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張良和韓信是多年的戰友 張良爲何對韓信見死不救

張良和韓信是多年的戰友 張良爲何對韓信見死不救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張良和韓信,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韓信,必須死!

公元前196年,呂后以韓信參與陳豨謀反爲由,與蕭何一同將其誑入長樂宮鍾室殺死。

張良和韓信是多年的戰友 張良爲何對韓信見死不救

漢高祖劉邦曾在公開場合高度讚揚韓信、蕭何、張良三人,故世人稱之爲“漢初三傑”。而三人之中,又以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最具謀略,且最受劉邦信任。

若是張良願意出言相保,韓信或許就可以留下一條性命。有“兵仙”坐鎮,大漢豈容匈奴猖獗?那麼張良爲什麼不求情呢?

其實,且不說張良在漢朝建立後一心修仙不問俗事,他和韓信根本並沒有什麼交情,況且就算爲了漢朝江山,韓信死了也比活着強。

張良和韓信是多年的戰友 張良爲何對韓信見死不救 第2張

在一些民間傳說和戲曲小說中,韓信和張良是有交情的。

說當年羣雄反秦,按照懷王約定先入關中王之,劉邦先一步入關,卻被實力強勁的項羽壓制。隨後項羽用范增之計,想在鴻門宴誅殺劉邦。幸虧張良妙計,讓劉邦化險爲夷,卻依然被打發到褒中做了漢王。

而張良則被封爲韓相,到故國韓國上任。張良心繫劉邦,爲其尋訪了大將之才韓信,贈角書一封讓其交給劉邦。

然而韓信心高氣傲,想用真本事博得劉邦青睞,誰知劉邦根本沒瞧上他。韓信憤而離開,蕭何惜才,月下追韓信,終於勸他回營,劉邦也將其拜爲大將。從此,韓信幫助劉邦東進奪取天下。

按照這個民間故事,張良是第一個發現韓信的伯樂,又最清楚韓信的大才,似乎應該看在舊日交情拉兄弟一把。

然而,事實上這個故事是虛構的。

張良和韓信是多年的戰友 張良爲何對韓信見死不救 第3張

韓信曾在項羽麾下爲郎官,因項羽不用其計,叛楚歸漢,做了小官。卻不知因何事犯了死罪,監斬官夏侯嬰覺得韓信有勇有謀,保其不死,並推薦給劉邦,卻不被劉邦重用,這纔有了後來韓信離開,蕭何月下追韓信。

整件事和張良沒有關係,所以二人談不上什麼交情。

根據史料來看,張良對韓信的直觀印象恐怕不是正面的。

那是劉邦與項羽決戰的關鍵時刻,劉邦疲於應付,急需各路大軍前來會師。面對劉邦的求援,韓信聲稱齊人難以馴服,想做個假齊王。這純屬趁火打劫,劉邦氣得大罵,多虧張良、陳平二人在旁及時提醒,劉邦才改口,封韓信真齊王。

所以,張良對韓信的印象,應該是乘人之危,不夠光明磊落的。而這樣的人,對新興的大漢王朝當然是個威脅。

更重要的是,韓信早就不是那個對劉邦忠心耿耿的將領了。

劉邦金臺拜將之時,韓信固然是深感其知遇之恩。尤其是在奪取天下的過程中,韓信身邊的謀士蒯徹和項羽的使者都勸韓信自立,而韓信表示漢王對自己“解衣衣之,推食食之”,自己必不能背叛。

然而,隨着天下安定,劉邦惱怒韓信當時的“敲詐勒索”,衝入其兵營奪了他的兵權,將其改封楚王。隨後,韓信又收留被通緝的項羽舊將鍾離眜,惹得被人告發謀反。爲了自保,韓信又逼死了鍾離眜。

但劉邦顯然沒準備輕易放他過門,僞遊雲夢將其擒回長安,事後雖沒查出謀反實據,劉邦仍將其貶爲淮陰侯,留在長安居住。

被貶後的韓信,如同換了一個人一樣。平日我行我素,恥與周勃、灌嬰等功臣同列。一次韓信到樊噲府上做客,樊噲下跪迎送,口稱“大王”,而韓信卻感嘆,我居然淪落到和樊噲這樣的人爲伍!

樊噲是誰?雖然早年是個屠夫,可現在卻封爵舞陽侯,與韓信的淮陰侯平級,並且還是呂后的妹夫,又曾在鴻門宴拼死保劉邦逃脫,人家對你客客氣氣,你還端架子?這足以說明韓信內心的不滿已經到了什麼地步。

後來,日積月累的不滿終於爆發了。

張良和韓信是多年的戰友 張良爲何對韓信見死不救 第4張

韓信部將陳豨到代國爲相,韓信與之約定,一旦陳豨起兵,自己就在朝中爲內應,則天下可定。後陳豨果然起兵反叛,這就有了劉邦親征。

而被要求隨駕出征的韓信卻稱病不去,並且與陳豨往來書信,約定自己會殺掉呂后和太子。

此事被家奴告發,呂后與蕭何合計,聲稱劉邦已滅陳豨,要羣臣入宮慶賀,韓信沒理由不去,最後被殺死,夷三族。

處死一個謀反之人,在歷朝歷代都是理所當然的事。連與韓信真正有莫逆交情的蕭何尚且幫助呂后殺韓信,張良又怎麼能去勸阻呢?

張良和韓信是多年的戰友 張良爲何對韓信見死不救 第5張

有人可能會說,史書記載未必爲真,不過是劉邦呂后給殺韓信找個藉口罷了。理由就是當年韓信手握重兵尚且不反,何故在自己無兵無將的時候反而造反了呢?

其實,在長安做淮陰侯的韓信,確實不及戰時有造反的條件,卻比當年多了造反的動機!

要知道,當年的韓信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安心做自己的大將軍、諸侯王,確實想不到謀反。

可後來無故蒙冤丟爵,從此鬱鬱寡歡,以他當時的心理情緒、對劉邦的怨恨,謀反真的一點都不奇怪。

張良和韓信是多年的戰友 張良爲何對韓信見死不救 第6張

更重要的是,劉邦呂后早就將所有手握重兵的諸侯王,列爲必須剷除的目標。

道理也很簡單,這些人都是在反秦鬥爭和楚漢戰爭中出生入死的人,劉邦在時尚且可以震懾,一旦自己百年之後,懦弱的劉盈登上皇位,一旦王爺們有了不臣之心,誰能與他們抗衡?

韓信雖然已經丟了王位,卻是個天下無敵的軍事奇才,一旦他舉起反旗,則必然橫掃天下。

故而,無論韓信是否謀反,他都非死不可。韓信的死,於國家穩定有利,張良爲了國家利益,也不能阻止劉邦呂后殺韓信。

張良和韓信是多年的戰友 張良爲何對韓信見死不救 第7張

可能又有人會說了,韓信能打仗啊。如果韓信還在,漢朝何須等到武帝時才能對匈奴揚眉吐氣?

但查閱一下時間線,不難發現漢高祖慘敗於匈奴的白登之圍時,韓信尚未被殺,可是又如何呢?

我們不知道韓信去了沒去,但是都不重要。或許他像征討陳豨時那樣稱病不去,或許他出工不出力,又或許是劉邦實在不敢把兵給他帶。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說明了劉邦已經不能驅動韓信爲國作戰,既然如此,韓信能打又有什麼用呢?再好的刀,刀柄已經不在自己手裏了,那爲了自身安全,當然只能毀掉了。

張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