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考古發現遼金時郎君西古城 城牆內外均有壕溝

考古發現遼金時郎君西古城 城牆內外均有壕溝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郎君城爲一對“對子城”,包括東、西分佈的兩座城址,位於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湯原縣振興鄉東南部和東部,分別稱之爲“郎君西古城”和“郎君東古城”。在清末的文獻《黑龍江輿地圖》和《大清帝國全圖》中均對其有記錄和標註,名之爲郎君城。城址因處於松花江幹流沿岸,瀕臨當地“郎家渡口”而得名。東、西兩座古城相距約1.5 公里。

考古發現遼金時郎君西古城 城牆內外均有壕溝

網絡配圖

郎君西古城位於湯原縣振興鄉振興村東北1 公里處,東距松花江約2 公里。城址處於三江平原西部,小興安嶺東南麓,松花江下游左岸,其南部和西南部爲黑魚泡溼地自然保護區;東南14 公里與處於松花江右岸的瓦里霍吞城址相望,南距樺川縣城9 公里。城內地勢較爲平坦。城址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城牆夯土版築,東牆長200 米、西牆長250 米、北牆長450 米、南牆長470 米、周長約1370 米。牆外有護城壕。現南牆、西牆南段、東牆南段被松花江堤壩疊壓。牆垣存高2 米,基部寬9 米,上口寬2米。牆外有馬面,北牆有5 個、西牆有3 個、東牆北段有1 個;東牆南段與南牆因修江堤被破壞,致使馬面無存。通過鑽探,在南城牆外側發現馬面5 個、東城牆南段發現馬面3 個。東北角與西北角各有角樓1 座。西牆南段有帶甕城的門址一座。城址內分佈着較多的布紋瓦和輪制灰陶片。

郎君東古城位於湯原縣振興鄉古城村東南100 米處,西距松花江約4 公里。城牆爲夯土版築,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200 米,南北寬150 米,牆垣存高1.5 米,上口寬1.5 米,基部寬6 米,周長700 米。牆外有護城壕。現南牆被松花江堤壩疊壓。牆垣外端分佈有馬面,北牆、南牆各有3 個,東牆、西牆各有2 個;東北和西北各有1 座角樓;東古城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子城,子城平面呈菱形。城址內地表分佈有少量陶片等遺物。

考古發現遼金時郎君西古城 城牆內外均有壕溝 第2張

網絡配圖

根據城址的形制特點及出土遺物分析,兩座城址的年代爲遼金時期。郎君西古城、郎君東古城以往的考古工作較少。爲配合三江治理之松花江幹流治理工程建設,2015 年11 月,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專業考古鑽探隊對兩座城址的南部區域分別進行了考古勘探,進一步明確了城址的形制和範圍;在此基礎上,2016 年6~7 月,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對郎君西古城相關區域進行了考古發掘。

西門址及甕城 郎君西古城西牆南段有一門址,外部環繞甕城,甕城門口南向開。甕城牆大部分保存較好,門址位置被舊壩址疊壓。此次重點發掘甕城及西門址,以確認西門址的形制、甕城牆走向及外壕的建構情況。於甕城內布5×5 米探方19 個,清理面積約475 平方米。

甕城平面大致呈馬蹄形,環繞西門址修築城牆,南部與西城牆交接處有一缺口,應爲甕城出口。甕城內南北長約18.1、東西寬約17.6米。經鑽探,西門址寬約5.5 米,甕城出口寬約9.4 米。

考古發現遼金時郎君西古城 城牆內外均有壕溝 第3張

網絡配圖

由於河水沖刷及修築壩址,對甕城內遺存破壞嚴重,存留的遺蹟不多。所築江堤大壩較寬,將門址疊壓其下,此次未清理至門址的具體位置,僅對甕城牆結構及修築方式有所瞭解。甕城內遺蹟清理道路一段;可見多次洪水淤積情況。甕城內發現大範圍夯土基礎分佈。

甕城內堆積簡單。第①層爲表土層,厚0.1~0.25 米。黑褐色,土質較疏鬆,含大量的植物根系,少量的殘磚,瓦片,石塊等。第②層爲黃褐色砂土,厚0.15~0.35 米。土質疏鬆,含有大量的砂粒,較純淨。第③層爲夯土層,厚0.2層~0.3 米,土層較爲密實純淨。此夯土層可能系甕城內的路面墊土層。夯土層下爲純淨的淤沙,即生土層。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