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奕劻死後,溥儀賜給他的諡號是什麼?意義頗深

奕劻死後,溥儀賜給他的諡號是什麼?意義頗深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每一個國家都會有橫跨幾個朝代的元老大臣,這些大臣服侍過好幾任皇帝,在朝中的地位自然是很高的,而且在朝中說話也是很有分量的。晚清時期,面對列強的侵犯,清朝在風雨中搖搖欲墜,在這種背景下,軟弱無力的清朝迎來了它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在衆多大臣的簇擁下,溥儀登基了。

奕劻死後,溥儀賜給他的諡號是什麼?意義頗深

在衆多的大臣中,有一位老者十分顯眼,他穿着華麗的服飾,昂着頭站在朝堂之上,這個人就是慶親王奕劻。一九零九年,清朝正在全國範圍內展開大改革,很多原先的一些老臣子都被免職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大批的年輕人,但是在這些被免職的大臣中,並沒有奕劻。他已經七十多歲了,卻依舊留在官場上。而且,這位陪伴了四位皇帝的元老,並不僅僅只是掛了一個職位,他還手握重權,是清朝外務部的領導。

清朝的改革,奕劻是全程參與其中的,這對於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來說,實在是不容易。撇開清朝最後的命運不談,奕劻的一生也算是享盡了榮華富貴,出盡了風頭。他的名氣不僅在中國比較大,在外國也是一個風雲人物,西方的很多報紙就曾多次提到過他的名字。

外務部,自然就是專門處理外交事務的,所以奕劻就算已經七十多歲了,還是常年活躍在國際上,所以知名度纔會非常大。除了外交官,他被人們所熟知的另一個原因是貪污。奕劻本身就是一個十分能花錢的主,可是不管他怎麼花,他的手上總是有一大筆鉅款。爲了錢,他還規定如果要進他家的門,就必須要繳納一定的費用,並且數字還不小,所以在當時,他可以說是清朝最有錢的人之一。

但是爲什麼這樣一個貪官,卻沒有被人拉下去,反而是一步步地成爲了核心人物呢?

奕劻死後,溥儀賜給他的諡號是什麼?意義頗深 第2張

所以我們對奕劻的認識,不能僅僅認爲他是一個貪官,他其實還是一個深諳政治的高手。在當時如此動盪的政局中,奕劻充分地展現了他作爲一個政治家所擁有的智慧。當時,很多大臣都主張聯合義和團,來一起抵抗外敵的入侵。可是奕劻並不這麼想,他認爲義和團是個不穩定因素,他主張盡一切手段消滅義和團,以免最後幾個強國拿這個當藉口。以載漪爲首的那些主張聯合義和團的大臣們都將奕劻視爲眼中釘,時刻都在找機會將他除掉,而義和團的那些人也把他叫做是西方的走狗。一股巨大的力量將奕劻推上了風口浪尖,奕劻自己也意識到了他的處境之艱難,所以在接下來的幾次討論中,他要麼不說話,要麼就是打哈哈,但是始終沒有改變自己的看法。最後,當外國列強攻入北京城的時候,那些主張聯合義和團的人四處逃離,將一大推爛攤子留給了身爲外交人員的奕劻,還有李鴻章。

面對列強的長槍大炮,兩位清朝重臣根本就沒有多少實際的話語權,爲了給清朝儘可能地減少損失,奕劻和李鴻章可謂是費勁了心思,這其中的苦楚,只有他們自己知道。而且這兩個人的努力,慈禧都是看在眼裏的,所以慈禧對他們兩人也是恩寵有加。而且作爲一個王爺,他也是充分地利用了自己的職權,在許多的變法中,他爲李鴻章,甚至是袁世凱,都付出了很多。有很多的國人在那時候積極地探索着新的出路,想讓清朝重新變得強大,而奕劻就是那個在背後默默支持他們的人,他成爲了這些勇於實踐之人的保護傘。所以也有人說,他推動了清政府的前進,卻也將大把大把的錢財塞進了自己的口袋。他的這種行爲,自然是很多人看了都會不爽的,尤其是在這種時候,竟然還貪污。針對他的反腐敗,就出現過兩次。

第一次的時候,是發生在一九零七年,彈劾的是他的兒子。當時他的兒子辦事情路過天津,看上了當時天津十分有名的一位歌姬楊翠喜,當時有一個叫段芝貴的官員猜出了奕劻兒子的想法,於是便把那個歌姬給買了過來,送給了奕劻兒子。

奕劻死後,溥儀賜給他的諡號是什麼?意義頗深 第3張

本來這也就是一件普通的風流韻事,可是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段芝貴在不久之後就突然升官了,而且是連跳了好幾級,成爲了黑龍江巡撫。這一下,朝廷裏就炸開鍋了,有一個叫趙啓霖的御史馬上上書給皇上,要彈劾奕劻他兒子。其實這些人看奕劻早就不順眼了,但是苦於沒有把柄,這一次,他的兒子犯了這麼大的事,他們自然是抓住了這個機會,趁機將奕劻一軍。

朝廷面對衆多大臣的呼聲,自然是不能掩蓋過去,於是便派了載灃等大臣去查這件事,但是令人奇怪的是,竟然沒有查到一絲證據,最後趙啓霖被罷免了官職。大臣們就更不樂意了,這不是把忠臣往絕路逼嘛,於是大臣們羣情激昂,朝廷迫於壓力,只能將趙啓霖官復原職,而段芝貴被免了職。

而第二次彈劾是發生在一九一零年,這次是直接將矛頭對準了奕劻。江春霖是也是清朝的御史,這一次是他上書彈劾奕劻,理由是奕劻貪污腐敗,導致朝廷奸臣當道。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江春霖惡意中傷奕劻,給他降了職,江春霖氣不過,自己辭職了。這一舉動又得到了衆多大臣的支持,人們紛紛模仿,奕劻最後好長時間沒有上朝,以避風頭。

其實這兩次針對奕劻的反腐敗彈劾,只是那些御史爲了保住職位而不得已才做的。因爲隨着改革的深入,很多原先的部門都要被撤掉,以精簡機構,而都察院就在被裁之列,所以這些御史纔會如此反擊。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奕劻竟然沒有被打倒,反而是這些御史吃了大虧。

奕劻早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要做的就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地位,而愛錢財和女人,可以讓皇帝覺得他是一個沒有志氣的人,所以溥儀才一直都沒有動他,就讓他安心當他的王爺。但是在他死後,溥儀卻賜給他一個諡號,叫“密”。意思就是暗指他應該對清朝的滅亡負責任。這意味着當時清朝的統治者還心存僥倖,並沒有真正明白清朝滅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