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武則天退位,只有姚崇落淚,背後原因是什麼?

武則天退位,只有姚崇落淚,背後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金嶽霖曾經提出過一個口號叫做邏輯救國,意思是說中國人說話很不講邏輯,不過金嶽霖作爲中國的邏輯學大師。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他的知名度,遠遠不及他和林徽因之間的緋聞,人們很少關心邏輯上對不對,更好奇的是,事實上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子。

邏輯不通,事實上存在的事情,在中國有很多,比如我們常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感覺這就是古代官場的通行原則,但我們卻經常能聽到三朝元老甚至是四朝元老這樣的說法。

從概率上講,只要皇帝在位時間不是很長,做人機靈一點,做個三朝元老是沒問題的,那些死心眼的,很難熬得過三朝。

但姚崇似乎是個例外,在唐朝最混亂的時代,他居然真的熬成了三朝元老,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

知道唐朝歷史的人都知道,這三朝簡直就是唐朝歷史上最混亂的時代,甚至比安祿山時代都要混亂。

安祿山造反,起碼你能分得清敵我,只要頭腦清醒的人,基本上都能守得雲開見月明,但從武后到玄宗這幾十年,殺來殺去,你根本分不清敵我。

這纔是最可怕的朝局,更神奇的是,姚崇並不是八面玲瓏馮道式的人物,甚至看起來還有些迂腐,那麼他究竟是如何在這波譎雲詭的幾十年,好好的活下來的呢?

武則天退位,只有姚崇落淚,背後原因是什麼?

(01)武則天的用人之道

唐朝從一開始,在皇帝換屆的問題上,都是充滿了血腥和殘暴的,李淵奪了表哥的天下,李世民靠兵變上了臺。

緊接着李世民的兒子李承乾也要搞兵變,結果失敗了,他和李泰同時被廢,原本毫無希望的李治居然成了大唐帝國的第三個皇帝。

照這樣下去,李治孩子們的奪嫡應該也很精彩,不過這件事推後了幾十年,中間被李治的老婆截胡了,武則天的上位之路,那才叫一個精彩。

武則天最終能成爲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關鍵在於她能識人用人,什麼樣的人,放到什麼樣的位置,武則天心裏最清楚。

武則天用人分兩類,一類是忠於自己支持自己的,一類是忠於大唐忠於道義的,這兩類人都要用,第一類要用的理由很明顯,第二類人也要用,他們纔是國之棟樑,纔是能讓武則天心裏欽佩的人。

比如說早期武則天的鐵桿支持者李義府,官至宰相,但是武則天很清楚他的爲人,屬於爲了達到目的,壞事做絕的人。

他跟周興來俊臣,都是同一種人,他們都只忠於武則天,完全不顧什麼別的禮法,所以他們很好用,但用過之後,武則天也會毫不猶豫的拋棄他們。

但像狄仁傑,婁師德,姚崇這樣的人,武則天也要重用他們,儘管武則天知道他們忠於的,是大唐是更高級的道德準則,只有這樣正身立朝的大臣,纔會讓武則天從心裏尊重他們。

能做大官的都是聰明人,就是因爲太聰明瞭,所以能看未來的走勢,經常改換門庭也是常有的事。

比如說張柬之,他發動了神龍政變,扶持李顯上位,勝利之日,參與神龍政變的人,各個眉開眼笑,只有姚崇一人面有淚色。

張柬之他們高興是應該的,但過於狂妄了,再怎麼說,武則天也是皇帝,做爲她的臣子幾十年,如今女皇落難,多少該有點傷感的樣子

他們變得太快,心中只有利益二字,結果功高震主而不自知,最終一年後,發動神龍政變的五大臣全部死了,同樣參與了政變的姚崇卻沒事。

不過分的投機,不完全投入某一派的懷抱,不做有悖人倫底線的事,這樣的姚崇不但平安度過了神龍政變,而且同樣度過了下一場政變。

(02)又一次政變

神龍政變之後,武則天還政李氏,大家都以爲一切走上正軌了,但沒想到接下來會更亂,韋后與太平公主這兩個女性,都想學武則天,整個朝堂又是一片腥風血雨。

終結這一切的是李隆基,他積蓄力量,終於發動了對父親和姑姑的殺戮,當朝宰相凡是太平公主的黨羽,一律一個殺字了結,控制李旦,逼迫太平公主自殺,跟當年李世民做的一模一樣,巧的是,他們兩個還都算得上是一代明君。

但李隆基比李世民更狠,不但殺親人,還殺宰相高官,雖說是政變比價血腥殘忍,但殺戮之後,大唐終於沒了反對的聲音,李隆基開啓了屬於他的時代。

可能是偉大的時代,需要一個前奏,而這個前奏看着有點悽慘,那就是收拾掉那些反動政變的人,其中郭元振就是代表人物。

他是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手握兵權,在七月初三的政變中,郭元振因率兵“侍衛”(實則軟禁)太上皇有功,事後進封代國公,賜食邑四百戶,賞綢緞一千匹。這當然是極大的榮寵。

幾乎所有人都認爲,這個位極人臣、功高權重的郭元振一定可以在玄宗一朝榮寵一生,富貴終老,包括郭元振自己都對此深信不疑,但僅僅三個月之後,這一切就會煙消雲散。

政變起家的人,最在意的就是防止政變的再次發生,於是郭元振在閱兵的時候,被軍容不整爲由被逮捕了,本來準備殺掉的,在其他“功臣”的勸阻下,改了個流放。

郭元振很快死去,因爲他的政治生命已經結束了,這一次姚崇又完美躲過,一方面是因爲運氣好,一方面大家都知道他的爲人,發動政變這種事,他大概率上是不會參與的,身爲皇帝,除了重用親信之外,還必須要用有能力的人。

姚崇就是那種,有能力但又不是李隆基嫡系的那種人,又一次爲宰相的姚崇沒有讓李隆基失望,唐朝正在朝着一個新的蓬勃向上的方向發展。

(03)盛世奠基者

一個時代的開創者很重要,因爲他的基因會烙印在這個時代,李隆基的開元盛世,就深深地有着姚崇的影子,因爲前三年,姚崇全面掌握了帝國的方向,重新把帝國駛向了更偉大的道路。

姚崇爲相,也是看重了李隆基的能力,因爲他爲相前,針對這幾十年的問題,向李隆基提出了十策,如果不答應他就不做這個相位。

姚崇看得沒錯,李隆基不是一般人,他要做的就是要一個全新的大唐,所以這十策,李隆基全都接受,而唐帝國也開啓了姚崇時代。

最能體現姚崇風格的,是開元四年(公元716年)的治理蝗災,山東發生大面積蝗災後,姚崇主張消滅焚燒這些蝗蟲。

地方官員和百姓不敢捕殺蝗蟲,反而祭天祈福消災,連唐玄宗都擔心滅蝗會違背天命,這也不能怪他們愚昧,在古代很多事完全超出人力的控制範圍,祈禱往往是人類唯一能做的事。

但姚崇很明白,力陳蝗蟲危害,草木皆盡、饑荒遍野,這樣的慘狀怎麼能只靠下跪祈求解決呢,“撲殺蝗蟲解救百姓是善舉,如果上天降災禍,全由我姚崇一人承擔,決不推諉給別人”,姚崇這番話,已經足以讓他足以成爲唐朝四大名相之一。

姚崇佐理朝政,革故鼎新,大力推行社會改革,興利除弊。他從整飭制度入手,罷去冗職,選用官吏,並抑制皇親、國戚和功臣的權勢,注意發展生產,爲開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礎和經濟基礎。

但很不幸,大多數時候,朝廷的遊戲規則,並不會因爲個人的好壞而改變,唐玄宗權力支持姚崇,但同時也意味着,姚崇不可能在相位上幹很長時間。

出事的是姚崇的一個部下,貪污腐敗,當然他兒子也有這樣的行爲,但玄宗卻只選擇了他手下貪污這一條,姚崇心裏明白,皇帝這是要拿自己開刀,於是就主動辭職。

辭職前推薦了一個人,他就是時任廣州都督的宋璟,他和姚崇,房玄齡,杜如晦一起並稱唐代四大名相。

這纔是優秀宰相的代表,明知道自己沒錯,皇帝就是想換了自己,臨走還不忘給朝廷推薦這麼好的人才,不得不佩服姚崇的格局,爲了大唐爲了百姓,自己的得失榮辱又算什麼呢。

開元九年(公元721年),姚崇病逝,享年七十二歲,死後贈揚州大都督,諡號“文獻”,走過了最混亂的時代,開創了最輝煌的時代,姚崇這一生也算是無憾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