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爲什麼明朝打日軍的時候還佔有優勢,可是完全打不過滿清?

爲什麼明朝打日軍的時候還佔有優勢,可是完全打不過滿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後期,軍隊先後在朝鮮和遼東迎戰了日本戰國聯軍與崛起的滿洲八旗力量,當中相差不到半個世紀。但爲何明軍在遇到日軍的時候尚可一戰,甚至給人感覺還佔據優勢。等遇到了滿洲的八旗軍,就顯得非常低效,一敗塗地?

明朝中後期的萬曆朝鮮戰爭與明清戰爭,本質上是兩場不同性質的戰爭。正因爲性質的巨大不同,造成了明朝需要在戰爭中的投入也大不相同。這也是爲什麼明軍在兩場戰爭中的表現似乎有截然不同的地方。但這些不同,本質上反映的卻是同一個問題。

爲什麼明朝打日軍的時候還佔有優勢,可是完全打不過滿清?

明朝與日本在朝鮮的戰爭是典型的爭霸戰

先說萬曆朝鮮戰爭。這場戰爭被很多人當做了對日情緒宣泄的一個歷史依據,但拋開精神層面的內容不談,這場戰爭實質上是一場規模有限的地區爭霸戰爭。明朝在有部分朝鮮軍隊的支持下,出動了部分遼東、西北的邊軍與南方的浙江部隊參戰。日本一邊則主要以關西地區的一羣軍閥爲主力,參與戰爭。

也就是說,這場戰爭在實際上是不可能直接觸及雙方的核心利益。戰場本身就在 兩個參戰國的境外,並不影響雙方各自本土的資源生產能力。戰爭主要是考驗雙方軍隊的戰鬥素質與向周邊地區的力量投射和補給調配能力。明朝需要跨過一個遼東邊區,日本也需要渡海而來。

爲什麼明朝打日軍的時候還佔有優勢,可是完全打不過滿清? 第2張

萬曆朝鮮戰爭的勝負本身 並不影響中日雙方的核心利益

戰爭中,明軍基本上在野戰中不怕日軍,日軍則在補給不被切斷的要塞工事內比較安全。這反應了當時雙方各自所處的軍事水平對比。明軍一邊從北方邊境抽調來的部隊,長期同蒙古或女真部落作戰,有着比較豐富的騎兵作戰經驗。南方來的浙江部隊,比較擅長使用火器和小規模步兵近戰。日軍則因爲長期處於封閉的戰場環境,缺乏成規模的騎兵戰經驗,步兵對於應付騎兵也毫無章法。

但由於西方武器技術在這個世紀就已經傳入了日本,使得日軍在掌握某項的新武器方面,來的更爲迅速和徹底。明軍忌憚的火繩槍就一個例子。日本人逐步強化起來的工事建設,也在朝鮮的戰地環境下,發揮了應有的效果。

爲什麼明朝打日軍的時候還佔有優勢,可是完全打不過滿清? 第3張

所以,戰爭到後期其實已經成爲雙方在半島上的拉鋸和消耗。哪一邊先選擇撤退,都不會危及本土安全。於是,日本在執意長期作戰的豐臣秀吉死後,迅速撤離。明朝自然也沒有力量進行更遠距離的追擊。反過來,如果明軍撤兵,日軍也沒有能力再進入遼東了。

爲什麼明朝打日軍的時候還佔有優勢,可是完全打不過滿清? 第4張

明清戰爭的情況就大不一樣了。清朝本身就位於明朝原本的朝貢體系內,距離遼東邊區不遠。在朝廷看來,滿洲的威脅遠遠大於漢江以南的日軍。所以明軍不像當初對日本那樣,早期漫不經心,之後再慢慢增兵。明朝第一次進行圍剿的軍事力量,就幾乎與在朝鮮作戰的總兵力相當。但薩爾滸的戰敗也說明,滿洲軍事力量的水平不是海島上來的日本人可比的。

爲什麼明朝打日軍的時候還佔有優勢,可是完全打不過滿清? 第5張

鑑於這個因素,明朝就必須不斷使用大規模部隊進行攻防。既要有優勢兵力進行決戰,又要有足夠的兵力來把守遼東邊境各地的城關。靠抽調幾個地方精銳部隊來臨時客串救火隊員的做法,在面對滿洲時是行不通的。但明朝本身維繫武力傳統的衛所軍戶制度,基本上已經沒有任何用處。有限的資金和抽調來的土司部隊,只能在南方各地產出一些規模有限的精銳力量。這些力量在渾河之戰的慘敗後,也宣告了明朝中後期軍事改良行動的破產。

爲什麼明朝打日軍的時候還佔有優勢,可是完全打不過滿清? 第6張

僅僅一個長城防線 每年就要用掉明朝不少錢

於是,明朝必須依仗軍事系統內一個最尾大不掉的部隊--邊軍。這些平日裏需要經常被用於作戰的部隊,同時兼具了南方精銳的費錢屬性與北方軍戶的廢柴特質。因爲不能打,就需要更多兵,也就要花更多錢。但更多的錢不但不能提升戰鬥力,反而助漲了基層腐敗,反過來又要朝廷花更多錢去招募更多人來填坑。

隨着從內地調來的精銳被殲滅 明朝實際上已經沒有勝算

這種可怕的噁心循環,不僅沒有解決滿洲問題,反而阻礙了問題的解決途徑。羸弱的遼東部隊一方面不願意失去財源,繼續支持戰爭。另一方面又給滿洲人以必須繼續打下去的判斷。基本上,和平解決的方案,也在剛愎自用的崇禎繼位後,無法繼續探討下去。惡化的形式,反過來逼的很多人選擇出關投靠滿洲,獲得更好的地位與待遇。

這也就是爲何明軍在朝鮮還能佔據一定主動,到了面對滿洲時,只能不停被放血的原因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