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韓信與張良都厲害,爲什麼韓信卻被滅三族?

韓信與張良都厲害,爲什麼韓信卻被滅三族?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國古代帶兵打仗的能人輩出,但最爲耀眼的恐怕還要數漢朝的韓信。從“胯下之辱”到“裂疆封王”,將一代霸王拉下馬背逼的其烏江自刎,在哪個剛剛統一九年的秦末亂世他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一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數次解劉邦之危。可以說如果沒有韓信就沒有漢朝,劉邦最後稱其爲“國士無雙”,名聞海內,威震天下。他的結局卻是慘死並被滅三族,功勞同樣震主的並與他齊名的張良卻能尋仙訪道逍遙一生,這是爲何?性格使然。

韓信的性格歷來在胯下之辱時便已顯露,後世無不佩服並爭相以其自勉,但後世對他的評價歷來爭論不休。擁有“兵仙”美譽,使得讚揚他的人普遍認爲其能受胯下之辱,具有大將之風,是出將入相的典型人格。而也有人認爲之所以落得慘死並被滅三族的結局正是其優柔寡斷,對劉邦敢怒不敢爲的結果。可見無論成功還是慘死都是性格的必然結果。

其實韓信並沒有深刻領悟忍的真諦,金庸先生曾在小說中提到“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這句話將忍字的上面的刀與下面的心的意境詮釋得生動形象。而韓信雖然幼年受其母影響堅持“忍字高,忍字頭上一把刀”的原則,但在其母親罵他幾句後他深感沒有尊嚴,並因此暴跳如雷。可見他的忍是沒有原則的,反而帶了幾分無奈和慾望。以至於連母親的教訓都置若罔聞,與“胯下之辱”的韓信判若兩人。

韓信與張良都厲害,爲什麼韓信卻被滅三族?

除了他的忍帶有強烈的慾望且沒有原則外,韓信的優柔寡斷也是另外一個致命的弱點。漢初韓信本來有機會不死的,而且至少有兩次,第一次便是張良曾用千古名言“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勸說韓信不要貪功戀權,韓信嗤之以鼻。第二次便是劉邦建國後因忌憚韓信功高和爲人便陰謀削奪其爵位,最後竟和屠夫樊噲相同地位,這讓韓信羞恥並非常憤怒。身邊的謀臣都勸說劉邦要處死他,還不如先發制人。而此時韓信怕造反失敗,一怕不可收拾,最終失去最後一次活命的機會。

韓信與張良都厲害,爲什麼韓信卻被滅三族? 第2張

韓信爲什麼不反,其實有自己的打算,他對造反沒有十足的把握,不想做出頭鳥。他希望有人出來帶頭造反,所以他打着自己的小算盤,他人造反若成了,他便順勢而爲,若失敗他也沒有多大關係。後來慫恿陳豨造反,想坐收漁翁之利,最後關鍵時刻韓信再一次掉鏈子猶豫不決,失去了最佳時機被劉邦先人一步,至此再無機會。

性格註定了韓信的悲劇,以他的聰明才智,他肯定知道他讓劉邦寢食難安。他同樣也爲此寢食難安,但面對這樣的兩難境地他仍然堅信“小不忍則亂大謀”。就在這樣艱難的忍耐與等待中慢慢走到了盡頭,如果他奮起反擊,以他的能力即使不得天時,也不至於淪爲魚肉,家破人亡。

韓信與張良都厲害,爲什麼韓信卻被滅三族? 第3張

人們往往爲了達到某種慾望而忍氣吞聲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我們經常會忽略一點,那就是我們的慾望是不是也需要忍呢。人的慾望無窮無盡,如果不合理的慾望任其發展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如果韓信當時能忍住對權位的慾望聽從張良的良言,絕不至於殺身之禍。而優柔寡斷不光出現在韓信身上,於我們同樣成了人生的絆腳石。優柔寡斷的人做事扭扭捏捏,態度瞬息萬變,有人說這是沒有主見的表現。其實不是沒主見,而是想法太多,一會覺得這個好,一會覺得那個好,比如韓信想得太多也就顧慮,顧慮越多就越害怕,因此喪失了反抗的機會。而且想得時間多了做的就少了。如果做事時減少思考,想做就做,經過往往會意想不到的收穫,因爲優柔寡斷所以思考的面面俱到,如果在兩這些思考實踐起來,成就必。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