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良封候只排62位,背後原因是什麼?

張良封候只排62位,背後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張良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劉邦稱帝以後有過著名的一番話,那就是“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衆,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這就是漢初三傑名稱的由來。也就是說,在劉邦的心目中,韓信、張良、蕭何是最大的功臣。

然而事實上,在劉邦稱帝封侯之時,蕭何位列功臣第一位,與他同檔次的張良卻只排62位,這是爲什麼呢?

漢朝承襲秦制,採用的乃是二十等軍功爵制

漢朝取秦朝代之,因此劉邦採用的是秦朝的軍功爵制。在漢朝的二十等軍功爵制中,列侯是最高的爵位。又因爲劉邦曾經立下“白馬之盟”,因此功臣能夠獲得的最大爵位也就是列侯。那些封王的異姓王基本上都被劉邦除掉了。

衛鞅既破魏還,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爲商君。——《史記·商君列傳》

所謂的軍功爵制,也就是依靠軍功獲取爵位的制度。在秦朝的舊制中,哪怕是功勞如商鞅,其爵位也是因爲軍功獲得的。因此,在這樣的制度中,文臣實際上是十分吃虧的。因爲他們能夠獲得的軍功微乎其微。

張良封候只排62位,背後原因是什麼?

而蕭何之所以能夠位列列侯第一位,這其中固然有劉邦偏愛的緣故,但是更多的還有劉邦的制衡。因爲打天下之時需要的是武將,治理天下之時需要的卻是文臣。

因此,哪怕劉邦手底下的這些軍官軍功再多,劉邦也必須得將蕭何放在首位,否則這樣會令文臣們心寒。

同樣的,劉邦已經違逆規則封了沒有多少軍功的蕭何爲列侯榜首,如果他再將張良的位置放在很前面,那無疑又會得罪武將,這樣文臣武將的勢力就會再次被打破。

因此,劉邦便只能委屈張良了。

張良是謀士,謀士的下場都不太好,因此張良纔想要隱退

同樣的問題,當皇帝需要謀士打天下的時候,謀士對於皇帝來說就極其重要。可是一旦皇帝將天下打下來了,那麼謀士就會引起皇帝的猜忌。別說是張良這種半路加入的,就連蕭何這種從小玩到大的,其晚年照樣受到劉邦的猜忌。蕭何只得自污名節以求自保。因爲他們這種謀士的能力太大了。

張良封候只排62位,背後原因是什麼? 第2張

無獨有偶,和劉邦一樣是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其身邊也有一個頂尖的謀士劉伯溫。明朝的爵位是公侯伯子男,而劉伯溫僅僅只是伯爵罷了。其遭遇和張良差不了多少。

而張良也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哲理,在幫助劉邦平定天下以後,他就走上了摒棄人間萬事,專心修道養精,不問世俗的道路。哪怕是在劉邦翦除異姓王的過程中,張良也沒有出來出謀劃策。

也正因爲如此,張良才能夠安度晚年。

結束語

漢朝的封侯機制是按照軍功定的。劉邦爲了維持文臣武將之間的平衡,已經將蕭何放在了榜首,再把張良的位置放太前面就不合適了。況且,劉邦也不是沒有補償,張良的名次雖然低,但是他是少數的幾個萬戶侯之一。這對於張良來說,已經足矣。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