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李治也算是一位明君 李治最後爲何會被武則天奪權

李治也算是一位明君 李治最後爲何會被武則天奪權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李治和武則天,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武則天作爲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其早在唐高宗時期便已經開始參與朝政,並逐漸手握朝中大權。然而,唐高宗李治在唐代歷史上也算是位有爲之君,一手締造了“永徽之治”,那麼李治作爲皇帝,怎麼就讓武則天大權獨攬了呢?其實,這關係到了唐代初年朝堂勢力的慘烈博弈。

“廢王立武”看似只是後宮事件,實際卻是朝堂勢力的相互博弈

此事還得從隋朝說起,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主要依靠的便是關隴集團,然而在稱帝建國之後,爲了皇位的穩固,卻逐漸開始擺脫關攏集團的束縛,隋煬帝楊廣也堅持了這一策略,且比隋文帝做的更絕,這直接激化了隋朝皇室與關隴集團的矛盾。隋末天下大亂後,唐高祖李淵之所以能夠成爲最終的勝者,同樣源自於關隴集團的支持,這便導致唐代初年時朝中以關隴集團勢力最爲龐大。

李治也算是一位明君 李治最後爲何會被武則天奪權

唐太宗在位期間,自然也看到了關隴集團勢力太過龐大的問題,不過在汲取了前朝教訓之後,他並未急於與關隴集團決裂,而是想方設法的平衡朝中勢力。不僅大力提拔房玄齡爲代表的山東士族,而且同時重用以魏徵、馬周爲代表的寒族,從而使兩股勢力在朝中對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爲首的關隴集團相互制衡,從而使得李唐皇室逐漸擺脫“關中本位”的局面。

在太子李治的婚姻之中,這一點也體現的淋漓盡致,太子妃王氏出身於太原王氏,而其母則出身於河東柳氏,這是典型的山東士族;而蕭淑妃則出身於蘭陵蕭氏,則是典型的南朝門閥。此時以長孫無忌爲首的關隴士族雖然仍然掌握着朝中大權,但唐太宗顯然對其已有防備。

唐太宗駕崩之後,唐高宗李治即位,長孫無忌當年之所以擁立李治,便是看中了其仁弱的性格。因此,當李治即位之後,長孫無忌便與褚遂良結成同盟,開始大肆排除異己,意圖讓關隴士族重新掌握朝政,爲此他搞出了“房遺愛謀反案”,並藉機將名將薛萬徹、吳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李唐宗室李元景、柴令武、巴陵公主等全部牽連了進去。

此事之後,長孫無忌固然在朝中一家獨大,卻也成功引起了唐高宗李治的注意。爲了擺脫士族門閥的牽制,將朝中大權收歸皇帝所有,李治開始着手謀劃清除朝中的士族門閥,尤其是以長孫無忌爲首的關隴士族對自己形成的權力包圍。畢竟,相較於背後勢力複雜的王皇后和蕭淑妃,武則天的出身則要相對簡單很多,而這自然遭到了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的堅決反對。

李治也算是一位明君 李治最後爲何會被武則天奪權 第2張

在此期間,唐高宗李治不僅大肆拉攏李勣等功臣勳親,同時大力提拔李義府、許敬宗等寒門官員,開始着力培養自己的政治團隊。而隨着王皇后、蕭淑妃被廢,武則天被立爲皇后,曾經顯貴一時的長孫無忌等人被處死,褚遂良、來濟等人被貶,長孫家族、清河柳氏、南陽韓氏“近親皆流嶺南爲奴婢”,從此朝政大權歸於皇帝。

而在此期間,武則天也表現出了一定的政治才能,可以說給李治盡到了一個賢內助的責任,而這則爲此後她的參政打下了基礎。

武則天與李治本爲同一陣線,相較於大臣李治更相信皇后

從永徽六年(655年)“廢王立武”,到顯慶四年(659年)長孫無忌自盡,唐高宗終於擺脫了政治上的制約,開始真正掌握朝中大權。然而,命運似乎和他開了一個玩笑,正當其準備大幹一場之時,從顯慶五年(660年)開始,他的身體卻出現了問題,常常頭暈目眩的他,已經很難再獨力承擔繁重的朝政。

對於唐高宗李治來說,好不容易將權力收回,自然不願再輕易放手,可如今身體卻又不容許自己太過親力親爲,勢必要交出一部分權力,那麼又該交給誰呢?對於李治來說,選擇皇后自然更爲穩妥,畢竟相較於隨時能夠架空自己的大臣,武則天對自己的威脅更小,而且即使將來自己一命嗚呼,武則天仍然要歸政於新君,此前歷史上還從未出現過一位女皇帝。

於是,唐高宗李治除了將宰相的任免權牢牢掌控在手中之外,開始將一些日常工作交給武則天去辦。由於武則天的權力源泉本就是唐高宗李治,因而在最初參政的過程中,武則天表現的還是相當恭順的,可隨着時間的推移,武則天開始積極培植私人勢力,同時排除異己,開始真正侵染朝中大權。

李治也算是一位明君 李治最後爲何會被武則天奪權 第3張

麟德元年(664年),眼看武則天野心越來越大,唐高宗李治一怒之下決定廢后,武則天得知後則跑去向李治申訴辯解,併成功說服了李治,反倒導致幫助李治擬定廢后詔的上官儀慘遭牽連,遭到族誅。此事之後,李治再也無力壓制武則天,從此每當李治理政,武則天便“垂簾於後,政無大小皆與聞之。天下大權,悉歸中宮,黜陟、生殺,決於其口”,“二聖臨朝”的局面就此形成。

隨着時間的推移,由於唐高宗李治的病情越來越嚴重,武則天對朝政的掌握也開始越來越緊密。到了上元二年(675年),李治因病情太過嚴重,便打算禪位於皇后,但卻遭到了宰相郝處俊等人的堅決反對。

李治也算是一位明君 李治最後爲何會被武則天奪權 第4張

與此同時,武則天在李績、許敬宗等親信逐漸老去的情況下,爲了更穩固的駕馭國家機器,“以修撰爲名”,從左、右史和著作郎中物色了一批才學俱佳的文人學士,令其參決朝政,“以分宰相之權”,從而形成了隸屬於自己的智囊班子,史稱“北門學士”。

這批“北門學士”組成的智囊班子,爲武氏造輿論、定主意出力甚巨,可以說武則天能夠長期掌控朝政,在唐高宗死後臨朝稱制,並逐漸改唐爲周,與這批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唐高宗死後連廢兩任皇帝,大力清除異己最終稱帝

永淳二年(683年),唐高宗李治病重之際,命太子李顯代理國政,宰相裴炎、劉齊賢、郭正一等人協助理政。同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駕崩,臨終遺詔“太子李顯於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天后(武則天)決定”。

唐高宗李治的臨終遺命,本是想着由裴炎和武則天內外廷相制衡,從而確保李顯皇位穩固。誰知唐中宗李顯根本不是位安分的主,他對於自己頭上那位掌握着實權的老媽很是反感。於是,李顯便想出了一個很中二的辦法,那就是大肆提拔外戚韋氏,從而試圖組成自己的政治勢力。於是,李顯先將韋后的父親韋玄貞從普州參軍提拔爲豫州刺史,不久又想將其提拔爲侍中(宰相職),這自然遭到了宰相裴炎的反對,誰知李顯卻表示,就算把江山給自己的岳父又如何,更何況只是個宰相。

裴炎無法坐視李顯胡鬧,於是便跑去和武則天商量,決定廢黜唐中宗李顯。嗣聖元年(684年)二月,武則天於乾元殿召集百官,裴炎與程務挺、中書侍郎劉禕之、張虔勖帶兵進入宮內,宣佈廢唐中宗爲廬陵王,改立豫王李旦爲帝,政事仍由武太后裁決。武則天本就掌控大權, 再加上程務挺的大軍,朝中百官無人敢予以反對。

李治也算是一位明君 李治最後爲何會被武則天奪權 第5張

朝中無人敢反抗武則天,可地方卻因此滋生了叛亂,就在改立新君後不久,以徐敬業、唐之奇、駱賓王、杜求仁等爲首的一批被貶謫官員,以恢復廬陵王的帝位爲藉口,發動叛亂。這次叛亂使得武則天看到,天下仍有不少人對自己掌權不滿,而此時宰相裴炎眼看武則天野心越來越大,兩人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嚴重。

於是,武則天先以裴炎與徐敬業有染爲由,將裴炎給幹掉了。緊接着,又大肆提拔來俊臣、周興等酷吏,開始對朝野內外的反對勢力進行大清洗,經過數年的“努力”,朝中的反武勢力越來越弱,武則天終於爲自己鋪平了稱帝的道路。之後,失去了利用價值的來俊臣和周興,也在武則天的有意爲之下,在一場狗咬狗之中灰飛煙滅。

李治也算是一位明君 李治最後爲何會被武則天奪權 第6張

綜上所述,武則天先是藉着唐高宗收回權力之機,成功展現了自己的政治才能,之後又利用唐高宗生病無力理政,作爲副手幫助其處理日常工作,並趁機積累政治人脈。此時,又恰好朝中士族門閥被摧毀,朝中無權臣,武則天得以迅速培植勢力,並逐漸掌握朝中大權。李治去世時,本想着讓裴炎與武則天相互牽制,誰知被李顯自己一搞,竟然讓裴炎和武則天聯手搞掉了自己,接着武則天又搞掉了裴炎,再加上任用酷吏清洗反對勢力,武則天的登基自然也就順理成章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