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古代科舉考試如果有人作弊的話會得到哪些懲罰?

古代科舉考試如果有人作弊的話會得到哪些懲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科舉制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爲止,經歷了1300年。

古代的科舉考試甚是嚴格,而且對於考試作弊的懲罰也十分嚴厲。

爲防止科舉考試作弊,一般採取七個措施:鎖院 (提前封鎖考院和出題考官) 以防漏題;搜檢(以防夾帶);監考(以防偷看);糊名謄錄 (考卷上交後由專人謄寫再送閱以防通過筆跡辨認考生);掛簾(內外簾隔以防串通);複試(場後複試以防冒名);迴避(考官要回避以防徇私)。

古代科舉考試如果有人作弊的話會得到哪些懲罰?

考生的實名擔保制度, 盛行了很長時間。考生聽到學政 (省裏主管教育的長官) 點名,不但要大聲應答,還須走到學政面前,喊“某人保”。保人通常是考生花錢請來的廩生 (即生員,也稱秀才,明清兩代經考試入府、州、縣的學者,由公家給以膳食),, 這廩生也要接着應答“某人保”。有的地方還要層層作保,甚至每層都要多人擔保。考生如有“冒籍”、“冒名”,保人是要革除功名並下大獄的。因此,買通保人找“替槍”,十分困難。

古代科舉考試如果有人作弊的話會得到哪些懲罰? 第2張

考生科場作弊,統統取消資格;考中的則取消名額,執送刑部問罪甚至禁錮終身。考官沒有盡責,導致考生“冒籍”、“冒名”成功,輕者降級調用,重者革職查辦,直至流放、問斬。

被流放的犯人,多是充軍和苦役,沒有朝廷特許, 不準回來,往往意味着就此終老。清代東北的流放地很多。最有名的是位於黑龍江省海林與寧安的寧古塔。那時,寧古塔尚未開化,氣候嚴寒,人煙稀少。據史載,屍骨永埋寧古塔的流人,不知凡幾。