋不怕朱標奪權,康熙卻處處防着胤礽? 第2張

這些都是什麼人?朱元璋的鐵兄弟,跟着朱元璋從濠州城打到金陵城,再打下整個大明江山,這些人唯朱元璋是從,對待太子也是從小看着長大,十分了解太子的爲人,既有敬畏,又能管制。再就是朱元璋請宋濂入朝給皇子們教書,進行了有效的文化培養和禮儀的教育。而且朱標的一生,沒有經歷過權力的爭鬥,反而和自己的兄弟們感情不錯,時常在朱元璋面前維護自己的弟弟們。這又是爲什麼呢?這就是朱元璋的心思了。明朝建立後,朱元璋開始清洗功勳大臣,那些侍功邀寵的勳貴們,都被朱元璋以各種名義誅殺、囚禁或者流放。朱元璋擔心這些人手握大權,會威脅到自己的江山統治,於是將自己的兒子們統統分封到邊疆去。

爲什麼朱元璋不怕朱標奪權,康熙卻處處防着胤礽? 第3張

這樣一來,就達到了兩個目的。一、穩固朱明天下,鞏固政權;二,分化太子的威脅,給太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反過來再看胤礽的環境,就十分的尷尬了。自朱棣因削藩造反,到朱棣登基後也開始施行削藩,再到康熙時期的平三藩。皇帝們深刻地知道藩王實力太強,勢力太大,會威脅到皇權。於是乎,清時期就沒有外立藩王的例子了,所立的郡王侯爵,基本上都是在京城,或者是在地方掛個爵位沒有實權的虛職。這就造成了京城內皇子之間相互爭寵,就算已有太子,仍會覺得自己有一線希望。最重要的就是康熙是清朝入關的第二位皇帝,也是第一位立太子的皇帝,自己沒有什麼經驗,大清前期也沒有立太子的例子,所以一切全靠自己摸索,導致自己對太子更多的是溺愛,而少了親身培養。

太子胤礽又受到國丈索額圖的錯誤引導,導致出現了謀反意圖,被康熙徹底廢除,最後病死在鹹安宮。朱元璋和康熙的身處的環境不同,登上皇位時候的背景不同。朱元璋是農民出身,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打拼出來的,和他爭的人,都是一方梟雄,內部較爲團結,自己的地位比較鞏固,沒有威脅。江山是自己打出來的,要流傳萬世,自己的繼位人必須是自己信得過的。而朱元璋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自信自己識人非常準,並且還是自己的兒子,經由自己悉心調教,更是十分穩妥。朝中的文武大臣,都是跟隨自己當年打江山時提拔上來的,對自己的忠心遠遠高於自己的兒子,所以朱元璋不會擔心部下反叛,不擔心太子謀反。

而康熙的地位就比較尷尬。康熙皇帝算是臨危受命當的皇帝,當時朝局動盪,順治不理朝政,多由四名輔政大臣管理朝政,雖然都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奴才,但畢竟位高權重,各個心懷鬼胎。康熙登基時年僅8歲,孝莊太皇太后年事已高,隨時存在被奪權的風險。身處權力鬥爭中的康熙,深知自己的處境,朝中的重臣大多是跟隨先帝入關時候的功臣,一個個功勳卓著,羽翼豐滿。所以在康熙逐漸長大後,開始了自己的奪權之路,勢要將所有大權統統攬入自己手中。於是歷史上的南書房,逐漸弱化和取消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由此導致的兩人對待太子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朱元璋十分放心地將權力下放,自己做個自在皇帝,而康熙時時刻刻都要把權力攥在自己手中,直到臨終時才宣佈繼位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