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關於蘇秦的成語有哪些?爲什麼蘇秦一張嘴就能爲六國相?

關於蘇秦的成語有哪些?爲什麼蘇秦一張嘴就能爲六國相?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蘇秦的故事,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說起蘇秦這個人物,有兩個成語讓我們能夠了解他是誰。

第一個成語,就是“縱橫捭闔”。

目前這個成語的含義呢是指國際錯綜複雜的政治和外交鬥爭。而出處呢,則是出自戰國時期兩個重要的人物,蘇秦和張儀。

漢·劉向《戰國策序》:"蘇秦爲縱,張儀爲橫,橫則秦帝,縱則楚王,所在國重,所去國輕。"

蘇秦所用的“合縱”之術就是我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話題。

第二個成語,就是“懸樑刺股”

這個成語的含義呢是比喻廢寢忘食地刻苦學習。而出處之一,就有蘇秦。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東漢·班固《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

講蘇秦的事蹟,爲何要說這兩個成語呢?因爲這個兩個成語與蘇秦息息相關。縱橫捭闔正是他的成果,也就是標題所說的“合縱”六國十五年。

下面開始講一講,蘇秦如何收執六國相印,秦國不敢出兵函谷關十五年之久。

第一點,蘇秦得有才。

這就不得不提上面說過的成語了,“蘇秦刺股”。爲了讓自己發奮讀書,用身體之疼痛來刺激自己刻苦學習。有如此之毅力,怎能不學有所成?

關於蘇秦的成語有哪些?爲什麼蘇秦一張嘴就能爲六國相?

蘇秦刺股插畫

關於蘇秦的成語有哪些?爲什麼蘇秦一張嘴就能爲六國相? 第2張

蘇秦刺股小故事

《史記.蘇秦列傳》記載,蘇秦師從戰國第一名師,鬼谷子。戰國第一名師是我自己說的,當然鬼谷子也當得起,因爲他的弟子們都太出色了。

不過蘇秦學有所成之後卻是業無所獲。四處遊說沒人願意用他,窮困潦倒。自己都快養活不了自己了,家中兄嫂,弟妹,甚至自己的妻妾都笑話他,說他不務正業。

說的蘇秦自己都不好意思,黯然傷神,不怨家人說他,是他自己沒能耐,沒能利用自己所讀之書,所學之才,爲自己,爲家人帶來榮華富貴。那怎麼辦?看來是書讀的不夠,既然選擇了讀書這條路,那就自己走下去。拿起一本叫《陰符》的書,花了一年的時間,找到了輔佐君王的門道,破關而出。

第二點,遊說得有方式方法

蘇秦自認可以說動王侯,但是你的才華不是自己說有就有的,而是聽者來評判的。蘇秦先找到的是誰?自己家鄉的東周天子,周顯王。諸位,春秋戰國時代,周室王朝可一直都在哈,只不過周朝以分封諸侯的方式統治,王權不集中,導致後來的天子其實權利並不高而已。鑑於蘇秦曾經的名聲,周顯王可能都沒聽到心裏去,就打發蘇秦走了。

關於蘇秦的成語有哪些?爲什麼蘇秦一張嘴就能爲六國相? 第3張

戰國七雄地圖

在周顯王那裏碰了釘子,蘇秦又去了秦國,爲何選擇秦國呢?因爲秦國已經發展成爲大國,他看出秦國將來勢必會崛起,這樣的大腿趕緊抱上,正好是他施展自己生平所學的機會。給秦國畫了一個吞併天下的大蛋糕。不過呢,秦國處死了曾經遊說過來的商鞅不久,本身就很忌諱這個,所以秦國的惠王就拒絕了蘇秦,說時機尚未成熟,我們目前沒有這個能力。

從秦國出來,蘇秦恐怕已經想好了之後的路子,就是不能在秦助秦一統天下,那麼就得想辦法幫助其他諸侯國抵抗強秦。於是他選擇了趙國。

趙國與秦相鄰,且國力略遜與秦國,正好有機會說動趙國與其他諸侯國聯合,可惜因爲趙國國相不喜歡蘇秦的緣故,蘇秦連見面遊說的機會都沒有。蘇秦有輾轉去了燕國。

燕國的地理位置其實是有優勢的,所以蘇秦才選擇先去燕國。因爲對趙國而言,面對強秦,燕國就是後背。

燕國其實算不上大國,蘇秦在等了一年之後終於得以見到燕王,一針見血的指出當下燕國爲何能夠平安無事,是因爲秦掣肘趙國,而齊又與趙掣肘,燕國看似太平無事,實則是周圍強國相互之間的制約,燕國要是想能一直平安下去,就得維護與鄰國交好的關係

因爲蘇秦說的在理,燕王被說動了,給蘇秦錢財,讓他去幫着與其他諸侯國示好。

正好,趙國討厭蘇秦的相國去世了,得到車馬錢財資助的蘇秦直接去了趙國,遊說趙王。同樣在拍了趙王一番馬屁之後,與趙王分析一圈當與周圍諸侯國採取如何外交政策纔是最有利的,最後將秦拋至於外,其他六國合縱纔是王道。趙王就被說動了。

之後蘇秦先後去了相對弱小的韓、魏兩國。激將韓王,魏王,說,侍奉秦國,你們雖然能夠平安,但是卻是低人一等,而聯合趙國,諸侯平等聯合抗秦,哪個更好呢?至此合縱六國,成功了四國,之後再去遊說齊,楚這樣的大國也大大增加了成功率。所以,蘇秦靠着一張嘴,按照燕、趙、韓、魏、齊、楚的順序,成功完成合縱之術。

於是六國從合而併力焉。蘇秦爲從約長,並相六國。

蘇秦顯貴風光,一時無兩。

關於蘇秦的成語有哪些?爲什麼蘇秦一張嘴就能爲六國相? 第4張

蘇秦影視劇形象

第三點,秦國的被動相助。

上面說過,蘇秦遊說秦國,是要助秦一統天下,而遊說六國則是聯合抗秦,因爲他自己也知道,秦,確實有一統天下的潛力。所以不能助秦一統天下,那麼自己的成功只能是聯合六國抗秦。

蘇秦把六國聯合的合約書給秦國看,秦兵十五年不出函谷關,是真的被這個六國盟約嚇住了麼?爲何十五年之後秦國能夠採取“連橫”的戰術,破了“合縱”呢?因爲秦也沒有準備好。蘇秦遊說秦國的時候,當時惠王怎麼跟他說的?

秦王曰:“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併兼。”

意思是,羽翼未豐,不足以振翅高飛,國家政令沒有步入正軌,不足以兼併天下。秦王都告訴蘇秦,我暫時是不會動六國的,蘇秦自然也收取到這一條重要信息,這可是他能夠成功的關鍵。

蘇秦能夠成功,除了自身真實才學,能夠審時度勢,在各諸侯面前分析利弊之外,天時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之後秦國之相用“連橫”之術破了六國盟約,不是蘇秦才學不集其同門張儀,而是張儀比他命好,能夠在秦國爲相。畢竟六國,終究是“六”而非“一”,想要一心,何其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