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司馬遷爲什麼一定要寫史記?是什麼讓他不惜耗費14年時間?

司馬遷爲什麼一定要寫史記?是什麼讓他不惜耗費14年時間?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司馬遷爲什麼一定要寫史記,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次閱讀《史記》是在初中的時候,當時讀其中的文章就像讀小說一樣,非常刺激。每一個人物都非常真實,故事也跌宕起伏,很有意思。後來年紀稍大,就去更多瞭解司馬遷的生平。

司馬遷一輩子都在從事跟歷史有關的工作。他不僅閱讀過很多史料,年輕時還聽從父親的建議,遍訪全國,遊歷過山川名勝,從很多人身上聽到許多真實發生的故事。後來他幾乎又用了一輩子的時間,來編纂史料。

司馬遷爲什麼一定要寫史記?是什麼讓他不惜耗費14年時間?

不過,我們對於司馬遷,其實既熟悉又陌生 。幾乎絕大部分中國人都聽說過他的故事,但對於他最後的結局卻幾乎十分陌生。司馬遷在寫完《報任安書》後,就幾乎沒有再露面。

在這篇可以稱爲司馬遷最後遺言的《報任安書》裏,我們可以從中一窺這位飽受讚譽的歷史學家,爲何要用14年的時間,卻寫《史記》的原因。

司馬遷爲什麼一定要寫史記?是什麼讓他不惜耗費14年時間? 第2張

司馬遷寫的《報任安書》,就是給自己的老朋友任安寫的一封信。漢武帝年間,太子劉據因巫蠱之亂跟皇帝翻臉,最終不得已,只好起兵,但未能成功,太子劉據被殺。

這場風波對朝廷都產生極大的波動,昔日太子起兵時,曾求助於任安,但任安關閉城門,沒有出城應援,事情過後,漢武帝對任安等沒有投靠太子的人進行犒賞。

司馬遷爲什麼一定要寫史記?是什麼讓他不惜耗費14年時間? 第3張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後,漢武帝的態度出現反轉,認爲任安不幫助太子,實際是首鼠兩端,所以就要把他處死。任安聽到消息後,就給司馬遷寫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幫助自己向漢武帝求情。而司馬遷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給任安回覆了一封書信。

在書信中,司馬遷提到自從遭受宮刑後,就在朝堂上無法擡頭,飽受屈辱,對於皇帝也只能討好。這既是說明他無法幫助任安向皇帝求情,更在於司馬遷也講出了自己的困境。

司馬遷爲什麼一定要寫史記?是什麼讓他不惜耗費14年時間? 第4張

換句話說,對於司馬遷而言,他用14年時間寫《史記》,不僅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更重要的地方在於,他是以一種屈辱的姿態在活着。在中國歷史上,那些遭受宮刑的人,不僅被認爲是身體殘缺,更是在人格上也會被瞧不起。

秦漢年間的宦官,即便身居高位,手握大權,依然會被人瞧不起。而且,像司馬遷這樣遭受宮刑的士大夫而言,他們會被人認爲是貪生怕死。這種屈辱和打擊,更爲致命。

司馬遷爲什麼一定要寫史記?是什麼讓他不惜耗費14年時間? 第5張

司馬遷是一個重視名節的人,他在《報任安書》裏曾提到,名節是君子所必備的要求之一。可是,司馬遷仍是選擇在這種屈辱和不解中,繼續編寫《史記》。這個時候,他已經沒有雙親,身邊能夠談心的好友也幾乎沒有。

在這種屈辱、孤獨的環境下,司馬遷依然願意用14年時間去編纂《史記》,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愛好,背後則是更深的因素。

司馬遷爲什麼一定要寫史記?是什麼讓他不惜耗費14年時間? 第6張

家族對於司馬遷的影響自然是極大。司馬氏從周朝時就擔任太史,專門記錄歷史,研究天文。雖然司馬遷在《報任安書》裏說,這些掌管天文歷史的官職,沒有任何地位。可這種家族延綿的傳統,對於司馬遷仍有很大影響。

他在年輕時就被父親司馬談以太史的方向培養。司馬談去世前,也曾把記載歷史的重任交給司馬遷,並明確講過,這是家族的傳統,讓他不可斷絕。

司馬遷爲什麼一定要寫史記?是什麼讓他不惜耗費14年時間? 第7張

所以,對於司馬遷來說,他的身上揹負着先祖的傳承。當然,僅是這樣還是不夠的。對於司馬遷來說,他也有自己的抱負。

用司馬遷的話來說,就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這種抱負,已經是直追古今聖賢,即便是帝王將相也不可比較。

司馬遷爲什麼一定要寫史記?是什麼讓他不惜耗費14年時間? 第8張

司馬遷知道,如果他沒有寫完《史記》,如果他選擇提前結束自己的生命,那一切都會化爲泡沫。在這種情況下,司馬遷選擇繼續活下去,選擇用14年的時間,卻寫完這本《史記》。八分今天閱讀《報任安書》時,依然能夠從中感受到司馬遷當日的那份心情。箇中滋味,實在複雜。

事實上,這本書在寫完以後,仍然面臨失傳的風險。因爲《史記》中記載的很多內容,讓漢武帝十分不滿,其中對漢武帝時期的事情,並沒有全部持讚許態度。

司馬遷爲什麼一定要寫史記?是什麼讓他不惜耗費14年時間? 第9張

在寫史書時,他不僅沒有用醜化的筆法去寫項羽,還用一種讚許的角度看待這個漢朝建國最大的敵人。這份勇氣,不是一般人可以擁有。所以,《史記》在成書後,也差點遭到查封。而司馬遷也清楚這個結果。所以,他做了備份,把《史記》藏起來,留待將來,傳給後人閱讀。也就是現在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