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人造肉替代動物肉送上餐桌,你吃嗎?

人造肉替代動物肉送上餐桌,你吃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福布斯》、《科學》兩家世界權威雜誌都發文稱:

人類可以不通過屠殺動物來獲取肉類了,因爲“人造肉”很快將會出現在北美人的餐桌上。

美國農業部和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近日也宣佈:他們將聯合對這種肉類的生產進行監督,以便其可以被安全地出售給全國各地的消費者。

目前,人造肉產品分爲兩類:

一類是完全從植物中提取製成,如知名的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這些人造肉產品已經在北美大量上市。

另一類爲動物幹細胞培育的“乾淨肉”。原理是從活的動物身上提取細胞,進行人工細胞繁殖,最終轉化爲“肉”。

實驗室培育出人造肉,首先需要進行活檢:

也就是從一隻動物身上提取一塊組織或器官——通常是用針,獲得幹細胞,然後將幹細胞放入培養皿中繁殖,得到肌肉組織。

這樣做,能消除對培育和屠宰動物的需求。要知道,僅在北美,每年就有大約90億隻雞和3200萬頭牛被宰殺。

人造肉替代動物肉送上餐桌,你吃嗎?

其次,農業尤其是肉類生產,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

如果實驗室培育肉類技術能夠成功推廣,不僅能夠避免人類大規模的屠殺,還能避免動物養殖業中抗生素、激素等化學品的濫用,食用肉類的衛生隱患等問題。

最後,聯合國預計世界人口將在2050年達到90億,而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維持目前的肉類飲食,全世界糧食產量必須增加60%才能養活這麼多人。

在地球資源已經被過度利用的今天,增產60%的糧食產量不太現實。

無論植物提取的人造肉,還是動物肝細胞培養的“乾淨肉”,對於地球資源的消耗都比生產肉類小的多,或將成爲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而且利用最新科技研製出的人造肉產品,在營養配比上更爲均衡,比傳統的肉類食品更具有優勢。

人造肉替代動物肉送上餐桌,你吃嗎? 第2張

市場研究公司 Markets and Markets數據顯示:

全球肉類替代品市場將穩步增長,預計從2018年的約46億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64億美元。

這一增長主要因爲全球消費者越來越關注的健康問題,其中包括食用肉類導致的肥胖和糖尿病等問題。

在今天人造肉初創企業的身後,可以看到許多大型傳統食品企業的影子。

全球最大的肉製品公司Tyson Foods早已砸下1.5億美金投資人造肉公司,對象包括著名的“乾淨肉”公司Memphis meat,和植物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其他食品巨頭如General Mill、Kellogg、Campbell也不甘落後,紛紛投資人造肉初創企業。

甚至還引來包括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PayPal創始人彼得·泰爾以及香港超級富豪李嘉誠等在內的知名投資者。

大型食品企業的介入讓我們側面看清楚人造肉將來的廣闊前景,可以預見隨着人造肉的普及,這些傳統食品企業的肉製品將慢慢被人造肉產品替代。

但迄今爲止,這些人造肉產品如何從實驗室走向消費者的菜籃子,並最終被端上餐桌,一直面臨如何監管的問題。

不過,11月16日,美農業部與FDA正式就實驗室製造出來的肉類產品的商業化制定了規則框架,這在全球尚屬首次。

人造肉想短期內端上餐桌,價格及口味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2013年,波斯特創造出的第一塊人造牛排的生產成本高達25萬歐元(約合200萬元人民幣)。

法國全國農藝研究所研究主管讓-弗朗索瓦奧凱特表示:

“雖然成本肯定會大幅下降,但那也很難進入到工業階段,除非取得技術突破。”

不僅如此,是否還有肉味這也是需要面對的問題。據北美媒體報道:

有人大概享受了2秒鐘肉食的錯覺後,從咀嚼中很快清醒過來:豌豆蛋白的肉,嚼着沒有真實肉類的韌性。當然,網絡上也不乏如下正面反饋↓

人造肉替代動物肉送上餐桌,你吃嗎? 第3張

對於中國來說,至少到目前爲止,國外對我國“人造肉”市場充滿了樂觀態度

根據國際貿易中心的數據,2016年我國肉類的進口價值超過100億美元,這也意味着肉類替代品在華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我們已經認識到人造肉的廣泛前景。據美“石英”財經網報道:

我國在去年與以色列簽署一項協議,幫助以色列的高科技“人造肉”企業有機會進入我國市場。

很多企業家預測,在未來5年,人造肉和“乾淨肉”會大量進入市場,並在十年之內在價格上對傳統肉類產生競爭力。

屆時,你會購買這些口感和味道都接近肉類的人造肉產品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