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同樣都是失敗 爲什麼劉邦可以一次次站起來而項羽就不行呢

同樣都是失敗 爲什麼劉邦可以一次次站起來而項羽就不行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項羽失敗一次就玩完,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說到劉邦和項羽這兩個人也還真的是有太多的故事可言的,恩恩怨怨多少會,但是有的網友或許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其實劉邦好像經常的會失敗,吃敗仗,但是劉邦就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次次也站起來了,但是如果大家反觀項羽你又會發現他只失敗過一次,而且再也沒有站起來了,那麼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呢?下面就着這個問題一起揭祕看看吧!

同樣都是失敗 爲什麼劉邦可以一次次站起來而項羽就不行呢

項羽是秦末之際的軍事天才,按《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起兵八年,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而至項羽自刎之前,都認爲是“天之亡我,非戰之罪”。劉邦的軍事才能一般,多次被項羽打得狼狽。爲何劉邦能屢敗屢起,而項羽卻禁不起一敗?

唐朝詩人杜牧曾感慨項羽兵敗自刎之事,而作《題烏江亭》道: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杜牧認爲項羽應該忍一時之辱,退守江東積蓄力量,然後,捲土重來再與劉邦較量,勝負還不一定。

而宋王安石卻不贊同杜牧的觀點,也作了一首《烏江亭》詩,而道: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 王安石認爲項羽大勢已去,已經沒有捲土重來的可能。

對比杜牧與王安石的觀點,可以說王安石的觀點更在理。楚漢之際的時勢,已經完全不同於秦末之際。秦末之時,六國故地的百姓早已不堪忍受秦朝的暴政與奴役,以致陳勝、吳廣振臂一呼,起義便如烈火烹油般在六國故地蔓延起來。而楚漢相爭之時,秦的枷鎖已被砸斷,各地都民心思定。此時,英雄也難有用武之地。

同樣都是失敗 爲什麼劉邦可以一次次站起來而項羽就不行呢 第2張

再則,江東在當時地廣人稀,並不能以一域而對抗天下。而更爲重要的是,江東乃是吳、越人的地盤,而與楚的關係並不密切。至今,江淮(楚)與吳越的文化,仍是涇渭分明。項羽乃是楚人,楚地(秦末,楚人的主體在江淮)纔是項羽的故鄉,力量的源泉。項羽曾言“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而項羽東歸故鄉之時,並沒有回到江東,而是都彭城,足以說明項羽只是曾經客居避難於江東而已。

而對江東土著(吳、越人)勢力來說,項羽等人也不過是外來勢力,其在江東並無深厚根基。當初跟隨項梁、項羽起兵的八千江東子弟,應該絕大多數也是避難於江東的楚人。而隨着,這八千江東子弟煙消雲散,江東的楚人應該更所剩無幾。

同樣都是失敗 爲什麼劉邦可以一次次站起來而項羽就不行呢 第3張

劉邦之所以能屢敗屢起,在於楚漢相持之時,劉邦佔有地利(基本上爲戰國中後期的秦國條件),始終堅持在外線作戰。劉邦的後方甚爲穩定,有源源不斷的兵力與糧食補充。項羽的西楚,乃是四戰之地,無險可守,毗鄰齊(田榮等)、樑(彭越)等地。後方甚爲不穩,而易遭偷襲。至楚漢相持後期,楚軍的糧道就屢屢被彭越所斷,致使項羽始終不能全力西向消滅劉邦,而只能疲於來回奔波。

而至韓信滅西魏、代、趙,逼降燕國,下齊國,已對項羽形成戰略包圍態勢。楚軍雖善戰,卻缺糧已久,而楚地又始終得不到安定與喘息,疲憊已極,早已到了油盡燈枯之時。故而,項羽禁不起一敗。

參考史籍:《史記》、《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