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蜀漢後期爲何沒有大將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蜀漢後期爲何沒有大將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蜀漢後期,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三國(220~280年)是漢朝到晉朝的歷史時期,共分曹魏、蜀漢、東吳三國。漢朝丞相曹丕篡漢稱帝,定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漢朝滅亡。劉備於221年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漢。孫權229年稱帝,定都建鄴,國號“吳”,史稱東吳。在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打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蜀漢後期爲何沒有大將

蜀漢諸葛亮、姜維在此後的幾十年中,曾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國格局。曹魏後期,權力逐漸由司馬懿掌握。兩百六十三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了滅蜀戰爭,蜀漢滅亡。

於是,對蜀漢而言,成了魏蜀吳三國滅亡之首。關於蜀漢的滅亡,有很多原因。在這些因素中,“蜀中無大將”的出現,顯然是蜀漢滅亡的重要原因。例如,在公元263年的魏滅蜀戰爭中,由於缺少將領,蜀漢只能派缺乏經驗的諸葛瞻去抵抗鄧艾,結果是鄧艾戰死沙場,鄧艾成功地攻入成都,迫使後主劉禪放棄抵抗。所以,問題來了,蜀漢後期爲什麼沒有大將?

在劉備定都成都後,蜀漢佔領了益州,而與曹魏、東吳對峙。不能像以前那樣從全國招募人才,而只能從益州招募。與此同時,由於劉備過去徵募的人才本身來自士族,自然也不能把所謂的家族遷往益州,爲蜀漢持續提供了二代甚至三代的人才。而蜀漢的人才也逐漸消亡。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蜀漢後期爲何沒有大將 第2張

諸葛亮雕像而且曹魏、東吳那種依靠家族式選人才的方式,雖然不一定能選到一流人才,但由於家族式的教育和支持,人才的成才率還是比較高的。劉備和諸葛亮一代退出政壇後,蜀漢人才主要來自益州。原本可能來自四、五個州的人才,被一州吸納,自然會出現“蜀中無大將,廖化爲先鋒”的局面。

不管劉備和諸葛亮有多強的識人能力,也不能無中生有,這是客觀事實。其實,即便是蜀漢最後的主子姜維,也是被諸葛亮從曹魏降將中選出來的,這已經是很大的智慧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主觀上的重要原因,那就是蜀漢的人才政策問題。總而言之,蜀漢政權是由兩類人組成的,一是外來者,二是益州土人;若將其細分,則可分爲三類:一是劉備領導下的荊襄集團,二是赤壁之戰後的荊楚羣士,三是益州土人。

其中,劉備的嫡系,蜀漢政權的最高層,就是荊襄,也就是東州人。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這四個人在蜀漢四相中都屬於荊襄。三國志蜀書記載的立傳人物有五十九人,其中荊州籍二十七人。而且益州的土著人也一直被鎮壓下去。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蜀漢後期爲何沒有大將 第3張

時過境遷,以及連年戰亂,昔日的荊襄名士相繼去世,又無人接任,加上不肯升遷,利用益州土人,這樣,便出現了“蜀中無廖”的局面。在鄧艾大軍攻佔成都時,朝中的益州人紛紛挺身而出,大聲疾呼投降,劉禪無奈,只好投降。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