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武則天能奪權真的是因爲李治有病在身嗎 真相卻是李治主動給予的

武則天能奪權真的是因爲李治有病在身嗎 真相卻是李治主動給予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武則天爲什麼能奪權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從顯慶五年(660年)到永淳二年(683年)這二十多年的時間裏,李治將他的主要時間與精力都投入到了戰爭與外交領域,簡單說來其工作內容就是:“談,不打”,“不談,打”,以及“談什麼給我狠狠打”,這樣的幾個詞。至於國傢俱體政事,如任免官員、賑災救濟、錢糧賦稅之類的,基本上是能不管就不管,沒有大事不吭聲。

可是二十幾年如一日下來,國家也沒有出現什麼問題,一切雖不說無往而不利,但還算有條不紊。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稀罕事,究其原因是因爲那位接替長孫無忌,分管國家日常政務的領導十分給力,她就是當今聖上的第一夫人,武皇后。

按照傳統說法,武氏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女人,所以她一坐上皇后的寶座就開始逐步脅迫自己軟弱的丈夫,讓他將手中的權力交給自己,直到架空皇帝爲止。

對於這一說法,我僅同意前三分之一句,後面的我保留意見。

事實上,武皇后的理政權力不是她要來的,而是李治積極主動給予的。

這其中的原因,史籍中說得再清楚不過:他有病。

武則天能奪權真的是因爲李治有病在身嗎 真相卻是李治主動給予的

據兩唐書記載,自顯慶五年起,李治是“多苦風疾”。所謂風疾,前面我們有提過,這是李氏家族的一種遺傳病(並非如某古裝劇所編是由於淋雨),其臨牀上的表現通常爲頭暈目眩、四肢抽搐麻木,嚴重時還會出現突然昏厥的症狀。當年李淵和李世民都曾飽受此病困擾,其後的唐順宗、唐穆宗、唐文宗、唐宣宗也是這種遺傳病的明確中招者。然而在這些病號中,李治的病情很可能是出現得最早也是最爲嚴重的。特別是在除掉了親政最大的障礙長孫舅舅後,估計是政務量突然加大的緣故,李治的狀況日益惡化,變得“頭重,目不能視”,這樣一來,奏疏批閱不了,上朝也坐不久,皇帝陛下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爲了不耽擱國家大事,同時不至於大權旁落,李治急需一個幫手協助自己支撐起這個龐大的帝國。

外戚已經證明是靠不住的,宗室兄弟不造反便謝天謝地,而後來在唐朝隻手遮天的太監當時也就是羣家僕,何況還沒啥文化,這種檔次的更是完全不在皇帝陛下的視野中,淘汰;朝臣,勉強還可以期待,但考慮到他們中的許多人同長孫無忌、褚遂良所屬的關隴集團有着或多或少的聯繫,也不能過於倚重,待查。

看來看去,想來想去,也就剩後宮了。

於是在某一天,李治對心疼自己身體的愛妻武皇后說:“你來,替我看下這份奏章。”

從此,武皇后真正登上了政治的舞臺,並開始逐漸成爲這個舞臺的焦點人物,直到實現控場。

武氏的理政能力的確值得稱道,僅經過短短數月的家庭培訓,她便能獨立處理政事,且批覆章奏時切中要點,深得李治及朝臣的好評。

與此同時,武皇后在朝中的班底也在形成與壯大中。

龍朔二年(662年),朝廷對中央機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調整,這次調整後的最大變化是對三省六部及其長官爲首的部門與官員名稱做了大改變,如門下省不叫門下省了,改稱爲東臺,中書省也不叫中書省了,改叫西臺,尚書省則稱爲中颱;相應的,侍中改叫左相,中書令改稱右相,尚書僕射叫匡政,左、右丞叫肅機,六部部長(尚書)稱爲太常伯,副部長(侍郎)稱爲少常伯,而其餘的各大小衙門如御史臺、九寺、七監、十六衛、二十四司也都換了名字。

可能今天的很多人會認爲李治夫婦很是無聊,實在是屬於吃飽了沒事撐得慌因而欠抽的類型。

但事實絕非如此。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權謀實踐告訴了我們這樣的一個道理:高層的一切舉動,那都是隱藏了深深的政治用意的。

改名是虛的,無聊是裝的,掌握權力纔是真的。

所以搞來搞去,只是爲了權力二字而已。

改名之後,最直接的受益人是許敬宗。朝廷二月份折騰完,他老同志八月份就上了臺,出任太子少師、同東西臺三品、知西臺事,考慮到在此之前許敬宗就已經是右相了,這一任命事實上意味着許敬宗成了三省的總長官。

幾個月後,李義府跟着上臺擔任右相,負責朝中人事工作(當時還沒被流放)。

這樣一來,朝廷的行政權與人事任免權完全被武后取得,當年躲在幕後的皇后娘娘更進一步走進了前臺。

但要想從幕後走到前臺,你知道,這一切不容易。

作爲武后的頭號親信,猖狂的李義府因爲不拿皇帝當幹部,僅當上右相三個月就被李治廢了武功,貶到蜀地做無期反省。武皇后一派由此遭到了沉重的打擊。然而,這還不是最糟糕的。

鑑於被小小的李義府蔑視了一番,李治對老婆在朝中勢力的大肆擴張有所警覺,開始有意疏遠皇后,並且還很可能對老婆有所訓誡。

女人到底是女人,不夠理智,被李治這麼一嚇唬,武皇后立馬就慌了,於是她趕忙祕密找來了一個叫郭行真的人。

郭行真是個道士,據說很有幾分道行,特別是在厭勝之術這一領域頗有造詣。

這人匆匆進入後宮,爲了什麼,不知道;進宮之後又做了什麼,也不知道,唯一清楚的是,有知道郭行真身份及特長的太監把這事兒捅到了李治那裏。

李治憤怒了:你要幹嘛?

憤怒之餘,皇帝陛下也果斷祕密叫了一個人入宮(不愧是兩口子啊)。

李治找來的這位叫做上官儀,不是道士,是進士。

上官儀,字遊韶,貞觀年間進士,陝州陝縣(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陝縣)人,初唐著名詩人。

武則天能奪權真的是因爲李治有病在身嗎 真相卻是李治主動給予的 第2張

如果你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並不需要感到不好意思,畢竟這位仁兄只是名噪一時,論知名度比後面的李杜、小李杜要低得多。但如果你的專業是漢語言文學,你最好祈禱你的導師不知道這事兒。

因爲上官儀是一派詩歌的開創者,其詩歌作品時人稱作“上官體”,而這是唐代詩歌史上第一個以個人命名的詩歌風格稱號。而他本人則被公認爲上承楊師道、虞世南,下開“文章四友”和沈佺期、宋之問的承上啓下性質的大詩人,對後世律詩的形成有很大影響。

此人出身官僚世家,其父上官弘官至大隋江都宮副監。江都宮副監是個遠近聞名的大肥差,按理說,上官儀的童年生活應該很幸福,絕對衣食無憂,但事實正好相反,因爲上官弘運氣不太好,他擔任這一職務的時候正是大業末年,江南恰是一片烽火連天,所以,上官弘讓人給砍了,當時尚且年幼的上官儀就此成爲孤兒,被送到廟裏做和尚。

雖然與僧侶爲伍,燒香度日,但與陳禕(即玄奘法師)不同,上官儀明顯對佛經並不特別感冒,反倒是對詩經有着天然的濃厚興趣。所以長大以後,上官儀的佛學功底只不過能排在第二位(只是相對而言,史載上官儀精通佛家《三論》),排第一的是文史知識。

當時唐朝派到揚州做都督的楊仁恭是個比較愛才的人,他覺得寫得一手好文章的上官儀留在廟裏敲木魚實在有些浪費,於是就舉薦上官儀入京參加科舉考試。

上官儀的文筆着實不是蓋的,進京一考,一舉中的,連當時的皇帝李世民都聽說了他的名字,特地召他做弘文館直學士。衆所周知,李世民是個喜歡作詩寫文,但水平有限的人,所以皇帝大人每次揮毫潑墨完畢,總要讓上官儀先爲自己看一遍草稿,加以潤色,還往往令其當場附詩一首作和。上官儀的表現應該是不錯的,幾次宴會跟下來,已經被升作起居郎,有機會同當時的宰相房玄齡、褚遂良共事參與《晉書》的編修工作。

憑藉着絕佳的文筆,上官儀的仕途一路暢通,到了龍朔二年,上官儀已經是銀青光祿大夫、西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成爲宰相級的高官。

李治是李世民一手帶大的,上官儀則是先帝宴會中的常客(史載:宴私未嘗不預),兩個人之前應該有打過交道,不過感情並非很深(從後面的事情可以看得出來),在這個時候,李治召上官儀入宮,在我看來,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在當時的宰相班子中,一共有四個人,除去上官儀和同武后關係親密的許敬宗,剩下的兩個人分別是劉祥道和竇德玄。

劉祥道是一年前李義府專案組的組長,李義府的倒臺基本上就是此人促成的,在李治看來,劉祥道已經站到了武皇后的對立面,應當會爲己所用。然而事實證明,皇帝陛下看走眼了。劉祥道比他想象中的機靈得多。辦完李義府的案子後,劉祥道深知自己得罪了皇后娘娘,因而屢次主動上疏,表示這個右相不願意幹,情願退休回家。很明顯,他沒有捲入第一家庭權力鬥爭的打算,只想急流勇退,安度晚年。這樣的覺悟,自然指望不上。

竇德玄倒是個老實人,而且還跟李治沾親。其祖父竇照是李治的奶奶竇皇后的親哥哥,等級比較高(這個輩分稱呼大家自己去算),在朝中也沒有搞過什麼小團體,很值得信賴。但問題是竇德玄有些過於老實了,從來都是實話實講,藏不住事兒,所以自然也不適合。

於是乎,上官儀就成了唯一的人選。

李治勉強壓制住內心的激動情緒,向上官儀講述了武皇后的所作所爲,並適時拋出了他的對策:廢后。

沒承想,聽完李治的敘述,上官儀居然比皇帝本人還要激動。

“皇后專權跋扈,天下人早就對她大感失望,陛下正應該將其廢掉以順人心!”

這下輪到李治淚流滿面了,真是知音吶!

皇帝大人馬上點頭表示同意,當即下令由上官儀起草廢后詔書,擇機通告天下。

眼看着武皇后即將步前任王皇后的後塵,成爲第二代廢后,關鍵時刻,武氏的情報網絡再次發揮了起死回生的功用。

武后得知這一消息的那一刻,說話都不利索了,情勢緊急,皇后娘娘連頭髮都顧不得整理,直接就奔着皇帝大人的辦公場所去了,在一連串的闖宮過監後,武皇后把正在細細品讀廢后詔書(草稿版)的李治堵了個正着。

人詔並獲,現場氣氛瞬間凝固。

在皇帝開口前,武皇后率先搶白,從太宗病榻前敘到感業寺再見,講過去,憶往昔,白頭相守,比翼連枝等等等等,說得本待發作的李治心腸一下子軟了,當即丟下詔書,上前安慰起老婆來。

人家和好如初了,上官儀卻混不下去了。他被列爲武后黑名單上的第一號獵物。

經過研究,武皇后找到了誅殺上官儀的突破口——他的履歷。

說來也是巧了,上官儀和那位向皇帝告發武后的太監王伏勝都曾侍奉過廢太子李忠,本來這沒有什麼,可在老狐狸許敬宗的一番解析下,上官儀和王伏勝都成了廢太子李忠謀逆集團的核心人物。根據許敬宗的報告稱,李忠被廢后,心懷不滿,對皇帝皇后刻骨仇恨,於是結交了宰相上官儀和內侍王伏勝,挑撥聖上夫妻關係,意圖渾水摸魚,加害帝后。

武則天能奪權真的是因爲李治有病在身嗎 真相卻是李治主動給予的 第3張

被扣上了這樣一頂帽子,上官儀的命運就此註定。

麟德元年(664年)十二月,上官儀被打入大牢,不久與其子上官庭芝、內侍王伏勝一起被處斬,其家財及家人被打包充公。幾日後,在黔州蝸居的廢太子李忠得到了那個讓他震驚的消息:賜死。李忠無話可說,因爲他知道,說了也沒有用,於是他了結了自己的性命,終年二十二歲。

剛上黑名單的上官儀家破人亡,早在名單上的劉祥道也沒跑掉,因與上官儀私交不錯,他也被擺了一道,降職爲司禮太常伯(即禮部尚書),被攆出了核心決策圈。此外,左肅機(即尚書左丞)鄭欽泰等同上官儀來往密切的朝臣也受到了牽連,或被判流放,或遭到貶謫。

武皇后終於滿意了,這次她不但絕處逢生,漂亮翻盤,還一箭雙鵰,清除了現有的威脅上官儀和潛在的威脅李忠,實在是上天保佑,可喜可賀。

當然,此時的武皇后並不知道,她此舉最大的收穫其實不是除掉了敵人,而是得到了一個得力的助手。雖然這個助手這個時候尚在襁褓之中。

因爲在上官儀被沒入掖庭,充爲官婢的家屬裏,有個嬰兒,她是上官儀的孫女,同母親鄭氏一同入宮。此女顯然繼承了祖父的優良基因,生性聰穎,文學天賦驚人,十餘年後,她將成爲一代女皇的左膀右臂,權傾朝野。

她,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上官婉兒。

上官儀、王伏勝的下場讓宮廷內外都知道了一個重要的常識:天雖然沒有二日,但國可以有二主。而且女主明顯比男主要狠得多也厲害得緊。

廢后未遂事件也給武皇后敲響了警鐘,此事讓她意識到,李治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怯懦,一個不留神,就有可能被打回原形,失去之前辛辛苦苦爭來的一切。所以,要想個轍。

話雖如此,但李治畢竟是皇帝,你還能對他執行二十四小時監禁麼?

對於這個問題,武皇后置之一笑。不需要監視,但需要陪同。

自此之後,皇帝每次上朝,盡職盡責的皇后娘娘都會陪着一起來,李治聽政在前,武氏垂簾在後,十餘年如一日,風雨無阻。天下大權,大小政事皆有皇后參與定奪。久而久之,羣臣朝見到四方上表都開始有默契地將皇帝夫婦並稱,呼爲“二聖”。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