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揭祕:清朝爲什麼喜歡把罪犯流放到寧古塔?

揭祕:清朝爲什麼喜歡把罪犯流放到寧古塔?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許多反映清朝生活的歷史劇中,經常會聽到不同時期、不同皇帝動怒時的一句經典臺詞:將某某發往寧古塔,永世不得入關!那麼,何爲寧古塔?寧古塔又在何處?其實,寧古塔不是“塔”,而是一個城名,是一個清朝時期的關外流放罪犯場所。

舊城在今黑龍江省安寧縣西海林河南岸舊街鎮。寧古塔屬邊遠地區,舊時,這裏環境惡劣,氣候異常,寸草不生,五穀不長,很適合罪犯改造。即不是塔,而爲何又稱爲“塔”呢?相傳,清皇族的遠祖兄弟六個,曾居住於此。滿語謂六爲“寧古”,個爲塔,古稱“寧古塔”。

揭祕:清朝爲什麼喜歡把罪犯流放到寧古塔?

網絡配圖

把罪犯流放到寧古塔,有兩層含義:一是懲惡與揚善,讓犯了罪的人背井離鄉受盡磨難,到關外去自首、自思、自悔,接受風沙洗滌。

二是爲清皇族的老家“增磚添瓦”。清時,全國偏遠落後的地區有的是,可清王朝爲什麼不把罪犯流放到其他地方改造,而首選寧古塔呢?意圖很明顯,那就是寧古塔是滿族的發源地,是清皇族的老家。罪犯來到這裏不僅要開荒種地,修橋築路,改變清皇族老家的面貌,而且還要忍飢挨餓,爲當地官員、滿人當牛做馬,淪爲家奴,以顯示祖上的榮耀。

歷史上的罪犯流放最早起源於五代後晉天福年間,到了清代有了較大發展,逐步健全了罪犯流配製度,設置了多處罪犯流放點。順治初年,已制定了大清律,對罪犯的流放作了詳細規定,主要是流放人員的起因、種類,流放人員的刑期,流放人員的生活等。

乾隆初年公佈的《大清律例》規定:“強盜免死減者,行劫數家止首一家者,夥盜供出首盜即時拿獲者,偷盜墳墓二次者……具僉發寧古塔等處。”發往寧古塔的罪犯,一般以10年爲期,然後考察他的現實表現,如能悔過自新,改惡從善,又情願回原籍者准予回籍。但如果被判處無期徒刑,將永遠不得入關,除非皇上特批。

揭祕:清朝爲什麼喜歡把罪犯流放到寧古塔? 第2張

網絡配圖

根據《中國通史》、《清史稿》等史書記載,發遣到寧古塔的罪犯,除了平民百姓和旗人外,還有朝廷大臣。順治十二年(1655年)吏科副給事官彭長庚,一等子爵許爾安因上疏稱頌睿親王多爾袞,並要求爲多爾袞平反昭雪,並恢復爵號。皇上將此事交給大臣們密議,密議結果,判處二人死刑。但皇上念其二人曾有功於朝廷,便下召免死,流放到寧古塔。

清朝期間,發配到寧古塔的“名門望族”也不計其數。康熙年間,轟動朝野的戴名世《南山集》案、方孝標《滇黔紀聞》案,先後涉及三四百人,包括康熙的寵信江蘇巡撫張佰行、名人志士方苞等許多無辜人員受到株連。康熙看過奏摺後,認爲涉案人太多,有些惻然。再過一個多月就是他的六十大壽了,他也想討個吉利。據此判決,只斬戴名世一人,並未罪及家人。對方孝標,因其已過世,並未深究,只是將其子及家人一併發往寧古塔。

揭祕:清朝爲什麼喜歡把罪犯流放到寧古塔? 第3張

網絡配圖

原來一個小小的流放地也有那麼多的講究,這流放本來是一件壞事,但是如果流放的地點是寧古塔那頓時意義就不一樣了。反而是爲自己家增了光。這滿族的習慣還真是奇特,不過通過這篇文章,我們對它的瞭解更深入了一些。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